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幹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引導廣大幹部提高運用制度幹事創業能力,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
文 | 梁建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邁步新征程,我們既要堅持好、鞏固好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又要完善好、發展好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是定國安邦的根本,成就偉業的保障。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根本的是因為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了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
制度穩則國家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是經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産物,是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相統一的成果,凝結着黨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性質、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黨和人民長期奮鬥、接力探索、曆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我們必須倍加珍惜,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我們黨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把開拓正確道路、發展科學理論、建設有效制度有機統一起來,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不斷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及時把成功的實踐經驗轉化為制度成果,使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既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最根本的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
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要毫不動搖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對黨和國家各方面事業作出的制度安排。我們在推進國家治理的過程中,無論是編制發展規劃、推進法治建設、制定政策措施,還是部署各項工作,都要遵照這些制度,不能有任何偏差。
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要堅持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當前,隨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國家治理正面臨許多新任務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更加完善、不斷發展。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需要強化制度執行力。我們要確保制度時時生威、處處有效,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幹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引導廣大幹部提高運用制度幹事創業能力,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