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人轉
二人轉也叫“蹦蹦”,産生並盛行於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受到東北群眾、特別是農民的喜愛。它是一種有説有唱、載歌載舞、生動活潑的走唱類曲藝形式,迄今大約已有二百年的歷史。它的唱本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生活氣息濃厚、富有地方特色。它的音樂唱腔是以東北民歌、大秧歌為基礎,吸收了東北大鼓、蓮花落、 評戲、河北梆子等曲調而構成,高亢火爆,親切動聽。它的舞蹈是來自東北大秧歌,並吸收了民間舞蹈及武打成份,以及耍扇子、耍手絹等技巧。總之,二人轉的表演特點最能體現東北勞動人民對藝術美的追求。
二人轉的演出形式大致可分為3種。最主要的一種是二人化裝成一醜一旦的對唱形式,邊説邊唱,邊唱邊舞,如《西廂》、《蘭橋》。一種是一人且唱且舞,稱為單出頭,如《洪月娥做夢》。一種是演員以角色出現在舞&上唱戲,這種形式稱“拉場戲”,如《包公賠情》。
二人轉的音樂唱
腔極為豐富,其結構為曲牌聯綴體,積累的曲牌約有三百多支,常用的有五六十支,主要曲牌有〔胡胡腔〕、〔喇叭牌子〕、〔文嗨嗨〕、〔武嗨嗨〕〔紅柳子〕等。
二人轉的傳統曲目非常豐富,計有三百多個。藝人有“四梁四柱”之説。“四梁”指的是大四套曲目,有《鋼鑒》、《清律》、《潯陽樓》和《鐵冠圖》。“四柱”指的是小四套曲目,有《西廂》、《蘭橋》、《陰魂陣》和《李翠蓮盤道》。這也是二人轉藝人的拿手曲目。此外,還有《雙鎖山》、《華容道》等。近幾十年來,又有大批的新創作曲目,如《豐收橋》、《接姑娘》、《柳春桃》等,均深受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