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憑什麼成為網紅城市

2021-09-06 10:05:54 來源: 瞭望 2021年第36期

 

 “長沙之眼”——在百米高空,以長沙橘子洲為坐標,環繞360度,俯瞰山水洲城 長沙市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上半年,全市1575個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627.7億元,佔年度計劃的67.1%,比去年同期快3.1個百分點,提前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

目前中歐班列(長沙)常態化運作路線有10余條,覆蓋14個國家的29個城市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良恒

  長沙立足自身優勢,圍繞創新和開放主題,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先行先試、搶抓先機,先後將“工程機械之都”“全國文明城市”等金字招牌收入囊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進化出“網紅”氣質,在年輕人中收獲人氣和口碑,走出一條中部內陸城市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徑。

  自主創新引領“跨越式”發展

  1999年創辦于長沙的山河智能,依靠液壓靜力壓樁機起步,如今其研發的5G智能旋挖鑽機已實現“跨省遙控作業”。

  創立二十余年來,山河智能在全係列挖掘機、現代鑿岩設備、特種裝備等10多個領域,已成功研發出200多個規格型號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高端裝備産品。

  山河智能董事長何清華説:“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以自主創新謀求長遠發展,這條路要堅定走下去。”

  長沙作為“工程機械之都”,像山河智能這樣的創新型龍頭企業還有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鐵建重工等。得益于矢志創新、接力攻堅,長沙工程機械産業鏈總産值2020年突破2000億元大關。

  作為中部科創高地,改革開放以來長沙的高端創新成果讓人目不暇接。譬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培育的“超級稻”、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開發的運算能力每秒1372萬億次的“天河一號”、中南大學前校長黃伯雲領銜研制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

  長沙厚植經世致用的湖湘文化,骨子裏從來不缺創新基因,同時也有資源、有條件、有底氣創新。僅岳麓山大學科技城,就有20多所高校院所、100余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0余名“兩院”院士、30余萬名在校大學生、10余萬名科研人員匯聚于此。

  在創新引擎方面,長沙擁有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湖南湘江新區和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等國家級平臺。近年來,《長沙市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和《長沙市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2021年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陸續出臺,明確了科技創新的“方向標”“路線圖”。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湖南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首戰之年,上半年長沙的“戰績”可圈可點:十大産業項目1~6月累計完成投資136.6億元;十大技術攻關項目1~6月累計完成投資2.83億元。全市1575個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627.7億元,佔年度計劃的67.1%,比去年同期快3.1個百分點,提前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

  2000年,長沙GDP僅656.41億元,到2020年已達12142.52億元,比上年增長4.0%,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準1.7和0.2個百分點,居全國城市第15位。

  不少人士認為,長沙市工業基礎原本薄弱,如果不是近20年來強力推進科技創新,就不會有經濟高速增長。

  “補短板”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8月26日下午,首趟中歐班列(長沙)湖南自貿專列從廣鐵集團長沙國際鐵路港出發,途經滿洲裏口岸出境,17天後將抵達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這趟中歐班列裝載的100個標準集裝箱貨物,涵蓋通信設備、工程機械、家用電器、食品等,都是“湘品出海”的主打産品。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總經理葉紅賓介紹説,截至8月22日,中歐班列(長沙)今年累計開行579列,有力保障了湖南省外貿通道和國際供應鏈暢通。

  湖南不沿邊、不靠海,外向型經濟發展乏力曾是制約湖南開放崛起的瓶頸之一。作為省會城市,長沙通過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謀求借力國家戰略實現開放“彎道超車”。

  2014年10月30日,湖南首條直達歐洲的國際鐵路貨運班列——“湘歐快線”從長沙霞凝鐵路貨場出發,一舉結束了湖南無直達境外國際貨運班列的歷史。2016年,“湘歐快線”被納入中歐班列統一品牌管理,長沙也被列為內陸主要貨源地節點和主要鐵路樞紐節點的“雙節點”城市。

  “2017年8月,中歐班列(長沙)實現雙向常態化運作,現在每天都有4列左右往返列車開行,最高日開行6列。”葉紅賓告訴記者,目前中歐班列(長沙)常態化運作路線有10余條,覆蓋14個國家的29個城市。

  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長沙市還將發力點瞄準在“藍天”上。作為湖南唯一的臨空型綜合保稅區,封關運作4年多的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已形成高端海鮮進口、電子資訊加工貿易、跨境電商等特色産業集群,市場主體達到900余家,截至目前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近200億美元。

  去年9月,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以此重大政策利好為契機,長沙迅速出臺打造內陸地區開放高地三年行動計劃,配套制定外貿高品質發展、優質項目引進來、優勢産能“走出去”、擴大利用外資、跨境電商、服務貿易、區域經濟合作七大行動方案,構建了開放發展的“1+7”係列政策體係。

  “截至目前,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累計新設立企業達3295家,今年上半年完成進出口額約440.5億元,同比增長約42.7%。”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浩説。

  “抱團發展”邁向長株潭都市圈

  由長沙、株洲、湘潭構成的長株潭城市群,是長江中遊城市群的重要組團之一,肩負著托舉湖南“富民強省夢”的重任。

  早在20世紀80年代,湖南學界有識之士就提出“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構想。隨著“長株潭經濟區”“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帶動長株潭城市群迅速崛起為中部戰略支點之一。

  湖南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一係列推動長株潭一體化的“硬核”舉措。

  ——成立由省委書記挂帥的湖南省長株潭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三市也分別成立長株潭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強化對一體化工作的集中領導、統籌調度、督察督辦。

  ——編制《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五年行動計劃》,緊扣“高品質”和“一體化”兩個關鍵詞,實施規劃同圖、設施同網、三市同城、市場同治、産業同興、創業同為、開放同步、平臺同體、生態同建、服務同享的“十同”任務。

  ——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用,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加快推進區域養老服務合作,推動政務資源互認共用、“一網通辦”。

  根據長沙市發改委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長株潭一體化三十大標誌工程中22個涉長沙工程完成投資292.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52.9%,佔全省完成投資的86.5%。

  “作為省會城市,長沙將以強烈的省會意識、高效的省會作為,主動示范引領長株潭都市圈建設,在湖南‘一核兩副三帶四區’發展布局中更好發揮‘一核’作用、彰顯‘一核’作為,在推動中部崛起、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中作出更大貢獻。”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