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搖籃”就是這所學校

2021-09-27 14:59:28 來源: 瞭望 2021年第39期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

北科大多項關鍵技術為天問、天宮、北鬥、港珠澳大橋和冬奧會基礎設施建設等作出重要貢獻

“串糖葫蘆”式育人下,導師像一根竹簽,把低年級本科生、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這些“糖葫蘆”全串起來,形成了上帶下、下托上的成長進步局面

當代青年應當擁抱奮進的盛世,也應當在盛世中奮進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普 劉苗苗

  依鋼而生,因鋼而興。

  北京科技大學(下稱北科大)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鋼鐵工業高等學府,素有“鋼鐵搖籃”美譽,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的高校之一。

  建校69年來,北科大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20余萬人,其中許多人成為國家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業的棟梁和骨幹。有40名校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擔任寶武集團、中國一重、中國鋁業、中國五礦、中國鋼研、河鋼集團等國家特大型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等等。

  2017年,北科大4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從此步入奮楫世界一流大學的新階段。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北科大校長楊仁樹,他表示,大學是服務人類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的搖籃,要心懷“國之大者”,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北京科技大學校園   北京科技大學供圖

  奮楫世界一流

  《瞭望》:你怎麼看新時代“鋼鐵搖籃”的特質?

  楊仁樹:北科大突出特點是“特色鮮明、緊跟時代”,特色鮮明指的是,北科大始終以“鋼鐵強國、科教興邦”為己任,具有鮮明的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服務行業進步的特色。緊跟時代指的是,學校在新時代的新實踐中不斷豐富辦學內涵,提升辦學品質,持續為“鋼鐵搖籃”注入新特質。

  首先是實力更精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社會人才需求。堅持“學風嚴謹、崇尚實踐”的優良傳統,不斷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品質,培養了一大批高水準創新型人才。引育並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近五年,學校新增兩院院士9人(含雙聘5人)、全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近100人次。面向科技前沿,高水準科技創新成果豐碩,近五年,獲國家級科技獎勵15項,1項成果入選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1項技術入選2018年世界鋼鐵工業十大技術要聞,6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科學》,主持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標準50項。

  其次是內涵更豐富。聚焦高水準多科性研究型大學目標,學科建設進步顯著。基礎學科、管理學科、精品文科、新興交叉學科蓬勃發展,辦學內涵不斷豐富。“雙一流”建設啟動以來,已新增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學科入選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16個學科進入全國學科排名前30%,18個學科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6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1‰。

  最後是視野更寬廣。高點站位,服務國家戰略。科研成果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太、國防裝備、現代交通等高技術領域,多項關鍵技術為天問、天宮、北鬥、港珠澳大橋和冬奧會基礎設施建設等作出重要貢獻。放眼世界,提升國際聲譽。學校進一步加快國際化辦學,現有海外合作夥伴226個,發起成立世界鋼鐵發展研究院,建設礦業與鋼鐵行業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為推動民心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瞭望》:北科大未來五年要往哪裏發展?藍圖是什麼?

  楊仁樹:本世紀初,學校黨委確立了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目前,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的“第二步”發展目標已經完成。在此基礎上,學校繼續向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鬥目標邁進。

  第一個階段,從現在起到2035年,學校高品質人才培養體係基本形成,辦學聲譽顯著提升,成為世界冶金、材料教育科研中心,基本建成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校100周年時,伴隨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學校整體建成特色鮮明、有重要影響的世界一流大學。

  未來五年學校將聚焦發展重點,部署實施8個領域56項主要建設任務。總體目標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係持續優化,若幹優勢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基礎學科、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進步明顯,支撐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科體係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世界冶金、材料教育科研中心,努力打造新時代行業特色一流大學建設樣板,力爭早日建成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

  心懷國之大者

  《瞭望》:北科大近年不斷加快交叉學科平臺布局,出于什麼考慮?

  楊仁樹:加快成立學科交叉平臺,是學校貫徹落實“四個面向”要求,主動面向國家重大戰略、行業重大需求,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做出的決策部署。

  以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為例,過去學校的安全學科主要基于資源開發安全,但從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角度考慮,僅研究資源開發安全還不夠,還要研究資源開採後的金屬冶煉安全,以及冶煉後的金屬長期服役安全。

  因此,學校提出“1+2+N”的大安全學科建設思路,即以安全科學與工程為主體,以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國家金屬冶煉重大事故防控技術支撐基地為基礎,充分發揮礦業、材料、冶金等國家一流學科優勢,融合城市地下空間安全、職業健康安全、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等新興學科方向,形成服務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全鏈條、跨領域、跨行業、跨學科的大安全新工科交叉融合創新體係與人才培養體係。

  成立大安全科學研究院就是基于這一背景。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平臺,促進安全科學、安全技術、安全文化、安全法規等多學科交叉融合。

  學校類似的交叉研究機構還有19個,未來我們要利用好學科交叉創新平臺,廣泛延攬頂尖人才,承接重大項目,産出標誌性成果,更好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創新。

  《瞭望》:奮力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是高校應懷的“國之大者”,應怎麼突圍?

  楊仁樹:我理解,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基礎研究水準有待提升。提升基礎研究水準需要幾代科研人員的積淀和持續穩定的投入,廣大教師和科研工作者應有把冷板凳坐熱的定力和勇氣。高校也要不斷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國家培養一批又一批有志向、有能力破解“卡脖子”問題的時代新人。

  二是整體創新環境有待優化。充分發揮高校等科研院所科技創新策源地的作用,圍繞重點科研方向持續健全制度體係、加強資源配置、改革評價機制、暢通成果轉化渠道,激勵廣大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奮發作為。

  串糖葫蘆式育人

  《瞭望》:在2021屆學生畢業典禮上,你希望同學們“拒絕躺平,成為自己的YYDS(網絡流行語,即‘永遠的神’)”。如何看待躺平?

  楊仁樹:躺平是當下發生在極少數青年人身上的現象。我們相信,家長不躺平、老師不躺平,學生也一定不願躺平。

  當代青年人更樂于在掌聲中進步。但凡有成就者,無不經歷曲折和挫折。當代青年應當擁抱奮進的盛世,也應當在盛世中奮進。與其在抱怨中被淘汰,不如在奮鬥中受尊敬。努力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對社會有益的人,讓親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的人。

  《瞭望》:你擔心學生躺平嗎?

  楊仁樹:不擔心。北科大有一套串糖葫蘆式的人才培養模式,能確保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始終保持奮進狀態。

  串糖葫蘆是一種形象表述,指近年來我們推行的本科生全程導師制改革。這一改革貫穿大學本科一年級到四年級,全部院係和所有專業都要覆蓋,相當于每名本科生都會擁有一名本科生全程導師,而導師同時指導的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也能發揮指導和協助作用,幫助本科生成長。

  這樣一來,導師就像一根竹簽,把低年級本科生、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這些“糖葫蘆”全串起來,低年級本科生在下面,高年級本科生在中間,碩士生和博士生在上面,形成了上帶下、下托上的成長進步局面,即使有個別學生想躺平,周邊的師長朋友也會鼓勵他、幫助他戰勝挫折和消沉,繼續前行。

  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實施四年來,已取得明顯成效。我相信,隨著這一模式的不斷完善,全程導師的作用將更加凸顯,將成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金鑰匙。

  《瞭望》:串糖葫蘆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以往有什麼不同?

  楊仁樹:以往本科生配備授課老師、班主任、輔導員,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相當于在原來基礎上為每個本科生增加了全程導師、導師梯隊的研究生和導師所帶的高年級本科生三個老師,形成“導師主導、授課教師主教、班導師和輔導員輔助、研究生協助、高年級本科生參與”的六位一體育人格局。

  這些改革非但沒有增加師資壓力,反而激發了教師的育人力量和優秀學生的示范帶動力量,讓學校育人成效更突出,具體體現在心理、學業存在問題的學生比例明顯減少,學生深造率、就業競爭力逐年提升。

  《瞭望》:你們在人才培養改革上還有什麼亮點?

  楊仁樹:除面向本科生實行全程導師制以外,我們還在礦業、冶金等一流學科探索本碩貫通人才培養模式。即打通本科和研究生課程體係,讓準備讀研的同學大四就提前修讀研究生課程,研究生階段就有更多時間,可以提前參與導師團隊的科技創新工作,提升實踐動手能力。

  另在材料學科設立高精尖班,探索本博貫通培養,鼓勵這些學生出國深造並擇優提供留校從教機會,我們稱之為種子工程。這相當于將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同時也能切實增強學校的國際化水準。

  《瞭望》:你們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有什麼動作?

  楊仁樹: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破五唯,有作為”的工作思路,推行了一係列改革舉措,主要包括:

  一是實施青年教師學科交叉研究培育項目。支援、鼓勵不同學科青年教師結對子,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社會發展需要、學校建設發展和學科前沿領域的交叉學術問題展開研究,搭建青年教師成長平臺。

  二是實行“雙走戰略”。通俗講,就是支援鼓勵教師到國內走一走,到國外走一走。即鼓勵基礎課專業課教師到國內一流大學駐課、工科教師到廠礦企業等生産一線實踐、文科專業教師到政府企業挂職,增強他們的教學和實踐能力;鼓勵教師到國外高水準大學和研究機構訪學研究,開拓國際視野,提升教學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三是實施項目導師制。積極為有基金項目的青年教師配置科研團隊資源,鼓勵符合條件的副高職稱教師指導博士、符合條件的講師指導碩士,通過提前晉級的思路,激發青年教師的科研熱情、促進其快速成長,激勵他們在學生成長中發揮更大作用。

  (實習生王開悅參與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