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科學家成為資本市場弄潮兒

2022-07-20 09:05:19 來源: 瞭望 2022年第29期

 

從申報材料獲受理,到成功發行募集5.2億元資金,再到以首批上市公司身份見證科創板開市,整個過程只用了短短116天

2020年1月20日,優刻得以首家設置特別表決權公司的身份登陸科創板,中國股市第一次對“同股不同權”敞開大門

吸引更多科學家在資本市場勇敢弄潮,為中國科技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共同寫就精彩篇章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潘清

  這是一個有着“雙重身份”的群體:既是在不同領域潛心鑽研、掌握着前沿核心技術的科學家,也是帶領企業航船登陸科創板、直面資本市場浪潮的“掌舵人”。

  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我國金融體系重要改革方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促進資本市場服務高科技企業,是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一件大事。開市近三年,科創板已先後迎來400多家企業。“硬科技”屬性定位以及包容性制度設計,讓一批科學家成為勇敢的資本市場弄潮兒。

  用“中國製造”打破國外壟斷

  只要在辦公室,安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淑敏經常會習慣性地撥動那個半人高的地球儀。她用這種方式提醒自己,安集科技的目標是深度參與國際産業鏈,成為一家世界級企業。

  18年前,在半導體化學機械拋光液領域成為頂尖專家的王淑敏,放棄收入豐厚的職位,與幾位夥伴一道回國創業,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創立安集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王淑敏深耕的化學機械拋光是芯片製造的關鍵工藝之一,決定了晶圓表面能否實現全局均勻&&化。安集科技誕生之初,恰是中國高端半導體材料起步之際,但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液兩大重要工藝材料依然依賴進口。

  用“中國製造”打破國際壟斷,對於名不見經傳的安集科技而言並不容易。王淑敏忘不了初創階段的一次客戶拜訪,為了説服對方測試公司的新産品,穿着高跟鞋的她在項目負責人辦公室門口站了將近3個小時。這位負責人被她的誠意所打動,最終同意試用。

  依靠領先技術、依靠鐵桿團隊、依靠客戶支持,安集科技成功實現國産高端半導體材料細分領域零的突破,並逐步在市場站穩腳跟。

  戰略藍圖繪就,亟待資本支持。此時的安集科技遇到了橫空出世的科創板。

  作為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的重點,科創板率先試點新股發行註冊制。新股發行周期較核準制下大大縮短,發行價格、規模、節奏交由市場決定。這對於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具有重要意義。

  王淑敏和管理團隊迅速對在科創板上市作出評估:能獲得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提升民眾和投資者對於關鍵性細分産業的關注;創新制度設計可為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便利;投融資、兼併收購方面的自主性,有利於通過資本運作進行産業整合與結構優化,提升服務全球的競爭實力。從申報材料獲受理,到成功發行募集5.2億元資金,再到以首批上市公司身份見證科創板開市,整個過程只用了短短116天。

  上市近三年,安集科技化學機械拋光液生産線擴建、集成電路材料基地等項目快速投建,並在全品類産品線布局的同時積極開拓功能性濕化學品市場。除了推進上海浦東、寧波芯港小鎮自動化生産線建設,上海化工園區的新材料基地也已列入新一輪發展規劃。

  王淑敏依然保持着多年來的習慣,不過眼下轉動地球儀的心態和創業之初有了很大不同。“科創板猶如一個配備了強大加油站的起點,推動安集科技朝着‘世界一流半導體材料供應夥伴’的目標漸行漸近。”王淑敏説。

  首享“同股不同權”

  無接觸快速測溫,健康碼、核酸信息、疫苗信息、社保卡及人證一致性快速核驗……眼下,具備八大防疫功能的優刻得“數字哨兵”正在上海許多公共場所、企業、醫院“站崗”,守護着上海。

  “數字哨兵”是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託領先技術和産品,服務經濟民生的眾多案例之一。在優刻得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季昕華看來,登陸資本市場讓優刻得能夠更好享受雲計算的“時代紅利”。

  季昕華擁有一個令人矚目的“標籤”:2020年1月20日,由他掌舵的優刻得以首家設置特別表決權公司的身份登陸科創板,中國股市第一次對“同股不同權”敞開大門。

  “特別表決權”又稱“表決權差異”。國外不少科技型企業採用這一架構設計,以避免因上市前後多輪融資、創始人股權被逐步稀釋,導致實際控制權減弱而對公司生産經營産生重大不利影響。

  長期以來,A股市場僅接納“同股同權”企業上市,一些擁有領先技術的科技創新企業因此投身其他資本市場。季昕華也曾考慮帶着優刻得遠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2019年7月,以“包容性”為主要特徵的科創板亮相。上市規則明確規定,除了未彌補虧損、未盈利企業,科創板允許存在表決權差異等特殊治理結構的企業上市。

  接納“同股不同權”企業,在確保企業創始人決策權的同時,讓財務投資者獲得分紅和資本利得。科創板的這一創舉,不僅讓眾多像季昕華一樣的創業科學家能夠從中國資本市場汲取發展動力,而且令投資者得以分享科創企業的成長紅利。

  “允許‘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是科創板重要的制度創新之一。”季昕華説,選擇科創板既保證了創始團隊對公司的控制能力,也向投資者傳遞了深耕市場、長期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上市兩年多,季昕華帶領優刻得迎來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2021年11月25日,作為推動數據從資源向要素轉化的關鍵&&型基礎設施,上海數據交易所正式成立。首批百家數商簽約,優刻得作為交付類企業名列其中。

  更多科學家釋放能量的舞&

  自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集體登&,科創板穩步擴容。截至目前,已有436家科創企業匯聚於此,總市值接近5.39萬億元,更多像王淑敏、季昕華這樣的科學家,實現跨界發展。

  除了率先試點註冊制、縮短上市周期,科創板以其包容性的制度設計,接納了一大批原本無緣本土資本市場的科創企業。開市以來,先後有38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5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4家紅籌企業和1家發行存托憑證企業在科創板成功上市,上市後發展勢頭良好。其中,38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2021年營業收入合計同比增長近66%,虧損額顯著收窄。

  高研發投入,令科創板盡顯“硬科技”底色和高成長性特徵。年度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科創板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後歸母凈利潤8345億元、948.41億元和732.21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近37%、76%和74%。

  在面向科技前沿的多個“硬科技”領域,一批關鍵技術攻關者借力科創板,實現了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的深度融合。這無疑將吸引更多科學家在資本市場勇敢弄潮,為中國科技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共同寫就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