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麵包師到冬奧會解説員,他的故事比電影還精彩

2022-05-18 11:01:35 來源: 瞭望 2022年第20期

 

  夢想未完結,我還在路上

21歲的他雖然慢出發半拍,但還是決定勇敢逐夢:“我想站在北京冬奧會的出發臺上。”

在陌生的國家,沒有教練、沒有陪同,不敢亂吃食物,也不敢生病受傷,時時刻刻都緊繃著身體裏的那根弦

永遠熱愛、永遠好奇、永遠追逐、永遠在路上。27歲的張嘉豪向大家證明:即使做不成領獎臺上萬眾矚目的焦點,也能成為自己的英雄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常清潭 實習生 張學峰 劉舟

  

  在北京冬奧會男子單板滑雪坡面障礙技巧決賽的解説席上,一個“爆炸頭”用他激昂的語調專業地分析著蘇翊鳴的每一個動作,給無數網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個爆炸頭是誰?他為什麼能坐在解説席上?他好像很懂滑雪?一時間,張嘉豪受到了無數人的關注,他“一人冬奧夢”的故事也感動了很多人。

  從麵包師到滑雪高手

  2012年,張嘉豪還是酒店的一名麵包師。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約他去北京南山滑雪場玩滑雪。

  坐在纜車上看著下面白茫茫的雪場,張嘉豪感到自己的血液莫名地沸騰起來。

  第一次滑雪的體驗其實並不好,張嘉豪回憶道:“根本沒站起來過,一直摔一直摔。”

  他當時甚至還不會剎車,每一次短暫的“衝刺”都以一頭栽進雪地告終。這些沒有打消他的熱情,反而讓他對滑雪燃起了更大興趣。

  在麵包房工作時,他的思緒常常會情不自禁飄向雪場,對滑雪的期盼充盈了他生活的所有縫隙。為了不錯過任何一次滑雪的機會,張嘉豪甚至計算過每一條公交線路耗費的時間:“就想著怎麼能快點到雪場,擠出時間多滑兩趟。”

  一開始是朋友帶著他玩,慢慢地,他的技術突飛猛進,遠遠超過了身邊人。意識到自己在滑雪上“小有所成”之後,張嘉豪開始用更高標準要求自己,他想成為更專業的滑雪運動員——即便在夏天,也不能疏于滑雪訓練。

  他用攢了一年的積蓄,在2015年夏天前往有滑雪訓練條件的新西蘭,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國門:“護照都是白本,26個英文字母都沒記熟。”

  2016年,他再次前往新西蘭,但身份變成了參賽選手。在那場洲際杯比賽中,張嘉豪與多位世界一流滑雪運動員同臺競技,取得了同場中國運動員中的最好成績。

  彼時,一個遙遠又模糊的念頭在他腦海中生根發芽:“六年後的北京冬奧會,能不能也去嘗試一下?”

  既如此,麵包師的工作就和他的目標發生了衝突:“那時候我總請病假,最後幹脆辭職了。”

  “不是所有人都有夢想,更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追逐自己的夢想。”21歲的張嘉豪雖然出發慢半拍,但還是決定勇敢逐夢:“我想站在北京冬奧會的出發臺上。”

  逐夢冬奧

  21歲,對很多行業來説都還是年輕人,但想成為一名代表國家出戰冬奧會的專業滑雪運動員,基本已經失去了可能。

  在北京冬奧會上大放異彩的滑雪運動員蘇翊鳴,從小開始訓練滑雪,14歲就成功入選國家隊,這是選手代表國家出戰奧運會的常規道路,21歲的張嘉豪已經失去了選擇這條路的機會。

  但他抓住了另一絲渺茫的希望:參加各項國際賽事攢奧運積分。

  張嘉豪擅長的單板滑雪項目冬奧入圍標準極其苛刻:在2019年7月至2022年1月間需要拿下50分國際雪聯積分,世界排名位列前三十,且在世界杯分站賽或世錦賽中取得前三十名。滿足了這樣的積分和排名後還要向國家提交申請才能參賽。

  突如其來的疫情如一盆兜頭冷水,險些澆滅了張嘉豪僅剩的這一點希望。2021年夏天,他收到阿根廷可能舉辦比賽的消息,立刻收拾行囊準備出發。卻在出發的前一天得知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原定比賽取消。“那會兒情緒快要崩潰了。”他説。

  就在他瀕臨絕望時,意外接到了來自智利的比賽邀請:如果他能夠如期抵達,便能參加智利站的國際滑雪聯合會FIS係列積分賽。

  他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在智利,他一舉奪得一金一銀二銅,身披國旗站上了領獎臺最高處。同時,他單板滑雪項目的個人積分也上升到了全國第二。

  雖然在智利打了一場漂亮仗,但要攢夠積分,他還必須去歐洲繼續比賽,拿到進入世界杯的資格。由于簽證問題,比賽結束後張嘉豪在智利滯留了兩個多月,在前往瑞士比賽的前20多天中根本無法訓練。

  從智利飛往瑞士後的第三天,還來不及調整狀態的張嘉豪就迎來正式比賽,那一次他在賽場上出現了動作失誤,沒能進入決賽。

  2021年11月19日,國際雪聯單板滑雪坡面障礙技巧積分賽和歐洲杯在荷蘭蘭德格拉夫落下帷幕,這本是張嘉豪奪取世界杯參賽資格的最後機會。但這一次,他並沒有像熱血青春漫畫中的主角一樣戰到最後,僅僅拿到了第54名和第50名的成績,這意味著他參加北京冬奧的夢想幾乎破滅了。

  “賽後回去的路上,我閉著眼睛回望追夢路,像看了一場電影。”張嘉豪算不上富裕,他一直用比賽獎金和打零工賺錢支撐自己追夢:用微薄的工資購買滑雪場的雪票,用比賽贏得的獎金翻新滑雪裝備、貼補路費。

  在世界各地徵戰的一年中,他曾因疫情遭到多次拒簽:光是為了智利一站的比賽,他就輾轉了三個國家,飛了四十多個小時、近三萬公里。

  在陌生的國家,張嘉豪沒有教練、沒有陪同,不敢亂吃食物,也不敢生病受傷,時時刻刻都緊繃心弦。

  從2016年到2021年,張嘉豪為了追夢吃了太多苦,這些苦沒能換來預期的結果。

  在荷蘭賽場上失利的那一刻,張嘉豪覺得就像一場夢突然醒了:“我比較釋然,確實做到了為自己的夢想全力以赴。從這個角度來説,我覺得自己是應該開心的。”

  滑遍全球五十座雪山

  “拿得起,放得下”,或許是對張嘉豪最好的形容。確定了目標就拼盡全力、不留遺憾,當一切塵埃落定、結果不盡如人意也坦然面對。

  作為解説嘉賓參與北京冬奧會,並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對于張嘉豪而言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通過那次解説,張嘉豪的經歷與他追逐冬奧的故事受到很多人的關注,他還曾因此收到了一封來自冬奧志願者的“粉絲來信”。信上説,張嘉豪追逐夢想的故事,讓她對夢想有了新的定義,哪怕再遙遠的夢想,只要努力也可以變得觸手可及。

  “她説中了我內心的真實想法。”張嘉豪説,“為了不切實際的東西奮不顧身,我就是特別喜歡。”

  冬奧會結束了,但張嘉豪對滑雪的熱愛沒有結束。他下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是滑遍全球五十座雪山。

  很多登山者徵服過雪山,但在那裏滑雪的人寥寥無幾。在紀錄片《飛翔的藝術》中,他看到探險者在智利安第斯山脈的山上滑雪,萌發了新的念頭,要看看中國雪山的山峰。

  如同備戰冬奧一樣,張嘉豪追逐的目標看似不切實際,但他會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腳踏實地”。

  永遠熱愛、永遠好奇、永遠追逐、永遠在路上。27歲的張嘉豪向大家證明:即使做不成領獎臺上萬眾矚目的焦點,也能成為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