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積福”到“嗜好”,在公益中感受愛的雙向奔赴
2022年4月13日,劉莉為支援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準備抗疫物資發放 受訪者供圖
➤孩子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激。東西雖小,但對他們來説是傾其所有
➤社會工作者在幫助別人時也在療愈自己,幫助自己尋求生命的力量、找尋生命意義
➤今年她開始喜歡一個文案:逆風的地方更適合飛翔。她説,克服困境走出來後,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 | 馬桂花
今年39歲的劉莉快人快語,仿佛身後總有事推着她,不容稍有停留。這位愛德基金會的合作與發展團隊負責人,渾身上下都透着一種直爽與利落。
劉莉身上也帶着一種溫柔的敏感,這或許與她的工作有關——2009年入職愛德後,她在“e萬行動”孤兒助養項目工作了八年。她總是記着,與孩子們交流時要設身處地去感受,而不是一次次“撕開他們的傷口”。
此前,劉莉曾在某知名企業從事銷售工作,但公益慈善一直是她的夢想。她坦言,一方面自己的專業是公共事業管理;另一方面當時母親得了尿毒症,自己隱隱産生了“積福”的想法。而如今,這些想法已漸漸淡去。溫暖他人已漸漸成為她的習慣。
公益是關於人和情感的事
一次探訪孤兒的經歷,給劉莉留下深刻印象。
當時,她注意到一個小女孩紅着眼,臨時決定多花些時間跟她交談。言談中,她得知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
一歲半時,這位女孩的父親吸毒,母親離家出走,她和奶奶生活在叔叔家裏。五年後,父親回到家,但她一時間怎麼也張不開口叫“爸爸”。不幸的是,女孩的父親次日重新吸毒,很快離世。奶奶傷心地説:“如果當時你叫一聲爸爸,他就不會出去吸毒死掉。如果你是個男孩,你爸爸就不會吸毒。”這兩句話像刀子一樣扎進女孩的心,她陷入深深的自責。
劉莉給了女孩一張白紙和筆,讓她畫出想畫的。可她只使勁在紙上來回劃線,劃痕深深凹下。看得出,她的情緒完全無法排解。女孩告訴劉莉:“老師,今天能跟你談一個小時,我感覺特別幸運。”這讓劉莉意識到,這位女孩的日常生活中,完全沒有感情支撐。
這次探訪,開啟了後續的一系列溫暖行動。正因為女孩的這句話,愛德孤兒項目開展了關注孩子心理的睦鄰行動。這個故事還被劉莉的朋友搬上話劇舞&,成為江蘇藝術基金的一個劇目。此外,愛德孤兒助養項目開展了“祖母計劃”,旨在給予孤兒院的重殘孤兒更多親情關注。
項目進行中,劉莉發現了一種“微笑抑鬱”現象:心理受傷的孩子,會不自覺地豎起一道心理防禦屏障,努力扮演一個外界期待的乖巧快樂角色。在劉莉看來,公益是關乎人和情感的事。慢慢交談後,能發現更真實的孩子們,那種孤獨和無助感需要一個依靠、一個擁抱。這讓劉莉忍不住想要“幫幫這些孩子們”。
她還記得,一次在西南一所學校訪談後,一個小朋友在外面等她,手裏拿着粽子説:“姐姐我好喜歡你!這是我這周從家帶來的零食,全都給你。”
“我知道,孩子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激。東西雖小,但對他們來説是傾其所有。”
幫助別人時也在療愈自己
在孤兒項目工作的八年間,劉莉也曾産生過離開的念頭。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她總能接觸到死亡和人生的無常,心理壓力很大。
在辦公室看的每份資料,要麼是爸爸遭遇車禍或重大疾病死亡,要麼是媽媽也發生意外。有時看到一些世態炎涼,也讓她對婚姻産生懷疑。2014年兒子出生後,劉莉下意識地給他買了健康、教育等多種保險。
同時,薪資、經濟壓力等也在影響她,有三四年時間,她感覺遭遇了人生小低谷:“我發現自己跟時代、社會以及所處的城市有了差距,有被掏空的感覺,讓我焦躁不安,也産生過挫折感。”但每次想辭職時,只要去項目區看一看,她就感覺自己還是放不下。
看到愛德助養的孩子一年年長大,看到他們寫下的一封封信,劉莉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她坦言,自己在孤兒項目組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八年。有位曾接受六年資助的孩子來信説:感知愛的溫暖,是生命最好的禮物。“不僅僅是我們給了他‘禮物’,對項目組而言,他的信也是一份最好的禮物。”劉莉説。
劉莉越來越覺得,公益是一場愛的雙向奔赴。
在人們的印象裏,社會工作或許就是幫助別人。但在劉莉看來,社會工作者在幫助別人時也在療愈自己,幫助自己尋求生命的力量、找尋生命意義,這是一個彼此受益的過程。而當一個人從給予中獲得力量時,公益就可持續。
“任何事從0到1很難,但從1到無窮就容易些。”曾讓劉莉感覺毫無把握的那些挫敗感,在愛的雙向奔赴中漸漸消失了。
在這裡逆風飛翔
2018年,劉莉成為合作發展團隊負責人,開始拓展與企業合作,為公益項目籌款。
工作中她常聽到一種聲音:企業公益需求與基金會公益方向之間往往有偏差。但劉莉有不同看法:一個企業要做百年品牌,一定希望公益品牌與它持續陪伴。企業的社會責任戰略,註定是可持續發展並逐漸變強的過程。
如今,許多大企業都在尋求公益項目上的核心品牌力,這就要求發掘跟公益組織有共同話語體系或價值觀的企業,彼此助力成長。
這幾年,隨着企業的合作越來越多,劉莉也把自己變成不斷吸收知識的“海綿”,嘗試把企業的一些思路引入公益項目,對活動設計進行創新。比如,將企業人事招聘使用的數據庫系統篩選成標準化表引入孤兒項目;將企業拓展訓練帶入孤兒探訪,安排“幸福訓練營”和夏令營活動,通過拓展活動,讓孩子們和志願者、資助人之間能夠真正增進感情等。
在她的努力下,孤兒助養項目形成了“我的年度報告”機制,借助心理學方法讓孩子們反思:我這學期學的最好的功課是什麼?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我和誰成了好朋友?最自豪的是哪件事?推動孩子們思考、學習、社交。
不斷學習的過程讓劉莉意識到,她接觸的不僅僅是兒童教育項目,而是涵蓋各方面內容。這讓她在提高站位的同時拓寬了視野,逐漸能看到趨勢性的變化。
劉莉相信,世界在發展,公益事業也需要發展。公益人要學會用商業上的數字説話。於是,她逐漸將很多線下活動或公益項目進行資源整合,通過引入商業資源,實現公益效益最大化,使其成為愛德強大的專業性助力。
“公益與企業合作,要尋求共同價值追求與品牌價值認同,而這體現在做事與做人。只要用心做事、踏實做人,我相信,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劉莉説。
對於偶爾還會出現的消極情緒,劉莉嘗試去擁抱它們。今年她開始喜歡一個文案:逆風的地方更適合飛翔。她説,克服困境走出來後,會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