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産黨擎起抗戰大旗 ——寫在九一八事變90周年

2021-09-22 10:13:31 來源: 瞭望 2021年第38期

 

民族危機爆發之際,中國共産黨站在了鬥爭的最前沿,是全中國第一個發出抗日宣言的政治力量

中國共産黨的係列主張具有國際性和前瞻性,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徐揚 趙洪南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這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開端。

  生死存亡關頭,當時只有十歲的中國共産黨,在事變發生不到24小時,發出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相繼派出一批優秀共産黨員奔赴東北領導抗日武裝,為形成勢不可擋的全民族抗戰歷史洪流奠定了堅實基礎。

  秉持民族大義,擔負救亡重任。中國共産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正確指引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無數中華兒女為此前仆後繼浴血抗爭,以巨大犧牲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東北抗日聯軍的戰士們整裝準備出擊     攝影/本刊

  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從這裏發出

  瀋陽市皇寺路福安巷3號,一座灰磚瓦房靜靜矗立,這裏是中共滿洲省委舊址。90年前,一篇載入史冊的抗日檄文在這裏橫空出世,發出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日寇的第一聲怒吼。

  這篇《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誕生于1931年9月19日。當這份宣言書散發到瀋陽大街小巷時,距離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還不到24小時。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館長劉秀華説,民族危機爆發之際,中國共産黨站在了鬥爭的最前沿,是全中國第一個發出抗日宣言的政治力量。

  彼時,在國民黨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下,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以很短的時間、很小的代價佔領了瀋陽。中國共産黨的抗日宣言衝破層層陰霾,對喚醒和團結民眾抗日起到重要作用。

  宣言旗幟鮮明指出,只有工農兵勞苦群眾自己的武裝軍隊,才是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的力量,只有在共産黨領導之下,才能將帝國主義驅趕出中國。

  “今天再讀宣言,仍然感佩其論斷一針見血。”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潔説,中國共産黨早已洞悉日本軍國主義的圖謀,明確指出“九一八”事變的必然性。“這種對時局的清晰判斷,來源于中國共産黨將國家和民族命運係于一身的責任擔當。”

  這份宣言的背後,浸透著中共滿洲省委的大量工作。史料記載,早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中共滿洲省委就發現日軍頻繁調動,並將日本要發動突襲的資訊傳遞給當局。但中國共産黨的努力沒有得到回應,瀋陽一夜陷落,不到半年東北淪陷。

  “這份宣言是中國共産黨擔負起抗戰中流砥柱使命的起點。”張潔説。1931年9月19日之後,中共滿洲省委、中共中央接連發表宣言、作出決議,闡述中國共産黨的抗日思想和主張,並第一時間派遣骨幹力量深入東北,積極組織東北民眾抗戰。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産黨旗幟鮮明樹起抗日大旗,深刻揭露了日本佔領中國東北、進而侵佔全中國並稱霸亞洲和太平洋的陰謀。“中國共産黨的係列主張已經跳出局部並超越國界,具有國際性和前瞻性,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張潔説。

  拿起文藝武器發出抗日救亡最強音

  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朱碌科廣場,如今只是一片不起眼的村中空地,當年卻是熱河抗戰前線義勇軍官兵演兵誓師的所在,與《義勇軍進行曲》曾有一段不解之緣。

  “起來!起來!不願當亡國奴的人,家園毀,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用我們身體築起長城。前進啊!前進!前進!”80多年前,義勇軍將士們在朱碌科廣場以向死而生的氣概高聲唱著《義勇軍誓詞歌》,準備以血肉之軀築起新的長城。

  這一幕,被帶著戰備物資從北平、上海趕來慰問義勇軍將士的愛國人士們看到。曾任遼寧義勇軍第二軍團騎兵營營長的劉鳳梧回憶,在那些愛國人士中,有一位叫聶耳的年輕人與將士交談甚歡。一些學者認為,《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靈感和素材與這次抗戰前線經歷直接相關,《義勇軍誓詞歌》與《義勇軍進行曲》歌詞也有一些相似之處,遼寧是《義勇軍進行曲》創作的重要素材地。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1935年5月24日,抗戰題材故事片《風雲兒女》首映,引起轟動。由中共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伴隨影片傳遍大江南北,喊出了一個民族不屈服于外侮的怒吼。

  “從趙尚志到張自忠,從八百壯士到狼牙山五壯士,《義勇軍進行曲》鼓舞了無數中華兒女。”張潔説,烽火歲月中,《義勇軍進行曲》是凝聚起民族力量的偉大歌曲,中國共産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是最堅固的長城。

  白山黑水之間他們挺起民族脊梁

  今天的東北大地,山川競秀,沃野千裏。冬天,是滑雪愛好者的樂園。夏日,是民眾消暑勝地。人們很難想像,在那烽火硝煙濃的抗戰歲月,同是這片土地,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是以怎樣艱苦的方式挑戰人類生存極限。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東北抗聯著名的《露營之歌》傳唱至今,成為了這支部隊的標誌性形象寫照。趙尚志紀念館副館長鄭瀅説,今年夏天,紀念館工作人員到黑龍江尋訪趙尚志的戰鬥遺跡,發現深山老林根本沒有路,蚊子大得嚇人,走路都很困難,當時的抗聯將士卻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打鬼子。“一路尋訪下來,我們愈發敬仰趙尚志、敬仰東北抗聯。”

  滄海橫流顯本色,砥柱中流挽狂瀾。不屈的中華大地,寫滿共産黨人、民族赤子的家國大義。中共黨員、抗聯名將趙尚志犧牲後,敵人殘忍地割下他的頭顱。據了解,得知死訊後,趙尚志的老父親沒有落淚,平靜地對家人説:“我死後,在我墳前戳個板兒,上面寫上‘趙尚志之父’五個字足矣。”

  楊靖宇同樣是萬千抗聯將士的傑出代表。他受黨中央指派來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聯總指揮、政委等職,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

  楊靖宇犧牲後,日軍解剖了他的屍體,胃裏只有草根和棉絮,沒有一點糧食。日軍頭目岸谷隆一郎曾説:“發動這次侵華戰爭或許是不合適的。中國擁有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

  據不完全統計,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東北抗日聯軍消滅敵人18萬多人。

  “在艱難困苦中,正是中國共産黨人,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視死如歸的共産黨人,高擎為國為民的火炬,為偉大的抗戰精神鑄入內核與靈魂。”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研究部主任周浩説。

  從白山黑水到熱帶叢林,從長城腳下到太行山上,中國大地上不斷匯聚起誓死抗日的滾滾洪流。無論是在淪陷區還是遊擊區,中國共産黨人都是火種的播撒者,都是動員、組織和堅持抗戰的領導者。

  “中國共産黨人以自己的正確主張、堅定意志、模范行動、巨大犧牲,支撐起救亡圖存的希望,産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激發出中國人民的巨大創造力和戰鬥力,寫就了抗戰勝利的壯麗史詩。”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教授王建學説,作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産黨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