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創”短視頻路在何方
➤目前大多數以影視劇為素材的切條搬運類“二創”短視頻,其創作、傳播行為若不能被認定為合理使用,則面臨侵權風險
➤《雲南蟲谷》創紀錄的3200余萬元侵權賠償金額,被認為貫徹了司法定價圍繞市場定價的總體思路,以及數額裁量不離價值基準的根本遵循
➤作為眾多利益參與方中最重要的兩端,維護內容創作空間的清朗,依賴版權方和&&方同向而行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於雪 賈雯靜
我國影視劇版權侵權司法判賠金額創下新高——近日,陜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電視劇《雲南蟲谷》被侵權案作出一審判決,法院認定某短視頻&&構成幫助侵權行為,判決賠償3200萬元,其中涉嫌被侵權的16集內容平均每集獲得賠償200萬元,並向版權方支付42萬元合理維權費用。
這一賠償金額及標準一度衝上熱搜,引起社會熱議。
一段時間以來,伴隨短視頻&&的興起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對優質視頻內容進行剪輯、切條、解説、搬運、速看等“二創”短視頻內容充斥網絡空間,“二創”短視頻侵權案件時有發生。《瑯琊榜》《延禧攻略》《春風十里不如你》等熱門作品的版權方,都曾與短視頻&&對簿公堂。
相關判決對短視頻播出&&“幫助侵權”的認定,及其可能帶來的示範效用同樣引人關注。人們想要知道:以原創作品為素材的“二創”短視頻是否構成侵權?合理使用原創作品進行二次創作的邊界在哪?是否還有創作空間可為?如何通過構建現代知識産權保護體系,助推內容創作理性繁榮?
重點打擊 王鵬圖/本刊
合規“二創”的邊界在哪
此次判決的高額侵權賠償,引起社會對二次加工、創作視頻邊界的討論。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常莎認為,按照著作權法,影視劇等視聽作品的版權在無特別約定的情況下由製片方享有,二次加工、創作一般需徵得版權方同意。
專家提醒,如果製片方將版權轉讓給某網絡視頻播放&&,那麼使用原創視頻應取得這一網絡視頻播放&&同意。
若未經過版權方許可,合規二創則需滿足合理使用原則。
據了解,界定是否合理使用,一看使用性質。若使用者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説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為報道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不可避免地再現或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等情況時,屬合理使用,無需徵得版權方同意。
二看使用比例。目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合理使用的具體比例,但“二創”短視頻中引用部分佔原作品比例越大,越難以構成合理使用。
三看使用內容。常莎解釋説,如果引用內容屬於他人作品的核心部分,能夠反映原作者的獨創性思想,並能對影視劇的市場價值造成影響,即使只佔他人作品的小部分,仍可能違反合理使用原則。也就是説,合理使用既要注意引用他人作品的“量”,也要注意引用他人作品的“質”。
專家&&,目前在未獲得版權方許可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原則之外的抄、拆、剪、編、搬、配等形式,都可能被認定為侵權。
這也意味着,目前大多數以影視劇為素材的切條搬運類“二創”短視頻,其創作、傳播行為若不能被認定為合理使用,則面臨侵權風險。
目前的難點在於法律條文對“合理使用”的認定存在一定模糊空間。受訪專家&&,比如規定中“適當”引用的尺度劃在哪合適,以及如何認定所引用部分是否為他人獨創思想等缺乏明晰界定,使得“二創”短視頻侵權認定存在爭議。
知識産權如何合理定價
《雲南蟲谷》被侵權案中的賠償金額及標準是如何確定的?
通常而言,法院對損害賠償數額的合理認定也被稱為司法定價。對著作權進行司法定價,既是客體市場價值的最終體現,也反映出對知識産權的保護程度。
受訪專家&&,此次判決結果貫徹了司法定價圍繞市場定價的總體思路,以及數額裁量不離價值基準的根本遵循。
據了解,知識産權侵權損害賠償的計算方式大體有三種。
一是按實際損失確定賠償。這在法律上稱為“填平原則”,即將影視劇版權方的損失全面填補,版權方損失多少,侵權人就賠償多少。但如何準確核定實際損失、由誰舉證等,容易在實踐中引發爭議。
二是按侵權獲利確定賠償。在短視頻侵權案中,由於侵權獲利與視頻質量、視頻播放量和視頻互動量都有關,想精確計算侵權獲利往往並不容易。
三是按合理使用許可費賠償。當實際損失與侵權獲利均難以判斷時,可由法院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參照商業合理許可使用費確定賠償數額。此時需要參考的因素包括:涉案視頻的使用傳播情況、影視劇版權方獲得授權的具體範圍及類型、涉案視頻的商業模式、收費標準等。
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律師、海潤影視法律顧問王文彬介紹,根據著作權法、民法典等法律,當存在故意侵犯著作權或情節較為嚴重時,還可以在上述認定方法的基礎上,增加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在《雲南蟲谷》被侵權案中,法院綜合考量涉案作品類型、知名程度、可能承受損失、預期收益,被告侵權行為實施規模、持續時間、主觀惡意、可能獲益等因素,在判決書中對各種參酌因素條分縷析,進行闡述和邏輯驗證。
受訪專家&&,相較於以往同類裁判範例中籠而統之的抽象化、模塊化、定式化表述,這一判決更加清晰地界定了司法定價在數額確定上的運用策略和實施路線,對加強原創作品合法權益的保護、推動&&經濟規範健康發展提供了實例化、可視化的樣本。
專家同時&&,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的總體趨勢是加大保護力度、提高判賠金額、增加違法成本。“如此,能産生震懾侵權行為的寒蟬效應,體現國家對知識産權保護的重視。”王文彬説。
倒逼短視頻&&主動合規
專家認為,《雲南蟲谷》被侵權案的又一矚目之處,在於對短視頻播出&&“幫助侵權”的認定。“該判例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主動合規,嘗試探索法律框架範圍內的版權保護模式。”
據了解,與以往版權方維權對象為侵權人不同,《雲南蟲谷》版權方的維權對像是播放侵權短視頻的&&。法院審理認定,&&構成幫助侵權,應立即採取有效措施刪除、過濾、攔截相關視頻,並賠償相應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
專家&&,作為侵權行為的實施主體,“二創”短視頻創作者需承擔主要責任,但短視頻&&的主體責任也不容推卸。特別是一些短視頻&&信奉“流量是第一生産力”,在“發生侵權時,網絡服務提供商在被告知侵權後,若及時刪除,就不視為侵權”這一“避風港原則”的庇護下,為追逐利益默許甚至縱容侵權行為,甚至濫用算法推薦技術,助推、誘導違規視頻大肆傳播。
短視頻&&的困難在於,由於短視頻數量大、傳播快等因素,&&較難在第一時間清楚判斷其是否構成侵權。在常莎看來,實踐中,這增加了&&的過濾審查成本,&&履責積極性不高。
“當前,關於短視頻侵權的法律體系還存在空白點,通過一批知識産權侵權損害賠償救濟的典型案例,能夠倒逼創作者和&&主體提高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媒介素養。”王文彬説。
專家認為,版權方在確保權益不受侵犯的同時應看到,以原創作品為基礎,百花齊放的“二創”短視頻有助於引爆網絡輿論熱潮,進而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矩陣。&&方也應看到,通過與“二創”短視頻作者的利益分成,&&能從流量中獲得收益,確保創作合規是&&規避法律風險,獲取最大收益的前提。
因此,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産權學院教授許春明建議,由短視頻&&牽頭,與影視劇版權方合作探索借助正版作品數據庫,在保護版權與鼓勵創新之間尋求平衡、謀求共贏。“與其將合規成本轉嫁給單個創作者而&&承擔高昂的審查成本,不如&&主動與版權方達成某種合作,既能降低法律風險,又能吸引更多短視頻博主,帶來新的創作繁榮。”
許春明&&,社會上一直呼籲建立正版作品數據庫,但因版權方和短視頻&&之間的利益難以平衡,遲遲難以推進。“影視劇版權方和短視頻&&若能從利益平衡和産業發展的角度尋求合作,不僅能有效遏制侵權行為,還有助於厚植創新土壤,培育産業繁榮沃土。”
在許春明看來,未來可探索集體管理模式、開放許可模式、&&一攬子許可模式等,為“二創”短視頻涉嫌侵權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形成合作共治的良好生態。
專項行動 程碩圖/本刊
避免“原創危機”
引導“二創”短視頻創作走向合規,加快短視頻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是又一關鍵。
“二創”短視頻的創作方既可能是侵權方,也可能是侵權行為的受害者。比如大量“二創”短視頻在涉嫌侵權的同時,也面臨被洗稿的風險。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以短視頻為代表的互聯網內容創作領域出現的諸多亂象,與市場主體缺乏知識産權意識有關,侵權短視頻野蠻成長在帶來“原創危機”的同時,也阻礙了短視頻&&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長久來看,為避免網絡世界的內容創作陷入“互害”模式,需積極探索建立短視頻市場信用體系。
許春明解釋説,短視頻市場信用體系是知識産權保護的制度基礎,類似於個人徵信系統,它會記錄短視頻領域每一個市場主體的失信、違法等行為,並規定相應懲戒機制,規範市場主體行為。
常莎建議,短視頻市場信用體系可以法律法規、標準規範、&&規範和行業自律為基礎,以信用大數據、信用指標體系、評價模型和信用監管為核心,由信用服務&&、運營&&與政府監管部門等主體合力打造。
許春明&&,二次創作是短視頻創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説任何創作都站在前人作品的基礎之上。信用體系的建立有助於引導二次創作走向規範,推動形成支持內容創新的、可供實踐的重要制度。
必須注意到,互聯網空間中的版權治理並非零和博弈,如何最大化各方的價值,創造共治共享的創作生態是各方的共同目標。原創作品與“二創”作品不僅是競爭關係,還有互補關係,需要兼顧各方利益,既要促進視頻産業生態健康發展,也要幫助公眾獲取自身所希望的信息、資源。
而作為眾多利益參與方中最重要的兩端,維護內容創作空間的清朗,依賴版權方和&&方的同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