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奧運獎牌得主,如今成了水上“救星”


從泳道到黃浦江,把爭分奪秒進行到底
➤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賽中,他與隊友合作,以7分06秒30的成績拿下銅牌,這也是中國在該項目中的首枚奧運獎牌
➤“過去,在游泳池裏追求的是速度。如今作為水上警察,救人是第一位的,所以遇事要穩。”
➤“救人更要救心。每當救回一條命,那種快樂和拿到獎牌一樣。”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常清潭 實習生 張學峰 曾令令
1992年出生、身高1米98的蔣海琦説自己與水有緣。“23歲前,我是‘泡’在水裏的;23歲後,我是‘漂’在水面上的。”
之所以這樣説,源於他的兩段職業經歷。
2015年之前,蔣海琦是一名游泳運動員。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賽中,他與隊友合作,以7分06秒30的成績拿下銅牌,這也是中國在該項目中的首枚奧運獎牌。
2015年,蔣海琦因傷退役。之後於2018年考入上海市公安局邊防和港航公安分局水上巡邏支隊,成為一名黃浦江巡查警察。
水知道答案
蔣海琦所在的派出所有些特殊,它漂浮在黃浦江江面上。快船經過時激起稍微大一點兒的浪,都會讓房間裏的水杯、文件夾等掉下來。
蔣海琦有豐富的水上經驗,但想要迅速適應“漂”在水面上的生活,還是有些困難。
眩暈,是當水警要過的第一關。“連續值五天班,期間不可以上岸。等值班結束踏上陸地,路是斜的,看到的行人是斜的,自己走起路來也是斜的,”蔣海琦説。
駕駛巡邏船是另一大考驗。穿梭在江面上來往的船舶中,水警要像在高速上超車一樣熟練地讓船轉彎、掉頭、急速行駛。受風力、漲退潮等影響,“開船比開車難數百倍,第一次開船時我手心裏全是汗。”蔣海琦回憶。
水警承擔的任務很多,包括水域巡邏、落水救援、活動安保、應急處置等,集陸上治安、交警、消防、海關等功能於一身。蔣海琦的日常工作是查船。兩船並行,接近目標船,拋纜、係纜,從公安艇攀爬上目標船,做一系列檢查——整個過程都在行進間完成。
“作為運動員,身高是我的優勢。作為警察,太高反而有些礙事。”蔣海琦説,船艙高度有限,空間狹小。進進出出,同事都會提醒他“注意頭”。“維修船隻時,我也幫不上什麼忙,只能在甲板上遞遞工具,”他説。
從前在賽場上拼搏的蔣海琦,如今在黃浦江上守護一方平安。他説,這是水給他的人生答案。“我很幸運,前、後半生熱愛的職業都和水相關。”
救人是第一位的
救助落水者,是蔣海琦的另一項工作內容。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都在控制跳水救人的衝動。
“總會詢問同事需不需要自己跳下去,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用。”蔣海琦解釋説,船行進時附近水面會有吸力,如果跳水時離公安艇較近,容易被吸入船底。此外,黃浦江水下暗礁等情況複雜,跳水可能會傷着自己。船上民警人手有限,如果跳水救人受傷造成減員,會增加救助的難度。
所以,如果落水者神志清醒,首選救援方案是拋投救生圈和救生桿。只有在落水者失去意識或公安艇無法靠近時,才會下水救人。而這種情況下,蔣海琦會第一個衝上前。
2019年4月,蔣海琦第一次跳進黃浦江,營救落水者。一位50多歲的中年人不慎失足跌入江中,“發現時人已有些昏迷,而且臉是朝下的”,蔣海琦回憶。當時正值落潮,船容易擱淺,公安艇沒辦法靠近落水者。
蔣海琦跳了下去。此前,他沒在黃浦江裏游過泳,那種體驗與泳池競技全然不同。4月的黃浦江,水中仍然涼意刺骨,江水渾濁、視野很差,沒戴泳鏡的蔣海琦無法睜眼。
從落水者掉入江中算起,通常只有4分鐘黃金救援時間。蔣海琦一邊注意不被草、泥等絆住,一邊疾速向落水者游去。他從背後抱住落水者,為他套上救生衣,再拖着他奮力游回公安艇。經過多次心肺復蘇,將落水者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凍得瑟瑟發抖的蔣海琦很欣慰,“過去在游泳池裏追求的是速度。如今作為水上警察,救人是第一位的,所以遇事要穩。”
救人更要救心
幾年前,有個十幾歲的男孩與同學發生矛盾,被母親批評後突然跑下車,從盧浦大橋一躍而下。母親跪地痛哭。
事發地就在蔣海琦所在派出所旁,聽説了這件事,他心裏一驚。“這麼高跳下來,人肯定沒了”,多年的救援經驗讓他迅速做出職業判斷,“沉沒其實就是幾秒鐘的事。有些人被一口水嗆到,生命就結束了”。
為了更好地開展水上救援工作,蔣海琦和同事們會定期訓練拖帶假人救生、駕駛船艇救生等項目。他還會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對同事進行水上救援培訓,幫助他們克服下水的恐懼。下班後,蔣海琦還會經常回到他熟悉的泳池訓練體能。
蔣海琦説,再有遇險情況發生,如果條件允許,他還會第一個跳下水。“作為一名水性好、有救援基礎能力的水上警察,第一個下水是理所應當的。”
因為救援,蔣海琦也開始接觸心理諮詢。
“在距離落水者5米時,你要告訴對方,我是救生員,我是來救你的。”蔣海琦説,這樣可以安撫落水者的情緒,令其能更好配合施救工作。
“水上救援需要很多技巧,游得好,不一定就能把人救上來。”他説,面對一時想不開的落水者,把人救回來後還要進行心理疏導,為對方解開心結。“救人更要救心。每當救回一條命,那種快樂和拿到獎牌一樣。”
從競技體育場走進警察隊伍,蔣海琦始終鬥志昂揚。他説,無論在哪個戰場,自己都可以繼續披荊斬棘,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