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千余次,他在生命邊緣反復橫跳


敢為天下先,不是口號,是信念和使命
➤“我們是在生命的邊緣反復橫跳的一群人。”➤挂上樹枝,掉入雪窩,扎進農田……這些都是“家常便飯”
➤高原、高山、荒漠、海島……祖國疆域內,任何一類可以空降的地方,都留下過范亮和同事們的身影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常清潭 實習生 黃長江 曾令令
青春有很多種注腳。有的人,選擇把實現人生價值的奮鬥目標,定位在高遠的藍天上。
於高空起舞,在天地間穿梭。降落傘試跳員這個職業,聽起來浪漫,幹起來危險系數極高。目前,我國只有十幾個人從事這一工作,范亮是其中之一。
七年裏,他一躍而下千余次,以血肉之軀試跳從未有人跳過的降落傘,驗證其在各種極端環境下所能達到的極限,只為給空降兵戰士們提供最安全的裝備。
戰士們保家衛國,降落傘試跳員為他們保駕護航。那一朵朵綻放在天空的傘花,是范亮和同事們用生命詮釋的崇高理想。
“我們是在生命的邊緣反復橫跳的一群人。”范亮相信,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發光發亮,生活會更有意義。
降落傘“質檢官”
“第一次試跳,主傘張開正常。”
“第二次試跳,主傘穩定性正常。”
“第三次試跳,主傘破損,備用傘已張開……”
飛機上升到指定高度後,試跳員們依次跳出艙門。耳畔風聲呼嘯,身後飛機轟鳴,范亮向着地面靶心飛去。
人生有夢莫徘徊。16歲,當大多數同齡人還在循規蹈矩地唸書,范亮憑藉出色的運動能力和一腔熱血,成為一名跳傘運動員。
7年後,范亮退役。他參加了試跳員選拔,希望能以這種方式繼續跳傘,為國防事業貢獻力量。經過篩選考核,范亮成功進入中航工業宏光空降裝備有限公司,成為一名降落傘“質檢官”。
一具新型降落傘,從研發到定型、交付列裝部隊,中間要經歷成百上千次試驗。試跳員的工作,是在假人模型進行初步驗證之後進行真人測試,檢驗開傘程序、操作性、舒適性,以及降落傘在高寒、高原、高空、水上、夜間等各種極限環境下的極限性能。
試跳員要發現問題、驗證問題、反饋意見。一般情況下,剛剛研發的降落傘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試跳員需要記錄各項數據,提交研發人員進行修正,以消除安全隱患。
每一次試跳,都像一次大冒險。如果空降兵需要高空跳傘,試跳員們就要去到六七千米的高原;如果部隊需要保證高寒地區空投空降,他們就要挑戰零下50攝氏度的低溫極限;如果需要驗證低空跳傘時降落傘是否能順利打開,他們面對的就是更加危險的生死考驗……
不同的作戰需求,讓這支隊伍先後創造了最低、最寒、最重、最高等國內空降空投紀錄。
雖然工作的危險性極強,范亮始終堅定着自己的選擇。“最初是抱着一顆無畏的心,慢慢了解之後,逐漸就變成了熱愛。”他説,“我們跳得越多,發現的問題越多,戰士們就越安全。”
於范亮而言,跳傘是心之所向,航空報國是行之所至。
敢為天下先
3分鐘。
這是范亮從起跳到落地的時間。
尋找落地中心點、測量數據、感受降落傘性能、雀降……3分鐘裏,不僅要完成規定動作,還要處理各種不可預見的突發狀況。挂上樹枝,掉入雪窩,扎進農田……這些都是家常便飯。
最大的考驗,來自特情。2017年,飛機在海拔4000米的高度起飛,攀升數千米後到達指定試跳高度。“當時嚴重缺氧,臉都是僵的。”回憶起跳傘生涯最驚險的那次遭遇,范亮記憶猶新。
艙門打開的瞬間,像是揭開了蒸屜,霧氣繚繞,能見度很差。范亮剛起跳,降落傘就出現了單邊脫離的情況。情急之下,范亮只能選擇強制拉開備份傘,卻不承想由於衝擊力過大,主傘和備份傘相互纏繞在一起。
“必須要把主傘飛掉。”范亮回憶。但當時他視線受阻,加上手凍得生疼,范亮沒能第一時間抓住飛傘手柄。那一刻,他全身冷汗。
第二把,還是沒抓住。他的心裏咯噔了一下:“難道今天沒救了嗎?”
逆境激發潛能。范亮不甘心放棄,“只有飛掉主傘,張開備份傘,才能活命”。調整數秒,他奮力一握,抓住了手柄,也握住了希望,最終安全降落。
“再晚幾秒,我可能就拍到地上了。”范亮説。落地的一剎那,他才發覺自己的左臂已經嚴重受傷,“那種撕裂的疼,大概有半年的時間才緩過來”。
在降落傘試跳員中,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沒遇到過特情的試跳員,不是一個成熟的試跳員”。
這是因為,一般跳傘時出了情況,可以立即打開備份傘自救。但試跳員需第一時間觀察了解問題,以便後續改進。等打開備份傘到落地,可能就只剩幾秒的時間。
在范亮看來,“敢為天下先”這5個字不是口號,而是信念和使命。
一生的事業
2021年,范亮出差14次,共計148天。
這是他工作的常態,輾轉各地,在各種地形和氣候環境中起跳、降落,禦風而行。高原、高山、荒漠、海島……祖國疆域內,任何一類可以空降的地方,都留下過范亮和同事們的身影。
每一次安全着陸後,折疊好自己的降落傘,一次空降空投試驗才算告一段落。因為,在降落傘試跳員眼中“一具傘就是一條生命”,要敬畏生命。把傘疊好了,可以保證一個良好的開傘程序,下一次試跳就更安全。
不出差的日子裏,范亮和同事們要麼訓練,要麼做科研準備和地面試驗。
為了保證交付到部隊官兵手中的降落傘絕對成熟、足夠安全,試跳員的日常訓練、試跳行動,都要模擬空降兵的作戰需求,甚至比空降兵要求還要嚴:穿戴幾十公斤的裝備,用時不能超過1分鐘。這樣的跳傘試驗,能夠確保官兵們在真實作戰時,不會因為超重等因素,在下降、着陸時受傷。
“要對事業充滿幹勁和執着。”范亮認為這是當一名試跳員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精神。“必須要完成,必須要做到。不給自己留後路,也不能半途而廢。”在他看來,試跳已經完全融進血液,儼然成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飛機飛到哪兒,范亮和同事們就跳到哪兒。這支隊伍裏,有即將“退休”的老戰士,也有90後。他們的平均年齡為33周歲,90%以上是退伍軍人。2020年11月18日,這個由勇敢者組成的團隊獲得“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英雄無畏獎”。
范亮説,能為國防事業貢獻青春,他無怨無悔。相較於一輩子碌碌無為,他想活得更有價值。
其實,范亮也曾想過,試跳之前要給家人寫封信,但他一直沒有動筆,“我不想做最壞的打算,我相信我能回來”。
“這是我一生的事業,我會跳到跳不動為止。”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