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跑贏”詐騙團夥,這個民警選擇去説“段子”!

身為警察,救人也要救心
➤為民盡責無分大案小事,警察的光榮始於平淡
➤“有困難找民警,民警能第一時間保護人民群眾。這是最讓我們自豪的一個警種。”
➤“只要反詐宣傳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們願意嘗試任何方式。”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常清潭 實習生 徐斐懿 曾令令
馬曉亮從小就有懲惡揚善的夢想。看著刑偵劇長大的他,在2012年如願以償穿上了警服,成為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的一名民警。
與想象中不同的是,從警10年來,別説大案子,一般的案子都沒幾個。更多時候,他的工作是調解鄰里糾紛,或者救援不小心鑽到車底的小貓。
但在他心中,為民盡責無分大案小事,警察光榮始於平淡。
巡街“小馬哥”
2018年,馬曉亮因為參與拍攝《巡邏現場實錄2018》等普法短視頻走紅網絡。他所在的巡邏隊被網友稱為“帥警天團”,曹家渡派出所成了“神仙派出所”。每一集結束時,都有一條彈幕出現:“小馬哥的大案夢又破滅了”。
身為民警,“小馬哥”也曾面對驚險時刻。
一次,馬曉亮追捕一名無證駕駛的司機。嫌疑人駕車橫衝直撞,現場危險萬分。關鍵時刻,他駕車撞向嫌疑人的車。碰撞時刻,巨大的衝擊力使警車的安全氣囊都彈了出來,但“小馬哥”沒有理會,下車後直接和嫌疑人破窗搏鬥。玻璃碎片在他的額頭割出一道傷口。
“當時只有一個想法,一定要把車攔下來,不然可能會造成老百姓傷亡。”馬曉亮回憶説。
清理了創口,“小馬哥”只休息了兩天,就返回了崗位。“那之後的幾天,開車都有陰影,手會一直抖。”他説。
絕大多數時間裏,馬曉亮和同事們不是和犯罪分子打交道:男子跳黃浦江被救起,女子因情感糾紛自殺,口角之爭上演懸空挂車,男子騎黑車發生車禍……《巡邏現場實錄2018》裏記錄的,幾乎都算不上“大案”。
但他説:“有困難找民警,民警能第一時間保護人民群眾。這是最讓我們自豪的一個警種。”
曹家渡派出所位於中心城區,每次出警都會有群眾圍觀。“以往是看熱鬧為主。”馬曉亮説,紀錄片、短視頻等播出後,“站出來幫我們説話的老百姓多了”。
反詐“段子手”
作為基層民警,“反詐”宣傳是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同時也要承受很多壓力和委屈。
有的年輕人覺得自己接受過高等教育,不會輕易上當受騙;一些老人把警察上門等同於做錯了事,對反詐宣傳有抵觸……被投訴説“騷擾”、吃閉門羹,對馬曉亮來説是家常便飯。
“反詐宣傳是一項艱巨且需要堅持不懈的工作”,馬曉亮説,詐騙團夥會“實時更新”詐騙套路,而且效果“非常逼真”。
曾有群眾向馬曉亮反映,説有人勸她打“新冠疫苗”。“那其實是一種詐騙手段,詐騙團夥通過提供‘特價疫苗’‘代搶、代預約、接種返利服務’等方式實施詐騙。”馬曉亮説。在他接觸過的受騙人群中,不同年齡、學歷都有,受騙形式也五花八門。
“與詐騙分子賽跑,我們要比他們更快一步。”馬曉亮説。
“只要反詐宣傳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們願意嘗試任何方式。”馬曉亮説,包括“臥底”公園陪大爺大媽打太極,或是站上舞&講脫口秀。
如果觀眾以社區居民和老年人居多,他就講真實案例;如果進工廠學校宣傳,觀眾以年輕人為主,他就會講自己創作的一些有意思的段子。
今年初,馬曉亮和同事周世奇搭檔,參加了東方衛視一檔綜藝節目。
“一次我去餐廳吃飯,有一男一女正在相親。男的説我身高一米八,女的説我今年23。我一看就不對,走上去對女的説,你看著不像23,身份證出示一下。先生你也別笑,站起來比一比,有沒有一米八。你們兩個應該是交友軟體認識的吧。雙方有沒有做過了解呀,沒有?別動啊,國家反詐APP了解一下。”
基層民警為宣傳國家反詐中心APP所做的那些搞笑且溫情的努力,在談笑間得以輕鬆呈現。
有質疑聲音説,馬曉亮和同事們是靠顏值圈粉的流量警察。但他覺得“能實實在在幫助到老百姓,就問心無愧”。
守好老百姓“錢袋子”的初心,讓馬曉亮一直堅守在反詐第一線。“截至2022年8月底,我的轄區沒有發生一起詐騙既遂案件。”馬曉亮自豪地説。
光榮始於平淡
2022年,馬曉亮從巡邏崗位轉到社區工作,突發警情少了,家長裏短瑣事多了。
為了更貼合居民的作息時間,派出所推出了彈性工作制,上下班時間沒有嚴格限制。這也意味着馬曉亮和同事們需要隨時待命,一有風吹草動就要整裝待發。此外,他還要同社區工作人員保持密切聯絡,兼顧其他社區工作。
多線程工作讓馬曉亮像個連軸轉的陀螺,在日復一日平淡無奇的工作中守護着社區安全。
轄區裏有位老奶奶記憶力不好,馬曉亮把自己的手機號碼貼在她的電話機旁。
“枸杞被別人吃掉了一點”“馬桶壞了”……諸如此類的生活瑣事,老奶奶都會告訴“對她蠻好”的馬警官。
馬曉亮的電話24小時開機。“煩惱是有一點的,老年人打電話特別早,年輕人則特別晚。”他坦言,“但遇到矛盾糾紛,能第一時間找到我,説白了就是信任。”
馬曉亮曾和同事救下一位因家庭糾紛想輕生跳樓的女孩。“事後,我們進行了調解。調解完,女孩情緒很好,跟家人離開了派出所。”馬曉亮説,但他還是不太放心,第二天給女孩打了個回訪電話。
沒想到電話一接通就聽到女孩的哭聲,她説自己還是想不通,又準備跳河。“更可怕的是,那條河不在我的轄區。”馬曉亮只好報了警。“我們花了一週時間為她做心理疏導,後來收到了女孩的感謝信,説我們的‘售後’工作做得不錯。”
在馬曉亮看來,身為警察,第一是救人,第二是救心。2012年3月12日加入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時,他被問到“從警的初心是什麼?”
至今,他還非常清楚地記得自己的答案:伸張正義、懲惡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