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大學生八年發現15個昆蟲新種,還帶火了家鄉


活在自己的熱愛裏,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
➤這些年來,他共發現並參與發表昆蟲新物種13個、中國新記錄種1個、雲南新記錄種1個
➤做昆蟲多樣性調查最浪漫的事,就是給發現的新物種取名字
➤熊紫春欣喜地看到,以往怯生生的孩子們變得大方、自信,他們熱情地向考察隊員介紹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各種蟲子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常清潭 實習生 黃長江 曾令令
玲瓏窄亮軸甲、雲縣方胸隱翅蟲、熊氏擬虎天牛……這些聽上去名字新奇的昆蟲新種,發現和命名者是同一個人:中國科學院哀牢山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研究站監測員熊紫春。
2013年從雲南農業大學畢業後,熊紫春回到老家雲南省臨滄市雲縣漫灣鎮水壩頭村。
這個孩童時代帶給他很多快樂的小鄉村,毗鄰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昆蟲物種相對豐富。他利用專業所長,對村子及周邊區域開展以昆蟲為主的生物多樣性調查。
這些年來,他共發現並參與發表昆蟲新物種13個、中國新記錄種1個、雲南新記錄種1個。
“玩蟲子”的90後
1990年出生的熊紫春,學的是植物保護專業。求學時,他和夥伴們組建團隊,開展昆蟲研究方面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畢業後,他把這個項目帶回家鄉。每年超過半數時間,熊紫春都在野外採集昆蟲、做調查。
昆蟲的發現和採集往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深處哀牢山腹地,迷人的原始景色背後也隱藏着不可預知的危險。熊紫春經常要搭乘塔吊,爬上數十米高的樹冠,在光線充足、溫度適宜的地方尋找昆蟲的蹤跡。有時要在野外勘察數天,才能有所收穫。
一次野外採集的經歷,讓熊紫春印象深刻。當時,他和團隊要捕捉的目標昆蟲在懸崖下方活動,熊紫春和同事們在附近蹲守時,突然聽到背後“轟隆”作響。原來是山崖上風化了的石頭掉落下來。
“以為整座山都要塌了。”熊紫春回憶説。大家立刻狂奔,跑了不知多久才停下來,躲過一劫。
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特別脆弱,回到宿舍後的熊紫春開始思考要不要繼續這份工作。但第二天一覺醒來,他還是像往常一樣上山了。
還有一次,熊紫春被胡蜂蜇了,過敏反應特別強烈。“眼睛腫得都睜不開了,呼吸也困難。”熊紫春説。同事帶着他折騰了近一個小時才趕到診所,“當時已經快要暈厥了,醫生給打了點滴,我躺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
對熊紫春來説,除了偶發的危險,對昆蟲的熱愛給他帶來的更多是興奮與喜悅。“做昆蟲多樣性調查最浪漫的事,就是給發現的新物種取名字。”熊紫春把發現的第一個新種命名為“繹帆”,那是小外甥的名字。“希望他可以健康成長,熱愛自然。”熊紫春説。他發現的第二個新種,則以妹妹的名字“紫越”來命名。
“活在自己的熱愛裏,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熊紫春説。
“滇蟲社”帶火小山村
2017年,在村民們推選下,熊紫春當選水壩頭村村民小組長。村裏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剩下的都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
“村裏的老人基本不會使用手機,更不懂用小程序完成諸如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的繳納。”熊紫春説,“我就一個個地幫他們操作,後來老人們需要上網辦的事,都會來找我。”
除了替老人們答疑解惑,熊紫春還在琢磨怎麼用自己的所學所長為村裏辦點實事。
熊紫春做起了短視頻創作。打開熊紫春的快手賬號“滇蟲社科普”,仿佛進入了一個五彩斑斕的昆蟲王國。熊紫春用多年來在野外勘察、採集、拍攝昆蟲的成果成功圈粉。網友們知道了在網絡另一端,有個地方叫水壩頭村。線上的“流量”有了,游客也慕名而至,熊紫春又琢磨起線下來,他決定把村裏的旅游和觀光做起來,同時把中小學生吸引到村裏開展研學。
2020年,熊紫春自費把自家房子改建成了水壩頭鄉村博物館,展出8個目45個科共450余種、800件昆蟲標本。
博物館裏還陳列着村民使用過的各种老物件。“老物件承載着村落記憶,老人們在博物館找到歸屬感,也能更好地理解、支持我們做昆蟲科普。”熊紫春解釋説,起初他在村裏四處捕捉昆蟲、製作標本,曾被村裏的老人們視為不務正業。“想讓村民們改變態度,還是得讓他們認識到科普活動的價值。”
2021年,到訪水壩頭鄉村博物館的游客達18.7萬人次。
以“蟲”為媒振興家鄉
剛回水壩頭村時,熊紫春發現村子裏有些小孩缺乏自信,但對身邊的昆蟲都很感興趣。為了引導孩子們熱愛自然、熱愛科學,每次外出採集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他都帶上孩子們。
隨着“滇蟲社”的影響不斷擴大,天南地北的“蟲友”們到水壩頭村考察、“打卡”。熊紫春欣喜地看到,以往怯生生的孩子們變得大方、自信,他們熱情地向考察隊員介紹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各種蟲子。
熊紫春總也忘不了自己的童年。那時農村信息閉塞,沒書可翻,也沒有專門的自然課幫助自己汲取更多生物知識。他只能聽村裏的老人們介紹一些本地昆蟲的俗稱和基本習性,或者一個人伏在樹林裏默默觀察,把所得寫進日記和作文裏。
“我想盡己所能,幫助那些像我小時候一樣想探索自然的孩子們。”熊紫春説。2021年,熊紫春卸任水壩頭村村民小組長,成為中科院哀牢山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研究站的監測員。村裏的孩子們放假了,還會和往常一樣等他回村,帶大家一起漫山遍野觀蟲去。
2021年10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昆明召開。熊紫春帶上全部昆蟲標本,到會展示交流。這些在世界級舞&上亮相的新物種,産出地上都標着“水壩頭村”的名字。
熊紫春説,想要帶領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落後的家鄉走上富裕之路,可能需要多年努力。以“蟲”為媒,持續助力自然科學教育,為家鄉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他説自己甘願做發展的一塊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