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為何要打造這三個萬億級産業?

2022-07-12 14:25:06 來源: 瞭望 2022年第28期

  

山東煙&正在發力航空、航天、航海這三個萬億級産業,奔赴高端製造的“星辰大海”

若按照傳統製造業的發展方向布局,繼續做大做深的難度較大。“三航”産業層次較新較高,需要的要素較多,正好可以將現有的資源統籌和串聯起來,共同迎來新發展契機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張武岳

  

  山東煙&&陽市,有一條“航天大道”,道路盡頭是2019年保障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海陽港,另一端則是兩年間悄然建起的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航空、航天、航海三産業,在煙&齊頭並進、共同發展。

  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依託完備的産業基礎,兼具遠大雄心和現實考量,這個中國東部海濱城市,正在發力“三航”這三個萬億級産業,奔赴高端製造的“星辰大海”。

2020 年 9 月 15 日,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

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 03-1 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才揚攝 / 本刊

  一顆螺絲釘的力量

  最近,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航天員們在艙外作業中,使用了一種名叫“不脫出緊固裝置”的緊固件。這種特殊緊固件用於在軌更換設備與艙體之間的連接,具有發射入軌防松、在軌操作防漂的功能,為空間站正常運行提供保障。

  這種産自煙&、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螺絲釘,從産品研製到形成正樣批量裝配,前後歷時七年。“我們的産品解決了空間站艙外在軌裝配的難題,做到‘從無到有’。”東方藍天鈦金科技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田文廣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説。

  憑藉着過硬的質量及科技含量,鈦金科技的緊固件産品已在“天問一號”、“蛟龍”號、國産民用飛機C919及AG600等大國重器上得到廣泛應用。

  專注於“三航”産業細微且關鍵的環節,在當地企業中並不鮮見。位於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魯航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炭/炭複合材料飛機剎車盤的主要製造商。

  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以炭/炭複合材料研發、生産為主攻方向,先後取得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24項,開展民航科技炭剎車盤國産化工作,並在國內率先開展炭剎車盤維修業務,取得多個機型炭盤維修許可證,為我國航空事業持續作出貢獻。

  從一顆螺絲釘開始,“三航”産業要素的發展集聚,最終帶來質變。2019年6月,以海陽港為發射母港,我國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在黃海海域取得成功。截至目前,當地已完成了三次火箭海上發射保障任務。火箭“出海”之處,一座東方航天港産業園在黃海之濱迅速崛起,固體火箭總裝測試基地正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目前正有包括捷龍三號在內的若干發火箭在基地中進行總裝測試。”海陽市航天産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徐文説,基地距離碼頭僅5公里,火箭在這裡完成對接、測試、裝填等環節後,經轉運上船、全系統合練,航行至預定發射海域後即可完成發射,整個過程只需要3到4天,大大縮短了任務周期。

  “火箭總裝基地與海上發射保障的配套支持,為後續高密度商業化發射提供了必要條件。”徐文介紹,這也意味着,當地將開啟密集發射的大幕,海上發射高頻次、常態化的時代正在開啟。

  宏大産業的現實考量

  1982年,中集集團生産的第一個集裝箱在深圳蛇口下線,裝滿貨物,駛向深海。該公司的産品在波濤中來回,時刻與海風相伴。

  如今,位於煙&的國內海工裝備製造領軍企業中集來福士,開啟了利用海風的新征程。依託其傳統的海工裝備設計製造優勢,該公司發力海上風電相關設備研發及建設,在“三航”産業這一嶄新領域揚帆起航。

  “中集來福士在大型石油鑽井&&、生産&&、海洋工程船等領域技術較為成熟,以做大國重器的技術力量來做海上風電設備,可直接切入該領域的最高端。”中集來福士戰略研發中心主任潘細錄説,目前已經完成3座海工&&的海上風電部署利用,首艘“3060”系列2200T自升式風電安裝船也於近日開工建造。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當地對“三航”産業的深耕,並非從無到有的“空中樓閣”式構思,而是基於當地深厚的相關産業及科研基礎。

  “煙&是工業大市、製造業強市,工業門類涵蓋國民經濟工業大類41個行業中的37個。”煙&市委常委、副市長牟樹青説。縱觀目前煙&的産業生態,既有中集來福士、大宇造船、巨濤重工等海工裝備龍頭企業,又有東方鈦金、華宇航天、長征火箭等航空航天代表項目,還有中科院蘭化所研究院、哈工程煙&&究院等高校院所。

  另外,當地還擁有完備的整車、整機、整船製造産業體系,在機械、電控、液壓、材料等製造環節,與空天海裝備製造領域有很強的復用性,具備發展“三航”的産業基礎,可就地轉化為“三航”配套體系。

  “若按照傳統製造業的發展方向布局,這些産業繼續做大做深的難度較大。”煙&開發區招商局項目規劃處副處長李順傑説,“三航”産業層次較新較高,需要的要素較多,正好可以將現有的資源統籌和串聯起來,共同迎來新發展契機。

  “三航”産業也為當地高校及科研機構提供了舞&。“哈爾濱工程大學煙&&究院定位為大海工領域科教融合+産教融合示範區,學校已梳理出10余項成熟度高、具備立即産業化的成果,並已啟動相關落地行動。”哈爾濱工程大學煙&&究院教授、總工程師馮峰説。

  “星辰大海”的高遠理想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三航”産業雲端招商大會在煙&舉行,集中招引了一批相關領域的大項目、好項目。

  億維航天計量檢測項目就是其中的代表。億維智能航天科技(煙&)有限公司董事長聶建力説,公司將引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514研究所高端檢測技術,建設可模擬高壓低壓、高溫高寒高濕、低溫低濕等30多種特殊環境、20多個專業領域的大型檢測基地,為“三航”裝備、汽車整車、芯片等領域提供各類檢測服務,打造綜合性環境模擬實驗室與技術創新&&。

  隨着這些項目的簽約入駐,澎湃着這座海濱城市高遠發展雄心的“煙&黃渤海新區空天海裝備智造城”也正式啟動建設。“我們先期啟動30平方公里先導區建設,集中布局智能裝備製造能力中心、大型構件製造及總裝産業園、海工裝備研發製造基地、航天計量檢測基地等。”煙&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居紅介紹,該園區還將引進通航整機、無人機、航空液壓部件、兩棲航行器航空材料等産業項目,在商業運載火箭關鍵部件製造等領域尋求突破,加快水下柔性機器人、氫能水下裝備、智能氫船等項目落地,吸引産業上下游資源集聚。

  近日,海陽“東方航天港”迎來了一位新朋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

  “我們將同當地聯合打造‘東方慧眼’衛星星座。”李德仁説,依託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能力,可實現快速、經濟的星座組網,打造空天一體、星座運營與信息服務一體的全産業鏈産品,包括衛星星座運行、遙感數據服務、空間信息服務等,滿足行業及大眾多樣化市場需求。

  “商業航天最終惠及普通民眾的核心産業,就是信息服務産業。”徐文説,從火箭總裝測試和海上發射的“雙料基地”,到探索空天信息服務的“廣袤星空”,未來當地還將建成我國首艘專業化海上衛星發射工程船,同時拓展衛星數據應用、航天高端配套和航天文化旅游,實現全鏈條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