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環翠區讓生態之花綻放精彩
➤環翠區對於生態建設的探索,不僅有産業發展的大寫意,也有民生幸福的工筆畫
➤依山傍水、穿林越秀的比賽場地,被國內外運動員譽為國際水準的最美賽道,打響“生態+運動”的靚麗名片
文 | 中共山東威海市環翠區委書記 徐明
近年來,威海市環翠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裏、落實在行動上,立足精緻城市·幸福威海首善之區的發展定位,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戰略,持續放大山、海、灣、灘、島、泉等自然生態資源匯聚疊加效應,讓生態之花在環翠這片沃土上綻放出別樣精彩。
山海相依、海天一色的威海市環翠區美景 環翠區委宣傳部供圖
借力生態優勢 踐行兩山理論
威海是第一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中國城市,生態環境一直是威海最亮眼的金字招牌。作為威海市的中心城區,如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贏,是環翠區近年來一直探索的發展重點。
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環翠區,考察華夏集團生態修復項目,為環翠區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華夏城前身是佔地3767畝的44個礦坑。曾經滿目瘡痍的採石場,經過十多年的綜合治理、綠化改造,如今到處鳥語花香、滿眼鬱鬱蔥蔥。建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上演了一段鳳凰涅槃式的修山傳奇,成了生態修復促進發展的典範。近三年來,環翠區高標準實施華夏城生態修復、産業提升等一系列項目,努力維護好這一片綠水青山。在華夏城的輻射帶動下,周邊1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年均增長14.8%,廣大群眾在綠水青山中過上現代化田園生活,打造了山青、水綠、生態美、百姓富的嶄新圖景,成為威海實踐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樣板,華夏城也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入選全國首批《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名單。
華夏城生態環境的蝶變,是環翠區深化生態內核的一個縮影。藉&華夏城示範效應的東風,環翠區的生態建設揚帆破浪,2019年3月從全國11個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被確定為全國第四批“中德生態示範城市”,作為中德生態示範城市核心區的羊亭鎮,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
借力中德生態示範城市提供的綠色發展&&,羊亭鎮堅持把綠色低碳作為發展底色,以羊亭河為天然生態軸線,明確南工北居的總體布局。在羊亭河北部居住區,大力推行綠色建築,加快提升基礎配套低碳化水平,探索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已完工二星級以上標準綠建27萬平方米,建成了3個被動式建築示範項目,正式運營後與現行國家節能設計標準相比,節能率達70%以上。在羊亭河南岸工業區,聚焦節能環保、膜材料領域,打造威海國際新材料産業園,吸引了過億元産業項目21個、産業工人2萬餘人,真正實現了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新局面,一個工業化與城市化全面協調發展的新城區正在加速崛起。
釋放生態紅利 營造幸福生活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擁有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環翠區對於生態建設的探索,不僅有産業發展的大寫意,也有民生幸福的工筆畫。
城市小游園最貼近群眾生活,最能以小見大。近年來,環翠區堅持把小游園建設作為描繪城市生態底色的點睛之筆,列入為民實事項目,按照出門200米見園見綠的標準,採取綠化帶改造、老舊公園升級、閒置空地新建的思路,建成口袋公園333處、453.3萬平方米。原來一些不起眼的邊邊角角,通過建設小游園,成了休閒活動的好去處。如今環翠區的人均健身場地面積達到了3.07平方米,超出全國人均面積1平方米,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生態環境帶來的福利。
河清水暢岸綠景美,這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嚮往。近年來,環翠區陸續實施五渚河、張村河、羊亭河、望島河等骨幹河流和穿村過鎮小河道的生態化治理。治理河道60多公里,打造了一條條休閒健身、親水納涼的綠色生態長廊,方便群眾休閒,點綴城市環境。
堅持持續加大投入,分四期打造,全長10公里、佔地100萬平方米的羊亭河公園,建設了荷塘夜色、親子動物園等20余處特色景觀。夏天每晚有上千人在這裡鍛煉身體、排練節目,周末游客甚至達到上萬人,年接待游客超過80萬人次,是威海著名的網紅打卡公園,獲評省級濕地公園、國家3A級旅游景區和美麗示範河湖等稱號。
厚植生態底蘊 綠色成為底色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生態振興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環翠區堅持將兩山理論貫徹全過程,融入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每一個角落,探索出一條“生態引領、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近年來,環翠區堅持樣板片區引領,打破鎮域界線,整合裏口山、正棋山、玉皇頂等優質生態資源,規劃打造裏口山、輕戶外運動小鎮、寶石山、五渚河等鄉村振興樣板片區。雖然每個片區主題不一,但都有一個共同基因,那就是生態。
輕戶外運動小鎮片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生態資源得天獨厚,環境條件十分優越。環翠區堅持保護生態、突出特色兩手抓,聘請中央美院專業團隊反復論證、精心謀劃,確定“一軸兩環六區”的總體布局,即圍繞輕戶外運動體驗軸,建設休閒自行車和山地自行車兩條環路,劃分賽事活動、戶外營地、親子體驗、水上運動、田園康養、鄉村體驗六大功能區,將生態優勢和運動元素創造性組合,規劃打造了全市第一個輕戶外運動主題的生態樣板片區。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兩屆國家級山地自行車比賽、國家級山地越野跑、省級徒步越野賽、兒童平衡車大賽等10余場大型品牌體育賽事。依山傍水、穿林越秀的比賽場地,被國內外運動員譽為國際水準的最美賽道,打響“生態+運動”的靚麗名片。
環翠區堅持從生態修復、綠化升級、基礎配套等方面入手,持續打造美麗宜居新鄉村。五家疃村原有一處廢棄採石場,岩石裸露,生態破壞嚴重,存在山體滑坡、落石等安全隱患。環翠區以採石斷面為背景,下陷部分為舞&,緩坡段為階梯觀眾席,舞台下方運營200多平方米的初心咖啡館,打造了國內首個利用採石場改造的露天劇場——石窩劇場,先後榮獲7項國際建築大獎,被譽為可以仰望星空的舞&。
以改善農民生産生活質量為主攻方向,全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對村莊實施整村綠化工程。利用村內空閒場地,修建群眾可游玩、可運動、可休息的生態休閒公園,村莊綠化率達到85%以上,繪就了村在林中、花在村中、人在花中的美麗鄉村新畫卷。依託五家疃村,環翠區先後舉辦了首屆鄉村音樂節等文藝活動30余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萬餘名觀眾,已經成為市區近郊休閒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