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雙碳”目標,中國加力闖關

2021-09-23 16:14:11 來源: 瞭望 2021年第38期

 

我國很多産品,在沒有達到歷史需求峰值時便可開啟綠色轉型,相對發達國家産業重置的成本更低,且擁有“換道超車”機遇

為達“雙碳”目標,各國工業流程都面臨重構。從這個意義上説,誰能率先實現綠色低碳轉型,誰就能制定産業技術標準,從而躍居價值鏈頂端,實現真正的高品質發展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魏雨虹

  日前,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負責人表示我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體係。

  這無疑是我國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起點。同時也要看到,擁有世界最大清潔發電體係並不等于實現“雙碳”之路一片坦途。從能源結構重塑到技術創新發展,從係統管理能力提升到民眾意識覺醒,我國還有四道關要闖。

  第一,實現“雙碳”目標,要闖能源結構重塑關。

  “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讓我國産業發展形成對煤炭煤電的路徑依賴,並為此投資了大量基礎設施。“雙碳”目標下,重塑國家能源結構,煤電退出要付出經濟、社會成本,特別是一些煤炭能源大省勢必要承受較大轉型壓力。

  對此,我們要認識到,只有從現在開始抓住碳達峰之前的窗口期,堅定不移推進能源結構轉型,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係統,才能避免達峰前被鎖定在高碳發展路徑,避免推高實現碳中和的成本。

  第二,實現“雙碳”目標,要闖技術創新發展關。

  具體而言,一是突破清潔能源的調峰、遠距離輸送、儲能等技術問題,二是提升能增強特定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效率的核心技術,三是創新包括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在內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降低其技術利用成本。

  突破技術難關,實現高效穩定供電,新能源才有可能成為我國電力係統中實至名歸的主角,煤電就可以轉而發揮兜底功能。目前,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發展尚不成熟,成本較高,亟需係統性技術創新。

  第三,實現“雙碳”目標,要闖係統管理能力提升關。

  今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上線。碳交易市場賦予碳排放量市場交易屬性,讓碳排放量與企業經濟效益直接掛鉤,從而推動企業採取低碳發展模式,激發企業對清潔發展技術的投資動力。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後,需隨“雙碳”進程不斷細化完善設計管理,實實在在發揮碳定價政策對企業減碳的刺激調控作用。

  此外,我國電力長期以省域平衡為主,跨省跨區配置不足,制約了可再生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適應大規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係,有待盡快提上日程。

  第四,實現“雙碳”目標,要闖民眾意識覺醒關。

  目前,“雙碳”概念與行動更多停留在經濟社會中的生産端,還未普遍落地到消費端。進一步深化“雙碳”進程,需通過文化耕育和利益機制,讓社會對“雙碳”形成心理認同並養成綠色消費偏好,用消費為生産投票,倒逼生産端不斷加速低碳轉型。

  很多發達國家是在每人平均GDP超過2萬美元後,實現碳排放自然達峰。我國要在每人平均GDP剛過1萬美元時面對碳達峰大考。這一巨大壓力的另一面,是我國很多産品,在沒有達到歷史需求峰值時便可開啟綠色轉型,相對發達國家産業重置的成本更低,且擁有“換道超車”機遇——目前我國光伏和新能源汽車産業就已取得明顯先發優勢。

  率先踏上新賽道者即更可能成為先行者。

  為達“雙碳”目標,各國工業流程都面臨重構。從這個意義上説,誰能率先實現綠色低碳轉型,誰就能制定産業技術標準,從而躍居價值鏈頂端,實現真正的高品質發展。低碳發展闖關爭先,中國起跑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