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的要素收入

2023-02-20 09:14:28 來源: 瞭望 2023年第8期

  

激發各要素所有和使用主體的活力和效能、增加要素收入,對於挖掘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多渠道拓展收入來源,尤其是拓展中低收入群眾收入空間和持續提高收入意義重大

  文 | 姜偉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産性收入。

  目前,中等收入群體人數雖然已達到4億以上,但只佔總人口的30%多一點。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讓低收入人員越來越多地上升到中等收入群體裏,能有效穩住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大幅拉動我國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提高人民群眾收入水平,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前提條件。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當前,我國居民家庭收入中工資性收入佔比較大。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是拓寬收入渠道、為人民增加收入創造更多新空間的有效方法。

  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提高人民群眾收入水平,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需要。

  2021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5.4%,形成了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收入水平,對全面促進消費、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快新發展格局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

  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提高人民群眾收入水平,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讓中低收入群眾提高收入,讓更多人富裕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物質前提。激發各要素所有和使用主體的活力和效能、增加要素收入,對於挖掘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多渠道拓展收入來源,尤其是拓展中低收入群眾收入空間和持續提高收入意義重大。

  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首先應千方百計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穩定增長,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收入提供最寬厚基礎。在這個前提下,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眾的人力資源質量,大力發展適應地方和區域需求的專業性職業教育,構建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提高其輸出有技術含量的勞務及經商等現代發展技能。

  其次,扶持農村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組織,如農村合作社等。通過技術培訓、就業帶動、生産標準化,提升其生産協調能力、市場參與能力、抗風險能力、資金利用效率等,從而提高中低收入群眾從社會生産關係網中獲取資源的能力,克服其只有勞動力但不懂市場、沒有資金、缺乏技術等完全憑藉單薄個人力量發展的困局,化解個體生産方式和大市場配置之間的矛盾。

  再次,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從身邊的“網紅”咖啡店,到口碑“蒼蠅館子”;從服務社區的蔬菜水果鋪,到售賣油鹽醬醋的小攤,中小微企業經營者、個體工商戶是我國的基層市場主體,佔城鄉就業人群較大比重,從業者大多也是中等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要依法保護好中小微企業經營者、個體工商戶的合法權益,有針對性地扶持其發展新業態,走好生存發展之路。

  第四,深化農村一系列改革,健全由市場評價並決定報酬的要素分配機制。深化農村土地産權制度改革,使農民資産要素更加顯性化,推動經濟發展的生産要素從傳統的土地、資本、勞動等硬要素為主,越來越多地擴大到知識、技術、管理以及數據等軟性要素的作用。在堅持按勞分配,不斷提高勞動者勞動收入的同時,完善按要素分配製度,讓中低收入群眾有更多機會參與市場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