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數字創新優勢要有緊迫感

2022-05-11 14:25:06 來源: 瞭望 2022年第19期

 

2021 年5 月26 日,參會者在2021 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上了解智慧城市治理中心 陶亮攝/ 本刊

培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創新優勢,要有緊迫感

從當前主要國家情況看,體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優勢的數字創新,正進入産業變革的窗口期

要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充分釋放數字科技的創新潛能,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創造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塑造新格局

文 | 張赤東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令全球數字創新步伐進一步加快,新的業態和模式正迅速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數字科技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創新,成為新一輪全球科技和經濟競爭的關節點。

  就世界主要經濟體來看,美國2020年數字經濟産業規模2.4萬億美元,佔其GDP比重為9.6%;中國2020年數字經濟産業規模達到8萬億元左右,約佔全國GDP比重8.0%。這還是狹義概念的數字經濟概念。作為未來全球競爭的重要基礎和風向標,近年各主要國家都在紛紛提升戰略加大投入,打造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新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使其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實現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加速器,對提升我國綜合實力,搶佔世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至關重要。

  數字創新是有時間窗口的

  培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創新優勢,要有緊迫感。從當前主要國家情況看,體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優勢的數字創新,正進入産業變革的窗口期。

  既往的産業發展規律表明,新興産業從孕育、成長到最終出現爆發式增長並替代原主導産業,其變革過程往往存在一個相對敏感的窗口機遇期。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就很可能成為新産業變革的最大受益者,能夠搶佔全球産業價值鏈競爭制高點。以往的化工、汽車、電子、半導體等領域都曾有這樣的情況,甚至同時伴之以國家綜合競爭力的上下波動。

  而一個産業關聯度廣泛的新興産業,其規模達到GDP的10%左右時,往往是産業創新的臨界點爆發點。當前美國的數字經濟規模佔比已超過9%,中國也達到8%左右,這意味著中國必須搶抓機遇,贏得數字經濟時代的戰略主動。

  目前,我國在數字經濟及其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創新發展方面已取得部分先機,為進一步融合創新奠定了基礎:

  一方面,數字核心産業經濟規模大,居全球第二位,是當前世界兩大超萬億美元數字市場之一。以晶片和元器件、計算、通信、區塊鏈、新一代資訊網絡等為核心的技術加速發展,不僅推動以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物聯網等産業為內核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更讓數據變成繼土地、勞動、資本和技術之後的第五個生産要素。基于數據的數字醫療、數字文化、數字傳媒,以及網絡經濟、共用經濟、智慧經濟、計算經濟、智能經濟等新興産業如雨後春竹般涌現,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創新成長的“風口”“神話”和“奇跡”,為21世紀經濟增添了絢麗且不可限量的知識形態。

  另一方面,我國擁有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工業體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發展潛力大、前景廣闊,並已初現端倪。以全球燈塔工廠為例,截至2022年3月30日我國已有37家,佔全球總數的比重達到36%。這些數字科技在工業、服務業、農業以及在公共管理領域的廣泛應用,不僅創造了一個個顛覆性創新,打破一個個發展極限,還通過數字科技完善社會治理體係,提升了國家綜合治理能力。

  看到上述優勢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在數字科技領域的不足與短板:一是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二是數字科技應用強而基礎弱,關鍵核心技術存在“卡脖子”瓶頸制約;三是針對新興産業科學規范管理有待完善。

  面對數字創新窗口機遇期,正如採茶人所言“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是根草”,要牢記機遇難得、稍縱即逝,必須全力以赴把握這一歷史契機,全面加速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技術等融通創新發展,全面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産業數字化智能化,充分發揮數字科技與創新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歷史經驗顯示,半導體産業曾出現兩個“黃金十年”,當前美日韓的半導體科技領軍企業皆發端于此。

  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

  時不我待、形勢迫人。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不確定性,要發展數字科技,加快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增強危機意識,腳踏實地、穩扎穩打、搶抓機遇。

  要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充分釋放數字科技的創新潛能,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創造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塑造新格局。

  科技創新是數字經濟及其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蓬勃發展的源動力。

  ——發揮科技創新驅動力,要求認真研判、客觀全面把握我國數字科技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與條件,識別優勢劣勢和機遇挑戰,科學、客觀、合理制定數字經濟科技創新發展戰略並建立優化調整機制,指明方向,樹立信心。

  ——發揮科技創新驅動力,要求尊重客觀規律、學習客觀規律和運用客觀規律,面對不確定性、積累性和探索性,實現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試驗發展、産業化、商業化全過程打通並緊密互動。産品創新迭代和産業技術升級需一步步來,堅持自主、開放與合作融通的創新方式。

  ——發揮科技創新驅動力,要求研發領軍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市場人才、服務人才充分供給,特別是學科交叉、知識綜合的人才源源不斷,並能夠積極主動投入創新。

  制度創新是數字經濟及其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發展引擎的潤滑劑,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引路燈塔。

  ——發揮制度創新驅動力,要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決定性作用,設置規則“紅綠燈”,以競爭方式遴選創新、激勵創新,以法治方式維護産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秩序,以寬容的創新文化激發人們創新創業。

  ——發揮制度創新驅動力,要求政府積極有為,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及其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所需的新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務支撐。

  ——發揮制度創新驅動力,要求進一步健全國家創新體係,促進教育、科技、産業、社會與文化政策緊密互動,形成有效促進數字經濟及其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發展的政策合力。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要從7.4%提高到10%,數字創新發展窗口期就在眼前,我們要把握時代機遇,揚長補短、戰勝困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加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發展,打造競爭新優勢。

  (作者為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創新政策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