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全國算力“一張網”
2022年7月30日,2022中國算力大會在山東濟南開幕,與會人員參觀成果展覽 朱崢攝 / 本刊
➤“十四五”期間,預計大數據中心投資將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累計帶動各方面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
➤“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將帶動3~4元的經濟産出,算力對數字經濟和GDP的發展有顯著的帶動作用。”
➤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算力網絡建設面臨着向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志 孫曉輝
在山東港口集團日照港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無人集卡車運送集裝箱 (2021 年 10 月 9 日攝) 日照港供圖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算力産業近五年年均增速超過30%,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2021年,我國算力核心産業規模達1.5萬億元,關聯産業規模超過8萬億元……
近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算力大會在濟南舉行。《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加快推動以算力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算力發展,算力基礎設施硬體越來越完善,數字經濟沃土越來越厚實,市場應用藍海越來越廣闊。
算力産業澎湃發展
近日,安徽省宿州市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與浪潮電子信息産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淮海智算中心建設。據了解,淮海智算中心總體投資10億元,全面建成後智能算力性能將達30億億次每秒,將成為技術先進、架構開放、應用豐富、生態完善的國內領先的智算樞紐。截至2021年,1600余家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企業落戶宿州。目前,宿州市高新區已建成長三角區域建設標準最高、單體規模最大的大數據存儲和處理中心。
不光是在東部沿海地區,以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建項目在全國多地加速推進。河北省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在張北縣、沽源縣等風光電富集區建設風光電一體化電站,以滿足北京等地實時算力需求,構建輻射華北、東北乃至全國的實時性算力中心。
“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集信息計算力、數據存儲力、網絡運載力於一體的新型生産力,是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底座,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驅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政府建設的新引擎。”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説。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看來,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與算力規模密切相關,算力規模前20的國家中有17個是全球排名前20的經濟體。數據的高效處理決定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張雲明説,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算力産業鏈條持續完善,包括算力基礎設施、算力&&、算力服務等在內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算力産業生態初步形成。
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服務器規模近2000萬台,算力總規模超過150EFLOPS(每秒15000京次浮點運算次數),位列全球第2。存儲方面,2021年我國數據中心存儲總容量達800EB(1EB=1024PB),全國先進存儲使用佔比約14%,對數據存儲性能要求較高的一線城市先進存儲佔比最高17%。
“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將帶動3~4元的經濟産出,算力對數字經濟和GDP的發展有顯著的帶動作用。”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王英龍告訴本刊記者。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1年,我國算力核心産業規模超過1.5萬億元,其中雲計算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IDC服務市場規模超過1500億元,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算力産業支柱作用越發凸顯。
算力賦能千行百業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軍企業浪潮集團的智能工廠裏,工業互聯網&&助力下的智能鎖附機器人,每8分鐘可自動鎖完130顆螺絲。工廠還可同時生産數十類産品,實現大規模定制,生産效率提升30%。
在山東港口集團日照港的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中國電信日照分公司與日照港合作,在5G定制網無人駕駛項目上持續賦能,實現重卡的精準駕駛路線(車輪和行駛線保持20厘米的距離)和精準停車以及吊臂對集裝箱的精準定位和運輸,大幅提升了碼頭的自動化裝卸效率。
基於算力網絡,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聯合山東省衛健委、山東省病理質控中心建設山東省病理質控管理&&。約300家醫療機構接入該&&,超過60%的質控指標AI自動評價,實現病理診斷效率提升50%、病理診斷符合率提升30%……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説,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算力和應用融合發展,推動算力賦能千行百業,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築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
超算計算系統是“國之重器”,在眾多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比如,高速列車具有十分複雜的三維幾何外形和大長細比,很難在風洞中進行1:1模型試驗。位於青島的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每4天就有3列“復興號”高速列車下線,其背後離不開山河超算工業倣真雲&&的算力支持。
“我們通過在超算&&進行一系列數值分析,和風洞試驗結果相互印證反饋,並與前期實車測試對照分析,倣真數據穩定可信,為高速列車頭型設計技術決策提供了關鍵支持。”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副主任潘景山説。
在算力關鍵設施設備領域,目前浪潮集團的服務器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二、中國第一。在中國,每裝機3&服務器就有1&來自浪潮,每裝機2&AI服務器就有1&來自浪潮;在國際性能標準化評估組織(SPEC)測試中,浪潮服務器已打破174項世界紀錄。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桂蓉説,隨着我國持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無論是金融、政務、製造、醫療、教育等傳統産業,還是互聯網等新興産業,都會在數字化轉型中産生大量的數據計算和存儲需求,這成為拉動算力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從智能駕駛、車聯網到智慧城市,都需要更好的AI基礎設施和算力。伴隨着科技的發展進步,算力將為我們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軟體和應用服務。”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楊帆説。
智慧醫療、工業互聯網、金融科技、航空航天、數字政府……算力為越來越多的行業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算力應用的新模式、新業態加速涌現,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未來,算力將像水、電一樣,成為人們日常生産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算力相關的新型數據中心、高性能存儲、傳輸網絡等産業將有廣闊發展空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説。
促綠色低碳發展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強化算力智能調度,建設若干國家樞紐節點和大數據中心集群,建設E級和10E級超級計算中心。這為今後五年我國的算力産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權威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經濟社會加速數字化轉型對算力提出了強大需求,同時算力産業發展也面臨一些機遇與挑戰。我國需進一步拓長補短,加快打造全國算力“一張網”,同時加大自主創新力度。
長期以來,我國數據中心布局呈現出“東部沿海居多、核心城市集中、中西北部偏少”的格局。由於我國東部土地、能源等資源日趨緊張,在東部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難以為繼,而西部地區資源充裕,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
“目前,我國數據中心的整體上架率還有待提升。一個大型數據中心建立後,如果用戶和市場跟不上,閒置一年半載後芯片過時了,這個數據中心就浪費了。”鄔賀銓指出。
為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優化算力結構,實現能源和算力的全國統籌,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四部門函覆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8地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聞庫等專家認為,通過加強統籌布局,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等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着力提高中西部地區數據中心上架率,降低空置率。同時,加強網絡設施聯通,提升各大區域間、各數據中心間的網絡能力,進而提高全國算力網絡的互聯互通水平。
降低算力基礎設施整體能耗和碳排放也是下一個關注點。
《2021—2022年中國算力建設網絡傳播分析報告》顯示,據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測算,2021年全國數據中心能源消耗為2166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2.6%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35億噸,佔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14%左右。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認為,隨着數字化進程加速,雲計算等算力基礎設施規模不斷擴大,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算力網絡建設正在向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節能技術也成為算力技術研發的一個重點方向。在2022年中國算力大會上,秦淮數據集團與維諦技術公司聯合發布了“玄冰”無水冷卻技術。目前,該技術已部署在國家“東數西算”重要節點——秦淮數據河北懷來數據中心,在真實業務場景相同運行環境下進行對比測試。
秦淮數據集團首席技術官張炳華説,與行業普遍採用的間接蒸發冷卻空調技術相比,“玄冰”無水冷卻技術實現了零水資源利用率,每100MW規模的數據中心年節水量多達120萬噸,有利於破解缺水地區數據中心布局困境。
此外,多位專家認為,促進算力産業發展,還需加強算力核心技術攻關。堅持創新驅動,整合優質資源,加速推進高端芯片、核心算法等算力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突破;支持企業、科研機構開展聯合攻關,搭建協同創新&&,增強算力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