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四老漢義務掃街三十年,“掃”出一個雷鋒村

2021-09-06 10:10:05 來源: 瞭望 2021年第36期

  

7 月28 日,邢臺市新河縣荊莊鄉西楊村楊丙生、楊玉根、楚桂生、顏澤波四位老人義務清掃街道 李世強攝

“村裏不能再臟下去了,我們的村子,我們不愛誰愛,我們不管誰管,我們不掃誰掃?”

掃禿了上百把掃帚,用壞了五十多把鐵锨,推壞了十多個小推車,撿拾了上千噸的垃圾……這一掃,就是三十年

“沒辦法,一想到別人有困難,就顧不得自己。”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繼偉

  在河北省邢臺市新河縣荊莊鄉西楊村,有一個穿越了三十年歲月的故事。

  從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到年逾古稀的老漢,楊丙生、顏澤波、楊玉根、楚桂生起初也沒想到自己能堅持這麼長時間。掃禿了上百把掃帚,用壞了五十多把鐵锨,推壞了十多個小推車,撿拾了上千噸的垃圾……他們把“出錢請人打掃都沒人願意幹”的村子,變成了被路過的鄰縣群眾感慨“在這個村裏出口氣都順暢”的地方,卻堅持分文不取。

  如今,四老漢的故事已成為鄉親們茶余飯後談起的佳話、點讚的對象。

  村裏不能再臟下去了

  一切都始于對集市臟亂差的看不慣。

  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堂內不衛生、屋外臟亂差……提起上世紀90年代初西楊村的村貌,74歲的楊丙生記憶猶新。

  “那時候所有街道都是土路,不寬的街道被柴火堆、磚頭塊擠佔,村民的衛生習慣也欠缺。”楊丙生説,自己的想法很簡單:村裏不能再臟下去了,我們的村子,我們不愛誰愛,我們不管誰管,我們不掃誰掃?

  他的想法很快得到同村楊玉根、楚桂生、顏澤波的讚同。説幹就幹!四人拿起掃帚、鐵鍬,便當起了免費清掃工。

  西楊村五天一個大集,每集都有上千人。村裏幾條街道,賣水果的、賣蔬菜的、賣日用品的應有盡有。可等中午散集後,趕集舍棄的爛蘋果、菜葉子、垃圾袋等散落一地,路人避之唯恐不及,出錢請人打掃都沒人願意幹。

  四人當機立斷,約定每個集後必掃街。每次散集往往都過了中午十二點,可就算顧不上吃飯,四個人也會扛著掃帚、鐵锨,推著用來裝垃圾的手推車往返街道兩側,不打掃幹凈不回家。

  “一趟清掃下來得花一個多小時。趕上下雪,要是不及時清掃,等到雪化結冰,就得用小鏟子一點點鏟。歲數大了,總彎腰就會特別疼,得趕緊掃了才放心。夏天天氣熱,不及時清理就會發臭,整條街都特別難聞。”楊丙生説。

  掃過風晴雨雪,掃過春夏秋冬……這一掃,就是三十年。

  “不過是力所能及的小事”

  也不是沒有冷言冷語。畢竟,誰會這麼“傻”,毫無緣由白白幹活呢!

  起初,村民們不理解,有的甚至冷嘲熱諷,質疑他們拿了好處。四老漢説,不是沒想過放棄,可問問自己,問心無愧,那就幹下去。

  説到義務掃街的初衷,顏澤波快人快語:“就是尋思著讓大傢夥有一個幹凈整潔的環境。街裏亮亮堂堂的,來趕集的人多了,村裏方便了,大傢夥都高興。給鄉親們幹點事,都是自己願意的,不需要啥理由。”

  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

  全村四橫六縱共十條街道,約13公里長,人工清掃可不是個小活。不僅如此,三十年來,四個人帶頭不亂倒臟水、不亂丟垃圾,還義務在村裏的街道巡邏:看到亂佔街道的,便到府告知;看到亂扔垃圾的,得好言相勸……

  四老漢各自的“家務事”也不輕松。楚桂生種著近30畝地,下有兩個患有智力殘疾的女兒,上有癱瘓在床的老母親。楊玉根的老伴因患腦血栓癱瘓在床,兒子得了重病,兒媳離婚留下年幼的孫女。顏澤波的父母早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既要照管田地,還要掙錢養家。楊丙生的老伴剛剛去世,兩個兒子因病相繼離世……

  村裏想給他們一些補貼,他們堅決不收。四老漢説,清掃街道不過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村裏的錢應該用到大事兒上。

  “做一次好事不難,難能可貴的是一幹就是幾十年,還堅持一分不取。他們身上有普通人最樸素的善良與擔當。”西楊村幹部李中伏説。

  “沒辦法,一想到別人有困難,就顧不得自己。想到大家的門口幹幹凈凈,鄉親們和和氣氣,俺們四個人就感到踏實。”楚桂生説。

  “掃”出一個雷鋒村

  漸漸地,一把把掃帚掃出了幹凈,也掃出了理解、認可和敬意。

  在四老漢的努力下,臟水不見了,垃圾不亂倒了,糞肥和秸稈亂堆、農用車輛亂停的現象不見了蹤影,村裏舊貌換新顏。

  更可貴的是,四老漢的義舉得到了家人的諒解和支援。不管是誰,碰上身體不適或出門在外,沒有時間上街打掃衛生時,自己的老伴或親屬就主動扛起打掃街道的責任,當起了義務掃街的“替補隊員”。

  在他們的帶動下,不少村民也開始像他們一樣拿起掃帚,加入到清掃的隊伍中來。逢著大雪天,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拿起鐵鍬、掃帚等工具,掃雪的掃雪,裝車的裝車,開車的開車,分工協作,誰也不甘落後。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全村掃雪,保證咱們的出行安全,還能鍛煉身體,比打麻將好!”村民楊玉英説。

  如今,臨街的村民們除了自覺打掃家門口的衛生,還經常幫助他人打掃和清運垃圾,全村的垃圾日日掃、日日清,幹凈整潔的村容村貌遠近聞名。一位鄰縣群眾從西楊村路過時感慨:“在這個村裏出口氣都順暢!”

  最近幾年,由于扶貧政策的支援,村裏有了專門的保潔員,四位老人漸漸“退出了清掃的舞臺”。但文明的村風,已遍布西楊村裏的每一個角落。

  凡人善舉,激發正氣。受到感染,村民們自發給村裏因病去世的趙玉更家承擔起農活和家務,為他的女兒籌集學費、跑辦入學手續;東家給鞋、西家給襖,把村民楊慶順因病喪失部分勞動能力的四個孩子養大成人;村裏18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性公民自發組成治安巡邏隊,輪流值班,使村裏近十年從未出現失竊失盜案件……

  遠近的人説,西楊村四老漢居然“掃”出了一個雷鋒村。

  “我們四個當初想,村裏能別再臟就了不起了。”楊丙生説,村子能變這麼美,村裏的氣氛這麼好,當初真是想都不敢想。

  平凡人生,竭盡所能。三十年如一日,四老漢用自己的光和熱溫暖自己生活的環境,守護自己所在意的鄉鄰。當善良、實在、溫暖注入生活的點滴之中,平凡的人生就變得不再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