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發射五戰五捷,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32歲


逐夢海天,出手必成
➤迎海風,搏巨浪,我國海上發射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馮偉總聽人説,他們是連接星辰和大海的人。“這個説法很浪漫,但只有自己知道,打通這個連接有多難。”
➤我們是往太空“送快遞”的人,能送更多、分量更重的包裹上天是我們的願景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常清潭 實習生 張學峰 曾令令
“倒計時……點火!”
從2019年6月5日到2022年12月9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海上發射團隊1號指揮員馮偉,執行海上發射任務五戰五捷。
每次看著火箭一點點衝進雲層裏,馮偉都會在原地愣住幾秒:“回過神來發現,又沒好好看看海。”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海上發射團隊是一支“兩棲”發射團隊,不僅要負責陸地衛星發射,還要兼顧海上發射技術拓展。這支團隊的平均年齡為32歲,馮偉是1號指揮員,負責發射倒計時和點火口令。
1號指揮員
精準下達口令是1號指揮員的第一要務。馮偉要對航天發射每一個流程都了然於胸,對控制系統、測量系統、指控系統等數百個系統設備流程爛熟於心。
和陸地相比,海上發射難度較大。陸上有固定發射場,傳輸信號靠有線光纖;在海上,人和火箭都“漂”在水面,只能依靠無線通信。
而海面上時常有大風天,無線信號不穩定,容易受到干擾。一旦通信中斷,即便只有0.01秒,也可能導致整個發射任務失敗。
2019年6月5日,在我國黃海某海域,長征十一號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7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執行海上發射任務。
馮偉記得,第一輪測試環節信號發不出去。經過反復測試才發現,是岸邊一輛吊車干擾信號,挪開吊車後,信號恢復了正常。
“航天是精細活兒,細節決定成敗。”馮偉説。回想發射當天那種緊張,他記憶猶新。“擔心自己會下錯口令,也擔心口令無法順利傳達出去。”
火箭順利升空,直入蒼穹的一剎那,指揮室裏沸騰了。所有人開心地抱在一起。“那場面我也只在電視裏見過。”馮偉激動地説。
迎海風,搏巨浪,我國海上發射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那是歷史性的一刻,那種成就感任何其他事情都代替不了。”馮偉説。
出手必成
近年來,我國衛星發射需求量增大。“拓展海上發射樣式,有助於提升高密度發射能力,是對陸地衛星發射的拓展和補充。”馮偉説。
從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到碧波蕩漾的深海,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海上發射團隊在遠離陸地發射場的區域,已經完成了五次海上發射任務,五戰五捷。
從首次受領海上發射任務到2022年一年三次執行海上發射任務,馮偉和同事們的任務準備周期極大地縮減,這要求馮偉和團隊裏其他年輕人快速進入狀態。“各項工作任務推着我們不停地往前走。時間不等人,只有快速學習快速成長,才能適應未來高密度發射。”
印象中最驚險的一次海上發射任務,是在2022年4月。
那次海上發射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和設備從晉西北高原長距離機動至沿海港口,轉而搭載海上發射平台抵達東海海域,全程千余公里。
離港前,天氣預報預測發射地未來幾天將晴空萬里。結果到達之後便傾盆大雨,狂風裹挾着兩米高的海浪撲面而來。
固定着發射船的錨在大風侵襲下移位,天線也被刮斷。擔心火箭質量受惡劣天氣影響,發射任務延遲了一天。
馮偉等人抓緊就地修復通信線路,對火箭重新質檢。船身搖晃得厲害,大家擔心暈船影響工作進度,不敢吃一點東西,硬生生捱到第二天。
好在天公作美,火箭得以順利發射。這是國內首次“一站式”海上發射,實現了火箭總裝、總測、出港、發射一體化歷史性突破。
馮偉總聽人説,他們是連接星辰和大海的人。“這個説法很浪漫,但只有自己知道,打通這個連接有多難。”他説。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海上發射團隊 1 號指揮員馮偉 受訪者供圖
往太空“送快遞”
在他們看來,每一次發射都像往太空送一次“快遞”,而每一次成功都讓“快遞員”們的送貨經驗值又漲一分。
起初大家很少思考這個“快遞”能帶來什麼。直到2022年世界盃開幕時,馮偉看到一張衛星傳回的開幕式現場超清圖片。他發現那顆衛星就是自己和同事們齊心協力送往太空的。
那個瞬間,馮偉切切實實感受到,自己從海上送往太空的“快遞”,又將宇宙的驚喜回饋給了地面。
馮偉説,這些連接海洋和星辰的“快遞”不僅展示出我國海上發射技術的進步,也承載着無數航天人共同的夢想——“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們是往太空‘送快遞’的人,能送更多、分量更重的包裹上天是我們的願景。”馮偉説。
2022年12月9日,馮偉和團隊第五次執行海上發射任務,這是他們第一次在海上發射大噸位火箭。
這種大噸位火箭必須安裝護框,以免發射時火箭晃動影響進程。擔心火箭尾部臨出框的那零點幾秒碰到框,發射團隊進行了上千次的路徑模擬和演算,也做好了預案。“最終,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也意味着我們海上發射技術又邁出了一大步。”馮偉説。
現在,馮偉和同事們正着手準備第六次海上發射。“下一次從太原出發時,會更有信心,更有底氣。”馮偉自信地説。
落日余暉灑向海天交界處,濕鹹的海風拂過馮偉耳畔。每次站在這裡,他總是埋頭工作,等抬頭時天已經黑了。
“下次,想抽出時間好好看看海。”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