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直面犯罪嫌疑人,只為守護“祖國的花朵”

2022-11-07 15:41:44 來源: 瞭望 2022年第45期

 

  胸前有檢徽,背後有國徽

穿上制服,檢徽就佩戴在離心臟最近的地方,這個職業同時被冠以沉甸甸的“國家”和“人民”二詞,她不願辜負這份信任和囑託

她想用法律給予的力量去追尋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正義

孩子們給她的反饋,一方面是出於對她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一顆法治的種子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常清潭 實習生 黃長江 曾令令

  

  青春靚麗,笑容溫暖。初見王帆,很難將其與刻板印象裏國家公訴人的形象&&在一起。

  但事實上,1987年出生的她已承辦了500多起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其中不乏無期徒刑、死刑等重大案件。

  她是一名人民檢察官,也是一位國家公訴人。她説,穿上制服,檢徽就佩戴在離心臟最近的地方,這個職業同時被冠以沉甸甸的“國家”和“人民”二詞,她不願辜負這份信任和囑託。

  胸前有檢徽 背後有國徽

  王帆最喜歡的一張照片,是她低眉凝神,埋首於卷宗之間。

  “那是我最常見也最樂見的狀態,專注把案件辦對辦好。”王帆説。

  2013年,王帆入職江蘇省連雲港市人民檢察院。同事們對她的第一印像是柔弱漂亮的女孩,跟公訴“女漢子”的形象相差甚遠。這個笑意盈盈的小姑娘“不嬌氣,特能吃苦”。有同事開玩笑説,明明可以拼顏值,卻要來拼命。

  2014年,她承辦了反間諜法頒佈後連雲港首例為境外組織、人員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犯罪案。她從偵查階段開始介入,與偵查人員充分溝通,反復論證,研究法律適用,如何固定證據,精心準備庭審預案,避免被告人翻供。

  2017年,在承辦涉及十余家國外知名品牌的假洋酒案時,她整理了密密麻麻的表格,把數據梳理得清清爽爽,引導偵查,補充證據,迅速起訴。被告人當庭&&:“證據太多了,沒想到檢察官總結得這麼清楚……”

  2018年3月31日,留守女童小文(化名)在放學路上失蹤。經偵查,小文被同村的錢某強姦殺害。王帆堅持從嚴從快辦理,在法庭上有力指控罪犯,闡述“被告人自首卻不可從輕處罰”的意見。最終,被告人錢某被判處死刑,該案入選全國檢察機關依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十大案例。

  無論是交通肇事、盜竊等簡單案件,還是嚴重侵害婦女兒童權益等重大案件,王帆始終堅守公正司法底線,把功夫下在“準”字上。她説:“很多看似‘很小’的案件,都引發我們的深思。我們必須像加工鑽石一樣,戴着放大鏡精心打磨。”

  近年來,王帆共承辦和指導辦理涉及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等案件500余件,所辦案件無一被判無罪,無一被撤回起訴。

  王帆説,胸前有檢徽,背後有國徽。她想用法律給予的力量去追尋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正義。

  形成留守兒童保護合力

  在王帆看來,宣判絕不是終點。提及錢某強姦殺害小文案,她説“有很多不甘心的地方。”

  小文原本是有機會被解救的,但是家人在孩子失蹤三天后才報警,錯過了解救時機。王帆在走訪中了解到,小文父母離異,她一直跟着奶奶生活。案發當天,奶奶以為孩子去找媽媽了。一朵盛開的花兒就此凋零。

  王帆發現,家長疏忽大意,學校監管不力,孩子安全意識缺失,是留守兒童普遍面臨的問題。她對近年來轄區內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特別是性侵案件進行了梳理分析,形成詳實的調研報告,發出全省首例市級“一號檢察建議”,推動檢察院、團委、公安等七部門組建“強制報告”平台,要求教育機構、醫療機構等發現未成年人疑似被侵害的,通報同級檢察院。

  “不能讓未成年被害人流血又流淚,不能讓他們一時的痛成為一生的痛。”王帆時常將這句話挂在嘴邊。

  在日常辦案中,王帆非常關注服刑人員子女群體,“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並健康成長,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2015年起,她為服刑人員子女建立“心心點燈”工作室,從生活來源到心理健康全方位履行“國家監護”。她積極推動“事實孤兒”等困境兒童的認定。2017年至今,共有41個家庭的55名留守兒童得到68萬元國家司法救助。

  以此為基礎,王帆提議創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1+7+N”聯動留守兒童保護機制,以“心心點燈”工作室為引領,聯動7家縣區檢察院“三八紅旗工作室”“青年文明號”,會同團委、民政、教育等多個部門,輻射全市留守兒童,形成留守兒童保護合力。

  在雪域高原播撒法治種子

  作為最高檢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團成員,王帆曾赴西藏、青海等地宣講,傳播法治理念,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為孩子們送上“新鮮熱乎”的法律知識。

  她給孩子們講校園欺凌。每堂課結束後,總會有孩子悄悄給她塞紙條,訴説自己埋藏在心底的那些小秘密:有些孩子想起遭受自己霸凌的敦厚善良的同伴,決定從此做一個保護者;有些孩子遭受過源於偏見的校園暴力,決定要站成“一棵筆直的樹”對抗施暴者……

  她發現,孩子們的熱情是緩解高原反應的“特效藥”。“喜歡王帆老師的課”“以後我也要當檢察官”……孩子們會親切地挽起她的手,像小麻雀一般嘰嘰喳喳地訴説自己有多喜歡王老師。

  王帆覺得這是一個互相治愈的過程。孩子們給她的反饋,一方面是出於對她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一顆法治的種子。

  “如果通過我的努力,能在更多孩子的心中留下關於法治的印象,或是對檢察官的印象,我的人生就特別有意義。”王帆説。

  在她看來,每個孩子都是“國家的孩子”。“我就是孩子的‘國家監護人’。”她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