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探索鄉村治理

2022-07-06 10:22:36 來源: 瞭望 2022年第27期

 

屏南縣熙嶺鄉四坪村(2021年5月26日攝) 王志淩攝

2020年以來,屏南在基層黨組織建設、基層隊伍管理、新老村民融合、鄉村項目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創新

截至2022年5月,屏南已有中國傳統村落22個,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9個,鄉村文旅産業蓬勃發展

文 | 中共福建省屏南縣委書記 黨帥

  做好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基礎。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妥善解決農村矛盾糾紛,維護好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2020年以來,福建省屏南縣在基層黨組織建設、基層隊伍管理、新老村民融合、鄉村項目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創新。2021年全縣152個村、8個社區圓滿完成換屆,選出的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下降6.2歲、中專及高中以上學歷比例達97.1%,有力推動了鄉村治理的提檔升級,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強保障。

  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 拓寬黨員發展渠道

  鄉村治理的關鍵是加強基層黨建。屏南將把好黨員入口關作為重中之重,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活力。

  探索成立片區黨委。將地域相近、産業關聯度高的村落,聯合成立片區黨委,黨委書記由所在鄉鎮黨委委派,其他黨委成員由組成村黨組織骨幹擔任。在片區內各村發展黨員時,由各村黨組織將醞釀推薦的對象提到片區黨委來討論商定後,報鄉鎮黨委議定;若發展黨員對象為村幹部的近親屬,則需提級向縣委組織部報備。同時,由片區黨委統籌片區內發展黨員,實現發展黨員規范化、制度化。

  探索成立青年人才黨支部。對鄉鎮轄區內的優秀青年資訊實行“一人一檔”跟蹤動態管理。同時成立青年人才黨支部,全力吸收資訊庫內成熟的但未被村級黨組織列為發展對象的優秀青年人才,並逐步擇優選人,派回所在村,作為村“兩委”後備幹部。

  探索建立企業商會黨組織。排查登記轄區內各企業的黨員數量、結構等情況,對符合條件的,成立企業商會黨組織,由該黨組織直接負責對企業內有意願入黨的本鄉本土優秀青年進行考察培養,為基層黨組織儲備一批有文化、有技能、有眼界的後備力量。

  創新嚴管厚愛機制 增強鄉村振興戰鬥力

  屏南堅持對村居幹部隊伍嚴管與厚愛並行,有效增強了基層組織的積極性和戰鬥力。

  做好村級組織換屆“後半篇”文章。2021年村級組織換屆後,隨後出臺了《屏南縣村級“頭雁”隊伍建設五年行動計劃》,重點圍繞素質提升、履職能力、教育管理、正向激勵等方面制定23條舉措,建立“年、季、月”學習培訓機制,每年分批次組織外出學習培訓;由一個綜合實力較強的村掛鉤幫扶一個綜合實力較弱的村,每季度開展幫扶實效考評,並將考評結果納入村主幹績效管理;以鄉鎮為單位,每月輪流開展“一村一主題”現場觀摩學習活動,不斷提升村(社區)“兩委”隊伍鄉村治理能力和水準。

  推進農村“六大員”隊伍整合。結合村級換屆工作,重新核定村級農民技術員、村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協管員、村級計劃生育管理員、村級國土資源和規劃建設環保協管員、鄉村醫生、村級文化協管員等“六大員”職數並重新聘任,優先考慮村主幹以外的村“兩委”成員兼任“六大員”,將崗位職責和薪酬集中到村“兩委”身上,使工作表現好、履職能力強的村“兩委”成員基本報酬逐步達到村主幹的60%,打造半職業化村“兩委”班子,這樣既實現了村“兩委”隊伍的強化,也實現了20多個崗位的高效履職,又有效避免將崗位當作村主幹競選的籌碼。同時,在中心村將幾個崗位整合成一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崗位,用作培養一名35歲左右大專以上學歷的後備幹部兼任“六大員”,並納入村主幹後備力量培養。目前,屏南“六大員”隊伍從原有的2970人精簡至1100余人,薪酬待遇普遍提高,人員積極性和隊伍戰鬥力明顯增強。

  建立村級監察“三員”機制。嚴格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準入標準,把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列為村務監察員,重點對村委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並在“六大員”中整合一個薪酬在800元以上的崗位,由村務監察員兼任;設立村級助理監察員。從“六大員”中擇優選定人選,對村級事務實行“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督;把責任心強和熱心於村級事務的村民聘為特約監察員,以兼職形式履行監督、咨詢等相關職責,參與村級調查研究、監督檢查等工作。

  創新村民融合機制 推進農村共治共用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許多農村將迎來非本村戶籍但在本村工作創業生活的“新村民”,如何讓新老村民優勢互補、融合共治、共用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屏南通過探索給“新村民”發放居住證,讓其參與村民代表選舉,在村裏享受和本地村民同等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為“新村民”增設副主任專崗和代表席位,積極鼓勵引導“新村民”與老村民深度融合,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進一步增強了“新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和長期駐留生活創業的意願,營造了有情懷有溫度的新型農村社區。

  同時充分發揮“新村民”的理念、思維等優勢,帶動“老村民”增産增收,以實現新老村民的融合共治、發展共用、共同致富。以網紅村龍潭村為例,現有新村民82人,佔常住人口的20%。

  創新項目“工料法”管理機制 推進農村加快建設

  採用招投標流程推進村級項目建設,存在流程多、間接費用高、村民參與度低等問題。近兩年,屏南在老屋流轉、項目建設“工料法”管理等方面進行探索,取得不少成效。

  創新建立村委會為中介的老屋流轉機制。由村委會建立中介平臺,從祖居戶中流轉承租舊民居,再按統一標準轉租給“新村民”,全面推行“老屋認租15年或20年”模式,規范了老屋租賃市場。同時創建“‘新村民’出資、駐創藝術團隊免費設計、村委會代為組織施工”的老屋修繕模式,按照“修舊如舊、一物一特色”的修繕理念,不斷推進老屋活化利用,解決了傳統村落古建築保與用的難題。

  創新農村小型項目“工料法”管理機制。“工料法”是由村委會自行購料、聘請工匠、組織施工及全程監督的項目管理機制,簡化了設計、預算、財審、招投標等環節,直接進入施工環節,大大節省了項目建設時間和成本。同時,在使用“工料法”建設項目中,採用的工藝均是傳統工藝,先後聘請老工匠藝人、老專家開展14期工匠技能培訓,對843名農村工匠進行技能、建造技藝培訓,其中獲得市級建築工匠師證書2人、縣級建築師證書10人、縣級農村建築工匠證書874人,並組建了5支以傳統工匠為主共100多人的具有屏南地方特色的古建築修繕隊伍,完成古建築修繕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500多處。通過用工本地化,讓一些原本外出務工的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實現了技藝傳承、老屋保護、就業增收、舒適宜居的“四贏”局面。

  2021年,屏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達67個、較2020年增加21個、佔44.1%,50萬元以上的村達32個、較2020年增加20個、佔21.1%。截至2022年5月,屏南已有中國傳統村落22個,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9個,鄉村文旅産業蓬勃發展;特色花卉産業覆蓋25個村,特色高山蔬菜遍布全縣,特色高山農業産業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