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項行動”再塑天津新活力
一艘貨輪停靠在天津港全物聯網集裝箱碼頭泊位(2023 年2 月21 日攝) 趙子碩攝/ 本刊
➤“十項行動”成為打開天津今後5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之門的“金鑰匙”,也給出了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戰略部署的“天津答案”
➤天津採取項目制、制度化、清單化方式,每一項行動都有市級領導牽頭的工作專班,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併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
➤今後五年,天津經濟總量力爭達到2萬億元左右;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保持3.7%左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5萬家;經營主體達到230萬家,上市企業超過140家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丁錫國 王井懷 劉惟真
最近,到天津市河北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的群眾突然發現多了一扇“港産城融合政務服務專窗”,可以提供航運金融、物流等諮詢服務,讓不少企業感受到港口服務近在身邊的便利。
天津港坐落於距天津中心城區60多公里的渤海灣畔,而國內外知名航運企業更多聚集在中心城區,為了辦業務不得不來回跑。一扇“窗口”把海邊的港口“搬進”市裏,繪出港産城融合發展的前景圖。
透過這扇窗口也可以看到“十項行動”的最新進展。按照黨的二十大繪就的藍圖,着眼今後五年,圍繞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改革開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目標導向,天津去年12月提出組織實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港産城融合發展、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中心城區更新提升、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高品質生活創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等“十項行動”。
這是將中央戰略部署具體化為天津戰術戰法的施工圖,是推動天津各項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的任務書,是激勵引領幹部群眾新征程上踔厲奮發的衝鋒號,繪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實景圖。
接天線、抓定位,“十項行動”部署發展施工圖
2月20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氣氛熱烈,天津、香港兩地近300名政商界人士齊聚一堂,暖意融融。
“今年以來,天津組織實施‘十項行動’,推出33條政策措施。希望香港企業家擴大在津布局,創造津港合作新輝煌。”天津市副市長朱鵬滿懷真摯發出邀請。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着眼落實中央部署,2022年底,天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正式提出推動天津發展的“十項行動”,並寫入2023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十項行動”成為打開天津今後5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之門的“金鑰匙”,也給出了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戰略部署的“天津答案”。
抓準國家戰略,立足定位探索。“十項行動”中,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居於首位。
“將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作為第一項行動,是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發揮出天津在國家重大戰略中的功能作用。”武清區區長許穎悟説。
九年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幕開啟。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十幾年前的小漁村華麗轉身,成為濱海—中關村科技園。
站在公司的專利證書展示墻前,天津北方漢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峰感慨:“從北京到天津短短兩年時間,企業已發展成為筆觸式交互領域的領軍企業。”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天津必須搶抓的戰略機遇。”天津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玉勝認為,“十項行動”是天津在實踐中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模式的最佳路徑。
看準自身優勢,聚焦實際問題。天津港岸畔,一艘艘船舶正在有條不紊地裝卸貨物,岸橋輕鬆抓起船舶上的集裝箱,穩穩放置到無人集卡上。
作為京津冀地區“海上門戶”,天津港近年來加快智慧綠色發展步伐。然而城市與港口發展步頻難對標、地位不匹配、港城難融合,一直是困擾着天津。
天津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褚斌感慨道,“十項行動”中提出的“港産城融合發展”讓港城矛盾有了破題新路徑。由貨物通道升級為經濟走廊、由通道經濟升級為港口經濟,是天津新的經濟增長點。
面對發展轉型,天津將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作為攻堅克難的指向標。具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優勢、産業基礎優勢、科技教育人才核心優勢、港口硬核優勢、城鄉空間資源優勢,是天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所在。
鉚準發展方向,真抓實幹當先。2月以來,津南區海河教育園區內的天開智慧小鎮起步區抓緊施工,數百名施工作業人員正在緊張建設。
最近,海河教育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馮楠每天忙得“腳打後腦勺”。“海河教育園區搶抓天開高教科技園建設契機,全力推進天開智慧小鎮起步區加速建設,同步推進産業導入,建設、招商雙線提速並進。”
“十項行動”,重在一個“動”字。面對繁重的任務,天津有想法,更有辦法。
天津採取項目化、制度化、清單化方式,每一項行動都有市級領導牽頭的工作專班,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併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調動全市積極性。
濱海新區佔天津經濟的半壁江山。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連茂君説,要主動擔當支撐引領之責,以“跳起來摘桃子”的勁頭,全力以赴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提速跑、信心足,開年氣象展開行動實景畫
在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能源大數據中心,行業企業用電情況躍然於屏幕之上。一條上揚的用電量曲線勾畫出工業運行穩步回暖的良好態勢。
“正月初七至十五,天津市日均用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80%。”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數字化部監測分析處副處長劉寧指着屏幕説,電力數據時效性強、準確度高、覆蓋面廣,是最能反映企業生産經營景氣水平的指標之一。
復工復産熱火朝天。“今年春節過後,區內很多同行也加快了開工進度。大家很看好今年的生産銷售形勢。”禧天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外貿總經理盧永升信心十足。
位於濱海新區的天津海特飛機工程有限公司,6個維修機位排得滿滿當當,技術人員十分繁忙。2022年這家企業生産線一直滿線滿産,今年下半年要啟動第三條客改貨改裝線,擴大産業規模。
“天津自貿試驗區推出‘保稅維修+退租+融資租賃’的新維修模式,企業可以降低成本,吸引更多境外客戶。”公司總經理陳健聰説。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投資11.8億元建設新車間;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投資20余億元進行新車型技術改造;總投資約1.38億美元的聚苯乙烯生産基地開工建設……近期一系列重大項目為落實“十項行動”提供了“骨架”支撐。
春節至今,馬永生一刻也不敢耽誤。作為中建八局天津地鐵7號線一期工程7標段項目經理,他負責天津地鐵7號線與8號線在中心城區兩座地下車站的建設任務。
不久前,天津市公布2023年安排重點建設項目673個,總投資1.53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360.57億元。與2022年相比,今年重點項目增加179個,總投資增加1150.5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增加202.59億元。重點建設項目中,先進製造業、科技和産業創新領域項目投資比重由27.82%提升至29.36%。
招商引資全力以赴。這段時間,天津代表團密集走訪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馬不停蹄交朋友、談生意。在東京,可容納200餘人的會場內座無虛席,不少企業甚至從外地趕來參會。
“我們向海外介紹直播帶貨等新模式,企業家非常感興趣,很想盡快到中國開展合作。”彼時的情景,給天津自貿試驗區於家堡環球購跨境貿易綜合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益海留下了深刻印象。
經過洽談,天津在香港簽約19個經貿投資合作項目,涉及金額超150億元;在新加坡簽約16個項目,投資額約29.48億元……
各個區也行動起來。寧河區重點圍繞五大産業鏈新組建了9支專業化招商隊伍,每支隊伍都有明確的主攻産業方向、目標區域和任務指標,積極吸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寧河。
“今年,我們預計能夠落戶6個投資10億元以上的實體項目,工業總産值新增100億元以上。”寧河區副區長陳良文説。
開局即加力、起步即提速。忙碌勁,成為天津開年以來的常態。
創新機、增活力,科創潛能繪出津城新藍圖
自動化生産設備、智慧物流系統、大數據應用……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中智能製造的身影隨處可見。在內筒首件封樣&前,員工鄭俊禮戴上AR眼鏡,零部件是否達標一目了然。
“我們能夠通過數據集中管理,對能源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測、自動分析、智能優化,有效節能降耗。”天津海爾洗滌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郝興軍分享其發展經驗。
未來已來,“智慧車間”“燈塔工廠”內的畫面將在更多行業照進現實。對老牌製造業強市而言,隨着“十項行動”的逐步推進,城市創新動力更強、活力更足。
未來的天津會是什麼樣?今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簡筆畫”——今後五年,經濟總量力爭達到2萬億元左右;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保持3.7%左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5萬家;經營主體達到230萬家,上市企業超過140家。
“結合天津經濟轉型的實際情況,5年後達到2萬億元的目標是一個跳起來可以夠得着的目標。”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副院長薄文廣認為。
強化産業鏈創新鏈融合。面向未來,天津近年來布局了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綠色石化等12條産業鏈。以高端裝備為例,天津濱海新區涌現出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産學研緊密結合,不斷開拓新市場。
天津大學齊俊桐團隊近年來解決了自主飛行控制、集群控制等關鍵核心技術100多項。技術加持下,一飛智控無人機編隊可以呈現1600萬種顏色,實現4G、WIFI、電台等多種方式通訊,而成本下降30%以上。
激發現有&&潛能。天津的“兩個中關村”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也是天津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截至目前,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累計註冊1057家經營主體;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企業突破4000家。
作為機器人研發製造領域的代表企業,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先後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天津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機器人製造與應用領域開疆拓土。
“中關村為科技企業提供了創新創業之地,企業創新發展也將帶動中關村的持續發展。”“雙向奔赴”讓公司總經理關騰騰更加堅定地在這裡扎根。
打造新的創新&&。當前,天津市發揮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引領優勢,高質量建設天開園核心區,讓周邊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資源、創新資源以及對海內外人才的磁場效應為經濟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動力。
“南開區把天開園核心區建設當作歷史性機遇。”南開區區長聶偉迅説,“我們等不起坐不住。”
“目前,天津高質量發展已進入關鍵階段。”天津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叢屹説,隨着發展信心、市場信心的提振,天津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將進一步得到有力激發,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天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