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轉換的生動教材

2022-05-23 13:26:45 來源: 瞭望 2022年第21期

 

文 | 李廣春

  創新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們能夠爬坡過坎的關鍵。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山東,4年的艱苦探索成效如何?最新一期《瞭望》新聞周刊,用較大篇幅,集中展示了齊魯大地動能轉換的生動實踐。《動能轉換齊魯新生》用鮮活的案例、翔實的數據,給我們講清了什麼是動能轉換、為什麼要動能轉換、怎樣動能轉換、動能轉換帶來哪些變化。毫不誇張地講,這篇雄文是動能轉換的生動教材。

  成功的經驗大同小異,背後的努力卻各有各的不同。從“兩個70%”(傳統産業佔工業比重70%、重化産業佔傳統産業70%)到“四新”經濟佔比31.7%,從粗大笨重的“地煉第一省”到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獨佔鰲頭,從産業鏈中上游向下遊延伸,每走一步都執著而艱辛,每一點成績都可喜而不易。鳳凰涅槃,山東試驗,為動能轉換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操作指南。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産業鏈、供應鏈。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離不開優勢互補配套協作的産業鏈垂直整合。面對傳統思維的束縛、傳統産業的羈絆,新舊動能轉換不再是打不贏就跑的遊擊戰,也不再是避實就虛的運動戰,而是刺刀見紅的白刃戰、傾其所有的殲滅戰、務求必成的攻堅戰。這需要從戰略思想、戰術思維和政策保障上來一次脫胎換骨的自我革命。山東4年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動能轉換路徑清晰,舉措得當,成效明顯。

  老攤子上育新增長點。傳統與現代是相對而言,現有的傳統産業看似包袱,注重科技創新,包袱會變財富,存量會變增量。新舊動能轉換不是簡單的關停並轉,也不是另起爐灶、從頭重來,而是把生産工藝、設備、産品向“新”改造。壯士斷腕,淘汰落後産能,昔日當家的鋼鐵、煤炭、電解鋁、地煉等産業,先“瘦身後健身”,“粗大笨”化之以“高精尖”,鳥槍換炮,技術突飛猛進,工藝科學合理,裝備智能先進,産品引領市場,模式觸電上網,管理高效精幹,企業欣欣向榮。所有這一切,凝聚了齊魯大地對新發展理念的深刻理解,體現了齊魯大地對融入新發展格局的使命擔當,昭示了齊魯大地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探路的堅強意志。

  新領域裏搶佔先機。如果説實體經濟是山東的看家本領,那麼數字經濟就是齊魯人比拼未來的最大增量。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以變應變,以快制快,讓數字經濟跑贏下一場決賽。智能制造、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是山東明確的新增長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新興産業高品質發展突破行動計劃,讓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動能十足,戰略性新興産業強勢崛起,1140家“瞪羚企業”、20家“獨角獸企業”,在市場叱吒風雲,領風氣之先。

  政策包裏有錦囊妙計。圍繞新舊動能轉換的“十強産業”,他們先後出臺六批政策清單,根據不同形勢打出不同“組合拳”,政策包梯度投放,不斷放大政策整合效應。圍繞“卡脖子”技術攻關,“政産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應運而生,揭榜挂帥,222項技術難題得以攻克。改革開放45條新政,緊盯國際市場前沿,制度創新、産業融合、科技合作、經貿合作、人才集聚、區域協同、文明互鑒。營商環境等一係列動能轉換關鍵環節,都有清晰的頂層制度設計,旨在打造一流的創新高地。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舉措,打通堵點,突破難點,拆除了隱性門檻,打破了政策壁壘,推動改革由專項突破向係統整合升級,一批集約化審批、智慧化服務的特色品牌深得人心。更為可喜的是,聚焦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大要素,推出5個方面20條政策,形成了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同頻共振。政策包裏的錦囊妙計,催生了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層出不窮,智慧交通、量子通信、雲計算、海工裝備、氫能源等20多個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國家創新創效評選中,山東2021年獲4大類11個獎項,數量居全國首位。

  山東的動能轉換生動實踐告訴我們,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當務之急就是,敢于向落後思維挑戰,善于在傳統産業上技術突破,勇于在“數轉智改”中開辟新路,精于在政策創新整合中釋放紅利,將動能轉換進行到底。 (作者為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