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山東憑啥位居全國第一?

2022-05-06 18:43:15 來源: 瞭望 2022年第18期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磁山全球研發中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 郭緒雷攝/本刊 

“産品沒有大小,質量過硬就會有名氣,市場也離不開你。”

在山東的企業培育體系中,一條引領企業壯大的路徑已然清晰:從國內領先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到國際領先的製造業單項冠軍,最終成長為主業突出、綜合實力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領航企業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栗建昌 王陽

  山東對外的品牌形象中,以孔孟之鄉為代表的文化品牌,蔬菜糧食為代表的農業品牌,似乎更廣為人知。而若以製造業冠軍企業雲集之地來重新認識山東,又是一番新形象。在工信部已公布六批共455家國家級“單項冠軍”示範企業中,山東有109家,位居全國第一位。這些低調的領頭雁和排頭兵大隱隱於魯,深耕細分市場、引領全球行業、支撐國民經濟大循環。

  壓艙之石 “隱”於市場

  油漬污物濺到衣物上吹彈即可去污,襯衫面料不僅實現免熨且富有彈性,色紗織布的衣物五彩奪目……這是記者在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的景象。

  紡織業內曾有這樣一個説法,世界上每7件色織面料襯衣中就有1件源自魯泰,國際一線品牌若想推出有科技范的高檔襯衣,也往往會選擇與魯泰合作。

  “服裝紡織行業是傳統行業,但只要人們有衣食住行的需求,就永遠是朝陽産業,永遠能提升內涵。”魯泰紡織負責人劉子斌這樣闡釋他的發展觀。

  同屬紡織服裝行業,在青島即墨,以棉針織內衣聞名業界的即發集團已經實現讓紡織染色徹底告別水浪費、水污染。他們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替代染色水,徹底改變行業邏輯,創造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紡織行業十大顛覆性創新技術之一”。

  沒有落後的行業,只有落後的企業。山東的冠軍企業不少出自紡織服裝、裝備製造、化工等傳統行業,猶如行業經濟巨輪上的壓艙石,以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産業附加值。

  鑄鍛造起家的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只有5人創始的“禹城通用機器廠”。三十年如一日,從“基礎”邁向“核心”,他們用“硬實力”佔據高端裝備及關鍵部件市場。

  從海上矗立的風電設備,到核電站的廢料處理設備,這家全球最大的MW級風力發電機主軸、球墨鑄鐵管模具生産企業,國際市場佔有率已近三成,居全球第一。公司董事長司興奎説,“裝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對工業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我們體會到,只有不斷轉型升級、做大做強,才能成為製造業的脊梁。”

  縱觀山東109家國家級“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名單,不乏海爾、歌爾、濰柴、浪潮等具有高美譽度的明星企業,但更多的是看似“隱形”、實則硬核的公司。

  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場。青島寶佳建成國內首個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産線遠程在線故障診斷&&,實現工業機器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青島雙瑞發布全球首個電解法壓載水處理領域標準,填補國際空白;華熙生物的透明質酸生産技術水平、産業化規模、市場佔有率連續14年均位居全球第一位……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齊心並力,方成壓艙之重。在剛剛閉幕的北京冬奧會上,首&國産雪蠟車亮相,結束了冰雪運動發達國家壟斷相關技術的歷史。沒有經驗可供借鑒,山東4家冠軍企業通力合作,只用短短一年就實現了從概念、設計到製造、下線的突破。

  泰山體育産業集團就是其中之一。44年前,公司只是創始人卞志良夫婦在農村炕頭縫製體操墊的夫妻店,時至今日,泰山體育不僅千余次為世界單項錦標賽和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提供器材供應和賽事保障,還實現“零失誤、零故障、零投訴”。卞志良説,“産品沒有大小,質量過硬就會有名氣,市場也離不開你。”

  “目前,山東共有90家單冠企業主導産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首位,佔總數的62.1%。”山東省工信廳産業政策處處長馬勇介紹。

魯泰紡織生産的多彩色織面料産品 王陽攝/本刊

  合抱之木 生於毫末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尖毛草”。生長初期,它幾乎是最矮的草,毫不起眼,但當雨季到來時,幾天內迅速拔高成一道“高墻”。這是因為其根部長達幾十米,在雨季前悄無聲息地向下扎根。

  尖毛草厚積薄發至此,山東的冠軍企業亦然。

  好學好問,終成大器。旗下擁有兩家冠軍企業的東嶽集團創業時,只有2&舊轉爐。基礎差、底子薄,但東嶽人不會就學,不懂就問。公司董事長張建宏與專家出差時,甘當助手和秘書;高管張恒遇有專業特長者,無論年齡大小,都虛心請教……

  苦心人,天不負。東嶽用35年,攻克了事關氯鹼工業健康發展的離子膜以及氫能産業“芯片”質子膜這些世界級難題,並將主導産品“塑料王”聚四氟乙烯成功應用於大飛機、復興號高鐵及相關領域。

  一以貫之,不屈不撓。位列全球化工30強的萬華化學,是中國唯一、世界少數擁有異氰酸酯(英文簡稱MDI,廣泛用於建築保溫、白色家電冷藏、鞋底原液漿料等領域)自主知識産權的化工企業。它在技術升級改造中曾經遭遇過“十連敗”。經過2年多籌備,項目即將投産,管道卻突然堵塞、反復停産。每停産一次,損失500萬元。試試停停10次,5000萬元打了水漂。

  萬華化學集團常務副總裁華衛琦説,“我們知道,只有再試,才能成功。‘可以允許創新失敗,但決不允許不創新’,這就是我們萬華的理念。”

  全員創新,聚沙成塔。濰坊高密的豪邁科技是輪胎模具行業的世界冠軍,國際市場佔有率為30%,與世界輪胎75強中的66家建立了穩定合作關係,是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最大的外部模具供應商。

  豪邁倡導“改善即是創新,人人皆可創新,處處皆可創新”。從生産、研發、管理等關鍵崗位,到倉庫保管員、廚師、保安等平常崗位,都是創新者。

  模具鉗工對坐的凳子不滿意,用下腳料製作了100個鉗工專用的、可旋轉的小凳子,獲得了創新獎;開電動車廠內配送礦泉水的老員工,為避免鐵屑扎傷輪胎,在車上加裝了“磁鐵掃帚”,也獲得了創新獎。

  豪邁的每個車間和辦公區域都放置着創新提案看板,每名員工的“吐槽”“點子”匯集於此,最終轉化為産品質量改善、生産效率提升的涓涓動力。豪邁董事長張恭運説,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不得對創新者冷嘲熱諷,無想法、無創新才是懶惰和無能的表現。

  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在3年左右。山東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從事主營産品領域生産平均年限為24.1年。其中,從事主營産品業務時間10年到30年的單項冠軍企業佔比78.5%。

  技術上長期積累,是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咬定一個目標、深耕一個領域專注做事,不離不棄,才能愚公移山。”東嶽集團副總裁李玉文説。

  梯次成才 雁陣成形

  山東省弘揚企業家精神,下決心創新發展,提出依託“雁陣形”産業集群,加強産業生態創新,為各類企業提供成長通道。

  首先,有基礎有集群,形成“陣形”依託。

  不少了解山東的專家認為,冠軍企業扎堆,離不開雄厚的産業基礎。山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孔慶成介紹,從工業體系來説,山東是中國工業的縮影。目前,山東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的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中的197個、666個工業小類中的526個,是全國工業門類最為齊全、基礎最為雄厚、結構最為完善的省份之一。

  “各類企業發展,都能在山東找到自己的生態位,能從山東龐大的工業體系中找到配套資源,吸取營養,用較低成本實現發展。”張恭運説。

  以濰坊為例,當地的動力裝備産業,堪稱冠軍企業的孵化器。截至2020年,動力裝備業産值約3000億元,佔全市工業産值的30%,約佔山東省動力裝備業産值2/3,全國1/3。

  濰坊市改革發展研究中心劉永傑介紹,包括濰柴動力、豪邁科技、濰柴雷沃重工、天瑞重工、盛瑞傳動、大業股份等6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在內,當地動力裝備業擁有80多家不同級別的冠軍企業,佔全市冠軍企業總數近一半。

  在山東,比較優勢明顯的9大重點産業、42條重點産業鏈都選出“鏈主”企業,政府集中政策資源,給予重點培育支持,骨幹龍頭企業快速成長。

  其次,有梯次有布局,利於排兵布陣。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發布的《中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前五批製造業單項冠軍利潤率為7%至12%,遠超3%至5%的製造業平均水平;平均研發強度和研發機構擁有率分別是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的5倍和7倍。這類企業為製造業企業樹立起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現在,它們正被寄予更大期望。

  近年來,山東工信部門專門制定《山東省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專項工作方案;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業、新能源産業等多個全省行業發展規劃中,明確將培育優質企業作為行業發展目標之一。

  山東省工信廳廳長張海波説:“在我們的計劃中,各類優質企業都有梯度培育的實施路徑。定期摸排初創型企業、小微企業,篩選擁有核心技術和培育價值的苗子納入‘苗圃’重點培育,優選冠軍企業庫,引導製造業企業專注於細分産品領域精耕細作。”

  “被評為山東省製造業單項冠軍、行業冠軍後,我們進了冠軍企業庫,地方政府的引導提升了我們的發展預期。我們逐步調整戰略布局,實現市場佔有率提升,最終被評為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主營高性能有機顏料的龍口聯合化學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秀梅説。

  建機制強輔導,暢通正向循環。

  企業有難題,政府開啟“直通車”。山東各地為優化營商環境成立高規格領導小組,聚力簡政放權。同時,濟南、青島、煙&等7個市設立專項財政獎勵資金,支持單項冠軍企業茁壯成長。

  2021年,深耕食品釀造行業數字化互聯互通的泰山恒信有限公司,獲評國家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政府的規劃、分析和引導,逐步讓我們明確了發展方向,也提高了企業的影響力和軟實力。我們持續融合綠色低碳、智能智慧等關鍵要素,加大主營産品研發投入,推動行業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全面轉型升級。”泰山恒信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書來説。目前,泰山恒信工藝裝備能力處於國際先進水平,連續三年國際國內市場綜合佔有率第一,最終成長為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

  如今,在山東的企業培育體系中,一條引領企業壯大的路徑已然清晰:從國內領先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到國際領先的製造業單項冠軍,最終成長為主業突出、綜合實力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領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