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作撐起“夢想之橋”
中國援建的莫桑比克馬普托跨海大橋(2019 年 4 月 8 日攝) 張宇攝 / 本刊
➤項目施工的許多關鍵環節採用中國標準、歐洲標準和南非標準“三控”,有效保證了工程質量
➤項目部通過與監理方、業主的積極溝通,使業主充分認識到了中國標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並最終採納了上述標準,這也為莫桑比克相關標準的升級換代提供了範例
➤“夢想之橋”的建成,不僅促進了技術轉移,更為馬普托城區城市空間的拓展和卡騰貝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大橋打通了馬普托至南非邊境口岸和旅游勝地黃金角的交通要道,使來往於南非邊境和馬普托的車程由原來的6小時縮短為1.5小時,也為沿線著名景點和自然保護區的開發提供了無限可能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聶祖國
非洲東南部國家莫桑比克地理版圖呈南北狹長走向。幾乎位於最南端的首都馬普托市為港口城市,這座城市被馬普托灣分成了南北兩部分:北岸的馬普托城區和南部的卡騰貝地區。
建城100多年來,馬普托市北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0多萬人口的中心城區,南部的卡騰貝地區則因為跨海交通的制約相對落後,經濟總量僅佔整個首都地區的0.1%左右,這也導致南北兩岸的社會經濟發展嚴重失衡。
近年來,海灣北部的馬普托城區顯現出拓展城市空間的需求,亟需向卡騰貝地區發展。海灣南部的卡騰貝地區,在地理上還向南連接着旅游勝地和南非邊境口岸。
多年來,莫桑比克人的心中一直有一座“夢想之橋”——橫跨馬普托灣的懸索橋,它能使兩岸兩到三小時的渡海時間大大縮短,能提高莫桑比克公路網絡化水平,還能促進當地貨運交通、生態旅游等行業的發展。
2018年,夢想終於照進現實。由中國交建下屬中國路橋公司採用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EPC)模式建造,同時聘請德國GAUFF公司等作為監理諮詢單位參與的馬普託大橋項目,於當年11月完成主體工程移交並舉行通車儀式。
非洲第一大懸索橋項目,是“一帶一路”建設中各國企業通過産品服務模式進行第三方市場合作的一個典型。在這種模式中,中國企業與外方企業在設備採購、認證許可、法律商務諮詢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為第三方市場客戶提供了整體解決方案。
國際化&&整合優勢資源
莫桑比克長期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位置靠後,是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它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但經濟發展一直受制於落後的基礎設施建設。
1966年,在宗主國葡萄牙的“4月25日懸索橋”(曾為歐洲第一長橋、世界第三長懸索橋)開通後不久,時為葡殖民地的莫桑比克便有了在馬普托灣修建一座類似懸索橋的規劃和想法。莫桑比克於1975年宣布獨立,但兩年後就陷入了持續近20年的內戰,此間無暇顧及建橋計劃。
進入21世紀以來,莫桑比克國民經濟建設步入正軌,政府開始將修建跨海大橋計劃列入議程,但曾經承諾提供資金的葡萄牙受國內金融危機影響取消了援助計劃。
2011年8月,莫桑比克時任總統格布扎訪華。中國當年就與莫桑比克簽訂協議,為馬普托修建跨海大橋和環城公路提供貸款融資,由此掀開了大橋建設的新篇章。
馬普託大橋及連接線項目採用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EPC)模式建設。項目業主為馬普托南部發展公司,承建方為中國交建下屬中國路橋公司,監理為德國GAUFF工程諮詢公司(馬普託大橋及北連接線)和津巴布韋CPG監理公司(馬普託大橋南連接線)。
從前期的設計規劃到項目的施工運營,馬普託大橋始終以國際化&&整合各方優勢資源,為保證項目的高技術標準和工程質量奠定了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先後有來自德國的GAUFF公司、丹麥的COWI公司、美國的BECTEL公司和AECOM公司、英國的ARUP公司、葡萄牙的BETAR公司、南非的GEOSURE公司及津巴布韋的CPG公司等參與到了項目設計和施工過程之中。國際化的大舞&上,十幾個國家的工程師共同為大橋建設貢獻了力量。
按照合同約定,馬普託大橋的施工採用中國標準,施工監理由德國GAUFF公司承擔,樁基完整性檢測由南非GEOSURE公司實施。項目施工的許多關鍵環節採用中國標準、歐洲標準和南非標準“三控”,有效保證了工程質量。
來自GEOSURE公司的斯瓦內普爾·迪恩在工程材料領域工作了三十多年,在大橋項目中負責工程材料的監理工作。在海灣上建造大橋,結構的抗腐蝕性和耐久性始終是設計和施工中的一項關鍵工作,這也是迪恩自始至終最為關注的問題。
大橋的混凝土結構設計參照中歐標準,採用了最嚴格的混凝土抗腐蝕保護層厚度設計,主橋所有的鋼結構不僅有熱浸鍍鋅和多層涂裝,還配備了先進的除濕系統,使得鋼結構所處環境濕度始終保持在45%以下,同時懸索橋主纜防護採用了中國國內絕大多數懸索橋都還未採用過的“主纜纏包帶”技術,給作為懸索橋“生命線”的主纜提供了額外保障。為了配置高耐久性混凝土材料,項目部還聯合相關研究機構對當地的混凝土原材料進行了充分調研和試驗,創新完成了大吸水率粗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在橋梁中的應用。
從混凝土材料配比、預製施工、現場澆築,到鋼結構的場內加工和現場拼裝等諸多環節,均是在迪恩及其同事的監督下進行的。精良的混凝土和鋼結構質量,獲得了迪恩的認可。在其推薦下,馬普託大橋項目於2017年和2019年兩次獲得由南部非洲混凝土協會頒發的Fulton大獎,這是代表地區混凝土最高質量的榮譽獎項。
在莫桑比克馬普托省一個村落,中國援建莫桑比克“萬村通”項目承建方四達時代員工
為當地居民安裝衛星電視設備(2019 年 9 月攝) 四達時代莫桑比克公司供圖
中國標準落地實施
建造“夢想之橋”的過程中,中國路橋馬普託大橋項目部通過第三方市場合作模式,聘用國際知名工程質量監控和設計諮詢公司德國GAUFF公司及南部非洲著名監理公司津巴布韋CPG公司作為項目質量安全監控和設計諮詢方,與業主有效溝通,不僅將項目打造成國際化EPC的典範,還促成中國標準在莫桑比克落地實施。
據大橋項目部介紹,有一次,中方技術人員與監理方在45mT梁預製的預應力張拉過程中鋼絞線的理論伸長量這一關鍵控制要素上有3厘米的數據分歧。雙方就此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討論,現場施工也一度因此暫停。
項目部組織設計、施工、技術人員進行專門研究並積極與監理方詳盡探討和仔細排查後發現,對於鋼絞線放張后錨具自身楔緊內縮這一施工細節,中歐兩種規範在處理上存在差異。最終,德國監理認可了中方的測量計算方法。為了更嚴格地控制施工精度,項目部還要求後續所有的張拉工作同時採用中方和監理方的測量方法予以控制。
作為莫桑比克國家主幹線的一部分,馬普託大橋的交通安全工程和道路照明系統本應採用當地通行規範。然而,項目部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發現,馬普託大橋跨越馬普托海灣,主梁通航凈高超過60米,屬於經常出現強側風的特大型橋梁。根據中國《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範》,經常出現強側風的特大橋梁路段應設置禁止變換車道線,線寬與車行道分界線一致。但在南部非洲地區通用的指引性文件《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道路交通信號手冊》中卻無類似考慮。根據該手冊,適用於馬普託大橋及北連接線的城市道路的交通標線寬度應為10cm,但根據實踐經驗,10cm寬度的道路標線明顯偏窄,不利於行車安全。中國《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範》中規定,為保證可視性,城市道路標線寬度至少應該為15cm。此外,馬普托當地路燈鋪設採用35m間距、每盞路燈功率250W的方案。而根據中國城市道路照明規範,35m間距的路燈功率應至少為400W。
項目部通過與監理方、業主的積極溝通,使業主充分認識到了中國標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並最終採納了上述標準,這也為莫桑比克相關標準的升級換代提供了範例。
在莫桑比克貝拉一處安置點,中國救援隊隊員為災民檢查眼睛(2019年4月1日攝) 張宇攝 / 本刊
促進技術轉移實現多方共贏
“夢想之橋”於2014年6月開工建造,2018年6月實現主體完工。在2018年11月舉行的馬普託大橋及連接線項目通車儀式上,時任中國駐莫桑比克大使蘇健在致辭中説,大橋項目累計為當地培養各類技術工人5000餘人,成為莫桑比克培養本土産業工人的大學校。大橋建設的工種包括前場施工人員、修理工、電工、鑽機工、鋼筋工、模板工、焊工、油漆工等。在大橋建設高峰時期,有超過200名中國工人帶領當地工人施工,手把手傳授技術。
31歲的電工馬多拉為項目工作之前,曾在政府開辦的公共工程培訓中心學習了6個月的電工基礎知識。大橋項目竣工後,馬多拉拿到了馬普託大橋工作認證書,他相信憑藉這幾年學到的技術,加上認證書的加持,今後可以另謀一份不錯的職業。“2013年我加入項目時只有一點點電工的基礎,現在如果讓我負責一個項目的電力安裝,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除了産業工人,也有不少專業人才通過大橋項目這一多方合作&&得到了歷練,學到了終身受用的本領。
30歲的莫桑比克人奇瑞米是項目業主方的橋梁結構工程師,8年前剛從當地大學本科畢業,他懷着建設非洲第一大懸索橋的理想,加入了業主的項目管理團隊。不久後,他的女友又加入了監理方的團隊。兩人一起為大橋建設服務。在對中國橋梁的建設水平和實踐有了充分了解之後,兩人原計劃去英國深造留學的想法,變成了渴望來中國攻讀碩士學位。在項目上工作的奇瑞米的兩位師弟,也同樣想來中國留學,希望在橋梁鋼結構和除濕系統方向有所建樹。
33歲的德國人托拜厄斯曾在中國上海的同濟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流學習,隨後來到大橋項目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就職於GAUFF監理公司。經過四年的橋梁施工現場歷練,托拜厄斯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完成了碩士論文,成功拿到了柏林工業大學結構工程碩士學位。目前,托拜厄斯正在尋求與中國公司的進一步合作。
35歲的波蘭人克裏斯托弗2014年至2016年在大橋項目上擔任結構工程師一職。兩年多的一線實踐經歷使其掌握了良好的橋梁設計和施工知識,憑藉着出色的工作經歷,他在2017年成功獲得了土耳其1915恰納卡萊懸索橋項目的職位,有機會在世界最大跨徑懸索橋的建設一線施展拳腳,實現自己的抱負。
“夢想之橋”的建成,不僅促進了技術轉移,更為馬普托城區城市空間的拓展和卡騰貝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大橋建成後使原來兩到三小時的渡海時間縮短至10分鐘車程左右,顯著提高了莫桑比克公路網絡化水平,促進了當地貨運交通、生態旅游等行業發展。
目前莫桑比克政府已聯合相關部門為卡騰貝地區作出詳細的城市規劃。根據該規劃,卡騰貝地區未來將打造佔地約2000公頃、人口至少為40萬的新城,重點開發工業、物流業、旅游業、商業和居住區等。
大橋打通了馬普托至南非邊境口岸和旅游勝地黃金角的交通要道,使來往於南非邊境和馬普托的車程由原來的6小時縮短為1.5小時,也為沿線著名景點和自然保護區的開發提供了無限可能。
大橋項目累計為莫桑比克創造了超過2500個就業崗位,實施過程中也注重促進居民福祉。大橋北連接線經過城市貧民區,中國路橋與項目業主攜手為當地居民通水通電,集中處理生活垃圾,修建醫院、學校、足球場等公共設施,建設優質移民社區,獲得了當地民眾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