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不放鬆
➤努力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
文 | 梁建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征途上,我們必須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不放鬆,堅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不放鬆,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防範化解各種重大風險挑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並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區域重大戰略,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2022年,國內生産總值達121萬億元,這是繼2020年、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之後,再次躍上新&階,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為85698元,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穩居中高收入國家行列……一組組數據,見證了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不放鬆,着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穀物總産量穩居世界首位,十四億多人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製造業規模、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機場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2022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達3.1萬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4%,穩居世界第二位……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推動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從根本上決定着發展方式和成效。只有始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着力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才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不放鬆,要找準“着力點”“突破口”。具體實踐中,就是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是要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就是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就是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産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就是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新征程上,必須努力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