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多倫縣巨變:從風沙源到後花園,從沙中找綠到綠中找沙

2021-09-27 10:50:18 來源: 瞭望 2021年第39期

 

多倫縣西幹溝鄉平甸溝村美麗鄉村建設 左鴻飛攝

多倫縣獲評全國綠化模范縣、中國天然氧吧等,昔日的京津風沙源成為名副其實的天然避暑地、北京後花園

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和歷史人文特色,構建生態建設、文化旅遊、體育賽事、共用融合的跨越發展新格局

  文 |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委書記 王延功

  多倫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東南端,總面積3863平方公里,人口10.4萬,是海河流域灤河水係的源頭,也是內蒙古自治區距北京最近的旗縣。作為農牧業交錯地區,地處沙地邊緣的多倫縣一度生態環境惡劣,不僅直接影響多倫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還給京津地區生態安全帶來較大隱患,生態治理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

  近年來多倫縣踐行“兩山”理論,持續植樹造林,改變生態環境,開辟以綠色經濟為主體的新發展模式,發揮草原水鄉、文化古鎮、革命老區等獨特優勢,堅持生態治理、文化建設、經濟發展融合互促,探索形成“生態為本、文化為蘊、旅遊為線”的生態文化旅遊發展新格局,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雙贏。

  厚植城鄉發展優勢

  多倫縣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二十一年前,由于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全縣風蝕沙化面積達3365平方公里、佔土地總面積的87%,森林覆蓋率僅為6.8%。面對如此惡劣的生態現狀,多倫縣按照生態固基、綠色發展的工作思路,從植樹造林開始,先生態環境治理,再促進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融合。

  2000年,國家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多倫縣把變黃天為藍天作為首要任務,開始大規模實施林業生態重點工程,採取“飛、封、造、禁、移、調”多措並舉對沙化土地進行綜合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4.55萬畝、飛播林草21萬畝、封山育林50.2萬畝,實施退耕還林76.96萬畝,植樹610萬株,移民遷出區55萬畝的沙化土地植被得到自然修復。全縣林地面積由2000年的54萬畝增加到現在的221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現在的37.9%;項目區林草植被蓋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現在的85%以上,實現了由沙中找綠到綠中找沙的歷史性巨變。多倫縣獲評全國綠化模范縣、中國天然氧吧等,昔日的京津風沙源成為名副其實的天然避暑地、北京後花園。

  大規模的植樹造林,起到了顯著的堵沙源、涵水源作用,形成了保護京津的綠色屏障。數據顯示,近五年,全縣年均降水量392mm、較過去30年增加了14mm,2020年降水量達到409mm;近五年年均大風天數16天,較過去30年減少了33天。

  生態環境得到巨大改善,漫山遍野由黃變綠,多倫縣聚焦綠色經濟發展,思考如何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雙贏。制定“生態立縣、旅遊活縣、興林富民”發展戰略,先後啟動實施百萬畝樟子松造林工程、渾善達克沙地規模化林場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綜合治理,累計完成以樟子松為主的造林面積137萬畝,通道景觀綠化裏程245公里,新建種苗基地265處,實現了縣境內交通幹線綠化全覆蓋,工礦企業綠化全覆蓋,農田防護林林網全覆蓋。經過持續努力,多倫的生態建設更加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形成較為係統的林上林下經濟體係,為多倫縣的綠色經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激活歷史人文底蘊

  多倫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曾經是萬裏茶道的重要節點地區、遼代皇家貴族活動重點區域、清代蒙古草原寺廟之都、旅蒙商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革命老區,有30余處革命紀念地。一度惡化的生態環境、落後的經濟發展,使多倫縣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幾近塵封,少人問津。

  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化,帶給多倫人民精神、生活上的富裕富足,多倫開始探尋歷史之旅,注重挖掘歷史元素和精神特質,使得多倫歷史文化綻放出多樣色彩,也厚實了古城多倫的歷史人文底蘊。

  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和歷史遺存,按照“古水綠亮”思路謀劃推進城市建設,注重體現地域特徵、民族特色、文化內涵和時代風貌,規劃打造以善因寺、匯宗寺以及諾爾古鎮為核心的人文風俗特色小鎮,讓城市更具顏值、更有氣質。堅持保護與傳承並舉,啟動實施古城恢復建設,按照“尊重歷史、保持完整、原址原形、修舊如舊”的原則,扎實推進以匯宗寺、善因寺、山西會館三大文化片區為中心的文物古跡保護修復,將山西會館街區打造成為自治區級歷史文化街區,進一步凸顯了城市人文之美。

  今年,作為17至20世紀萬裏茶道的重要節點城市,圓滿承辦第八屆中蒙俄萬裏茶道(多倫)城市合作會議,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歷史文化的深入挖掘,進一步培厚草原水鄉多倫的文化底蘊,也帶來旅遊産業的持續發展,多倫也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首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開拓綠色發展新路

  生態環境的巨大轉變、文化底蘊的充分挖掘,夯實了多倫經濟社會發展底色,也為多倫開辟“以綠色經濟帶動為主體、以特色城鎮建設和文化旅遊發展為兩翼”的經濟發展新模式。

  近年來,多倫縣以打造京津冀重要旅遊康養消費目的地為目標,先後制定《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旅遊總體規劃》《多倫縣草原旅遊環境整治和提升專項規劃》,堅持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蓋、全領域互動,全面改善基礎設施條件,謀劃推動康養小鎮建設,強化對外宣傳,旅遊業取得長足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多倫湖4A級景區、灤河源國家森林公園為主的生態休閒度假區,以姑娘湖、大渡口為主的生態觀光度假區,以南沙梁、北方沙地植物園為主的漠南生態遊覽區,以匯宗寺、山西會館、遼代皇家遺址為主的歷史文化旅遊區,以察哈爾抗戰紀念地為主的紅色旅遊區等五大特色旅遊景區。

  多倫縣推進全域旅遊産業融合發展,實施“旅遊+”戰略,大力開展精品旅遊體育賽事,做大做強國際冰上龍舟大賽、內蒙古環多倫湖公路自行車賽、內蒙古硬式飛鏢公開賽等品牌賽事,緊密與中視體育、國際冰上龍舟協會以及各大旅行社戰略合作,精心籌辦水上冰上龍舟賽、草原民族文化節等旅遊節慶活動,成功舉辦“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冰上龍舟”項目賽事活動,不斷提升多倫旅遊體育魅力。全縣産業結構比由2015年的11:69:20演進為22:37:41,以生態旅遊為支柱的第三産業成為主導。

  “十四五”期間,多倫縣將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用融合”的建設思路,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和歷史人文特色,構建生態建設、文化旅遊、體育賽事、共用融合的跨越發展新格局,完善縣、鄉鎮、行政村、戶四級文化生態保護體係,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旅遊體育品牌賽事,創新培育文化旅遊街區、非物質文化遺産村落等示范項目,傾力打造草原紅色教育培訓基地,扎實推動文化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