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為抑鬱症患者而作的歌
2022年6月28日,關海洋在公園裏彈唱自己創作的歌曲 受訪者供圖
➤“一個和弦可以千變萬化。我只想用自己的聲音,為心靈受傷的他們點亮一盞燈、送上一縷光。”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袁月明
一把吉他、一台電腦、一個麥克風,再加上一架伴奏用的電子琴……幾平方米的房間,就是關海洋在家中自創的“獨立音樂工作室”。
現實生活中,學醫出身的關海洋開朗健談,臉上總帶着靦腆的笑。
網絡&&上,他化名“大先生”,是一位擁有數萬粉絲的治愈係歌手。
幾年來,關海洋通過互聯網,分享專門為抑鬱症患者創作的歌曲,成為不少人“灰暗日子裏的心靈棲所”。
“一個和弦可以千變萬化。我只想用自己的聲音,為心靈受傷的他們點亮一盞燈、送上一縷光。”關海洋説。
“你的聲音讓我感覺有光照過來”
2018年初的一天,即將從新鄉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關海洋像往常一樣,拎起吉他來到學校旁邊的餐廳——作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音樂愛好者,空閒時,關海洋總會來這裡彈唱幾首曲子“解解饞”。
可這天的觀眾卻有些不一般。
“總覺得台下有道目光一直注視着我,仿佛在透過我看向一片虛空。”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關海洋仍記憶猶新,“後來發現,餐廳角落的陰影裏,一個女孩孤零零地坐著,神情莫名恍惚,我在&上唱多久,她就盯多久。”
一向細膩又熱心腸的關海洋,立刻覺察到女孩“有心事”,便主動攀談。
話匣子慢慢打開。關海洋發覺,女孩是他同校的學姐。不同的是,她飽受抑鬱症困擾。
抑鬱症。雖然是一名醫學生,但當時,關海洋對於這種心理疾病的了解,也不過是課本上的簡單詞條。
“你的聲音讓我感覺有光照過來,我想抓住這個光。”臨別時,學姐突然蹦出的一句話,讓關海洋心頭一動。
為讓備受抑鬱症困擾的學姐開心起來,關海洋想“或許可以專門寫首歌?”
説幹就幹。毫無歌曲創作經驗的關海洋,抱起他的木吉他,“全憑感覺”地開始哼唱一段就用手機錄下來,再哼一段,再錄……沒多久,他的第一首原創歌曲《慢慢來》便誕生了。這也是他為抑鬱症患者寫的第一首歌。
“她的眼中好像只有灰白,春夏秋冬好像都是一個色彩……給生活一個機會,你也慢慢來。”關海洋把那些沒來得及親口説出的關懷、安慰和鼓勵,全部寫在了歌中。
略顯青澀的歌聲,為學姐的人生帶來奇蹟般的轉機。
“音樂輔助,結合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一段時間後,學姐徹底走出了抑鬱症的陰霾,還參加了當年的碩士研究生考試。”關海洋笑着説,“那是第一次感受到音樂的力量,它能治愈人。”
在學姐的鼓勵下,關海洋將這首歌放到了網絡音樂&&上,“或許能幫助更多的人”。
事實也正如學姐預料的那般,《慢慢來》甫一發布,就引來不少飽受抑鬱情緒困擾的網友留言,這首歌成了大家不約而同的“心靈棲所”。
從那時起,關海洋便開始有意識地系統學習作詞、作曲、編曲,希望能為抑鬱症患者創作出更多治愈係歌曲。
《請等一等》《別弄丟自己》《陪你》《取暖》……每一首歌,都是和聽者溫暖的對話。
“歌聲就是我開的妙藥良方”
“一個醫學生,玩什麼音樂?”起初,關海洋的父母並不支持他“搞副業”,還為此爆發過多次爭吵。
“父母思想比較傳統,總覺得幹什麼都不如老老實實做名醫生。”關海洋有些無奈。
平時,關海洋只好把簡易的音樂創作設備藏在自己床底,趁父母不在家時才拿出來,“跟打遊擊似的”。
所幸“遊擊戰”並沒有持續太久。
本科畢業後,關海洋來到安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成了“小關醫生”。
與其他醫院不同,安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是一所精神疾病專科醫院。抑鬱症、狂躁症、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單單這些名詞,就讓初出校門的關海洋“既驚訝無措,又無比心疼”。
“剛開始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面對工作,心裏完全沒底。”關海洋坦言。
一次偶然的機會,科室主任高改風得知關海洋會唱歌,在網絡上還是個小有名氣的原創歌手,便對他説:“給咱們的患者彈唱一首吧!”
當天下午,關海洋就背起吉他,走進了醫院活動室。
“大家好,我是新來的大夫,我給大家唱首歌。”
關海洋的介紹並未引起患者們的注意。活動室裏,他們或躁動不安,或神思游離,毫不在意這個新來的小夥兒。
但隨着吉他和弦響起,患者們一個接一個地安靜下來,一曲終了,甚至有人已能哼出斷斷續續的調子。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妹妹,讓我把歌名寫到紙條上,她小心翼翼地放進口袋,説會‘一直珍藏’。”關海洋至今記得,“主任對我説,海洋,這是你開的第一個處方。”
在安陽市第七人民醫院,除了日常醫務工作,唱歌成了關海洋和患者之間心照不宣的“保留節目”。
“音樂是很神奇的。他們能感受到音樂,感受到溫暖的流動。”關海洋説。
“小關很有音樂天賦,並且在工作中接觸了這麼多不同類型的精神疾病患者,因此他寫出的歌有真情實感,很貼近患者,唱出了患者的心聲。”高改風説。
日子一天天流淌。漸漸地,父母也開始理解關海洋,支持他的音樂創作。
態度轉變的那一刻,一向嚴肅保守的父親對關海洋説:“既然做的是好事,那就放手去做吧!”
“未來成為更優秀的醫生”
“大先生,你最大的溫柔是與我感同身受。”有粉絲這樣留言。網絡音樂&&上,他們還是更習慣稱呼他為“大先生”。
截至目前,關海洋已經發布了十余首專門為抑鬱症患者創作的歌曲,擁有數以萬計的粉絲。只要時間來得及,他會逐條翻看眾多的評論和私信,並盡可能回復。
曾經,關海洋組建過一個QQ群,“如果你有負面情緒困擾,那麼就來分享歌曲、分享心情。”人數最多時,有300多人在群裏“抱團取暖”。
每當夜深人靜,就是這個QQ群最“熱鬧”的時候:工作不順的中年人,在凌晨發泄着苦悶;情感受挫的年輕白領,一邊失眠一邊痛哭;還曾有高中生,吐露遭遇校園霸凌的經歷……
每每這時,關海洋和其他群友都會第一時間給予回應,“我們相互開導,相互鼓勵,相互疏導負面情緒,就像一個‘網絡版桃花源’。”
後來,考慮到種種現實情況,關海洋最終解散了這個QQ群。“但我們的‘桃花源’還在,你瞧,每一首歌的評論區都是一樣溫暖。”
時不時,關海洋還會收到一些粉絲寄來的手寫信。
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謝謝你的出現,拉了我這個快要溺水的人一把……音樂也從此成為了救贖。”
這些珍貴的留言、信件,帶給關海洋源源不斷的創作動力。
在安陽市第七人民醫院工作一年多後,關海洋辭職,專心備戰考研,“想進一步深造,未來成為更優秀的醫生。”
今年6月初,他如願收到了心儀院校的碩士錄取通知書,“但為抑鬱症患者寫歌這件事,不會停止”。
“我想,每一個在深夜輾轉反側,睜眼到天亮的人都會感激這份溫柔,至少我是。”留言中,一位“大先生”的粉絲這樣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