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送北移亞洲象群回家,他不知道跑爛了多少雙鞋

2021-09-14 10:57:36 來源: 瞭望 2021年第37期

 

離象群最近的人

“監測分隊承擔了90%的資訊傳遞工作,是整個團隊的眼睛。”

“象群一直很配合我們的行動,他們或許能明白人類的善意。”

象群的返鄉之路,也是人類守護自然的歸途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常清潭 實習生 韋夢想

  

  2021年5月,雲南北移亞洲象群中的17頭野象進入玉溪峨山縣城。它們的一舉一動、一張張憨厚的照片、一個個呆萌的視頻,通過媒體報道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這些“離家出走”的亞洲野象也因此成為了明星。

  誰是追蹤明星大象的“眼睛”?他們就是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的“追象團”。作為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分隊隊長,楊翔宇始終是離象群最近的人。他帶領隊員跟著象群轉場9個縣區、26個鄉鎮,指導緊急疏散群眾370余次,成功保障人象平安。

  為了人象的平安

  2021年8月8日,象群渡過元江,完成了它們南返回家途中重要的一步。

  跨越元江,對值守在一線的雲南森林消防總隊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分隊來説,同樣也是一項重大的任務。

  楊翔宇介紹,象群是在枯水期北移的,南返時卻逢雨季,元江江面很寬、水位高,流速是之前枯水期的4倍。為了保護象群的平安,工作人員需要引導象群從位于國道的元江大橋渡江。

  他們提前4天就來到了元江大橋觀察地形,收集水文數據。為了引導象群過橋,他們每天監控象群的蹤跡,投食引導,布控應急車輛,封堵路口。

  但是,象群家族很聰明,也很警惕。一段直線30公里的路程,象群繞來繞去走了143公里。有一次在離橋5公里的一個路口,頭象猶豫了十多秒後,又帶領著象群往後退,往山上走了。

  楊翔宇和隊員們就這樣跟著象群度過了12個日夜。終于在8月8日,大象通過元江大橋,楊翔宇感到心裏的石頭落了地。“就好像是自己的親人能夠離家更近一步”。

  除了護送象群,監測隊還需要保障沿途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避免發生人象衝突。如果象群靠近了村子,監測隊員就要把情況及時上報給指揮部,實時傳輸象群的活動畫面,提醒民眾避開象群活動區域。同時,有關部門也會緊急疏散轉移民眾。

  “監測分隊承擔了90%的資訊傳遞工作,是整個團隊的眼睛。”楊翔宇説。

  追象專家始煉成

  “那是一個大象專家!”一提起楊翔宇,追象團裏的監測組、引導組、交通疏導組等工作人員都會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

  其實一開始接到象群搜尋監測工作時,楊翔宇心裏是有一些忐忑的。因為他和隊友們之前都是從事森林草原防滅火和應急救援工作,這對他們來説是一項陌生又充滿挑戰的任務。

  第一次用無人機監測活體野生動物,而且還不能強行干涉象群的行進方向,此外還要了解大象的習性,這些都增加了任務的難度。

  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楊翔宇一面在網上收集資料,一面向指揮部的專家學習經驗和方法。他逐漸摸清了大象的性格和愛好,甚至可以預判大象更喜歡什麼樣的環境,會走什麼道路,去哪裏吃東西,等等。“時間久了,自然就知道它們的活動規律”。

  例如,因為大象的皮膚很敏感,泥巴能夠防止紫外線和蚊蟲的叮咬,所以它們喜歡在泥坑裏打滾。監測分隊預判象群位置時,就會考慮周邊有沒有水池和泥塘。

  遇到下雨天,無人機無法起飛,楊翔宇還會根據大象的腳印、糞便、折斷的樹枝和吃過的食物來判斷它們前進的大致方向。

  白天,楊翔宇帶領隊員完成飛行監測,晚上值班標繪地圖。同時,他還要協調亞洲象監測預警中心和當地公安等無人機力量科學編排飛行,共同完成象群監測任務。

  剛開始,分隊只有10個人。楊翔宇和隊員們是24小時輪班倒,忙起來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因為高負荷運轉,監測分隊常常遇到無人機風扇停轉、槳葉折斷等問題。每逢大雨天氣,無人機也無法起飛。這個時候,隊員們就要拿著手電和紅外夜視儀,徒步尋找野象。3個月來,楊翔宇不知跑爛了多少雙鞋,刮破了多少條褲子。

  除了身體上的疲勞,隊員們在精神上也高度緊繃。楊翔宇回憶,象群喜歡夜間活動,白天則躲在密林裏休息。白天地表溫度很高,有時候紅外攝像頭難以發揮作用。“那時候,每天都擔心大象失聯。只有象群出現在攝像頭裏時,才感到安心。”

  有一次,象群突然從無人機視野裏消失了。楊翔宇和隊員們心急如焚,特別擔心發生人象衝突。當時隊裏出動了一臺最大的固定翼無人機,花了整整一個上午才找到在林子裏睡覺的象群。“看到大象一個不少地躺在一起睡覺,大家才松了口氣。”楊翔宇説。

8月21日,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隊員楊翔宇(左)和同事在一起 胡超攝/本刊

  守護大象就是守護自然

  9月10日,雲南北移亞洲象安全渡過把邊江,進入傳統棲息地普洱市寧洱縣境內。省級監測助遷行動基本結束,助遷人員全部撤回,象群日常監測交由市、縣級林草部門負責。

  幾個月的朝夕相處,楊翔宇對象群的移動軌跡了如指掌,也對大象有了新的認識。

  大象也是有靈性的,一般情況下不會主動招惹人。有一次,為了幫助象群轉場,楊翔宇和隊員們在離象群只有十幾米的地方引導。看著將近3米高的龐然大物不斷靠近,所有隊員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但大象並沒有傷害他們。

  楊翔宇發現,象群倣佛和人類保持了一種默契。象群移動過程中,除了“偷吃”農作物,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等惡性事件。監測隊工作人員一般都是採取封路、投食方式引導象群。“如果大象不願意,完全可以突破和拒絕。但它們一直很配合我們的行動,或許是能夠感受到人類的善意”。

  楊翔宇覺得,這次亞洲象北移監測任務向社會展示了國家保護自然的決心。“也許多年後,大象還會再次北移。那時,我們還會像這次一樣善待它們”。

  守護象群的返鄉之路,也是人類守護自然的歸途。

  大象的奇遇之旅雖然暫告一段落,但楊翔宇和監測隊隊員們將會繼續履行自己的職責,保護生態環境。“守護自然,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