向內深挖破阻力 新能源汽車下鄉成為車市新增長點
汽車是國民經濟支柱産業,也是促進消費的關鍵。為有效提振車市,我國已經連續三年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業內專家分析稱,從銷量來看,其對釋放消費動能、擴大內需有着重要意義。與此同時,車型需求不匹配、充換電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突出問題,仍制約着農村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
效果初顯新能源汽車下鄉未來可期
自2009年“汽車下鄉”政策正式實施以來,農村汽車保有量不斷提升。2020年7月,工信部等多部門正式開啟“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在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先後在山東、江蘇、海南、四川、雲南等多地舉辦專場活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在10省(市)開展18站啟動活動,累計發布6批近200款下鄉車型。與此同時,“下鄉”車型銷量快速增長,2020年為39.7萬輛;2021年為106.8萬輛,同比增長80%;2022年達265.98萬輛,同比增長87%。
新能源汽車下鄉也拉動了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規模再創新高,分別完成了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市場佔有率達到25.6%。
為進一步促進汽車行業回暖,新能源汽車下鄉迎來利好政策。5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支持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強化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宣傳服務管理等三個方面,着力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5月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此次&&文件,是為了破解瓶頸,更好滿足農村居民汽車使用需求,進一步激發農村地區消費潛力,引導農村地區居民選擇綠色出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村鎮市場相對而言是一個潛力巨大的藍海市場。
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農村地區汽車千人保有量將近160輛,總保有量超7000萬輛。未來如果能滿足農村居民的機動化出行需求,將會撬動一個5000億元規模的汽車市場。
深挖需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兩者缺一不可
雖然新能源汽車下鄉成效顯著,但仍有部分因素制約其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有專家認為,多管齊下才能促進消費者的有效需求。
首先,城市用車與農村用車的需求不同。城市消費者主要用於通勤,對品牌的關注度相對較高,而農村消費者更注重車輛的性價比。其次,新能源汽車充電是否方便,配套情況如何,也是農村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油價進入“9”元時代,為新能源汽車下鄉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有調查顯示,一部分人傾向於購買價格便宜的新能源汽車,購車預算支出普遍低於7萬元,主要集中在3萬-5萬元左右,且還能夠兼顧農用、拉貨等。而目前符合農村居民價格預期又能“人貨兼顧”的車型並不多。
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補貼車型中,純電微車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旗下車型在活動期間總銷量已超過10萬輛,宏光MINI EV更是成為國內新能源車型爆款;零跑T03作為下鄉主力車型,由剛上市的月銷百輛,已上升至2000輛以上。
受惠於新能源下鄉活動的東風,2021年歐拉黑貓整體銷量同比上升超過50%,歐拉白貓同比上升幅度超過200%;同年,長安新能源新奔奔銷量突破7萬輛,其60%-70%銷量來自全國三四線市場以及農村市場。
專家建議,為進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車農村消費市場,車企應深挖農村消費者需求。同時,國家也需加快充電設施的建設。
據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的數據,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樁車增量比為1:2.7,距國家1:1的目標仍有差距。
針對上述問題,《意見》提出,加強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加快實現適宜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地區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同時,推進社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共享,加大充電網絡建設運營支持力度,推廣智能有序充電等新模式,提升充電基礎設施運維服務體驗。(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