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大連頻道專題報道           
 
 

       正確進行青少年教育 扼制青少年犯罪涌現

    有這樣一組新聞,內容本身並不特別,但主要主要人物的年齡卻觸目驚心:16歲少年為偷手機設下陷阱;17歲女孩詐騙美元並七次入室盜竊;20歲女孩網上勾“情郎”;三名中專輟學青年盜竊網吧20起;23歲青年屢屢犯罪進監3次……這只是8月以來發生在大連的幾起普通刑事案件,但涉案者的年齡不能不使人將它們&&到一起。
  教育專家認為,現在的孩子普遍具有一種逆反心理,對他人缺少理解與忍讓精神。隨着一代代獨生子女的長大,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德育危機開始凸顯。這些案件的出現應該為家長們敲響教育的警鐘。

 
8月3日,大連媒體曾報道了瓦房店警方破獲的特大系列輪姦案,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截至8月9日,已有20多人給辦案人打電話,但仍沒有人來報案。有關人士認為,十六七歲是最危險年齡段,他們的心理很難掌握,家長就多觀察、教育。此案為家長們敲響了警鐘。
一名少年罪犯在接受審問

特大系列輪姦案提示最危險年齡段  
   8月3日,媒體曾報道了瓦房店警方破獲的特大系列輪姦案,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大多數市民&&憤慨和譴責,認為這夥喪心病狂的惡少,手段殘忍,罪大惡極,給這些少女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有的還會給她們帶來一生的不幸和痛苦,改變她們的前途和命運,可恨可氣,應予以嚴懲。莊河市一位姓張的女士説:“我既同情受傷害的那些女孩,又惋惜那些害人的少年,因為他們都是在花季,一方面受害少女受到嚴重的身心傷害,另一方面害人的少年要面對監獄的生活,確實遺憾和痛心”。8月3日,一位深圳的朋友在大連等飛機時邊看報紙邊打電話詢問其他受害人是否來報案,對沒有找到被害人&&着急和關心。   

  這起輪姦案涉及的嫌疑人和被害人的父母、家人都不知道。為此,許多讀者打電話問,家長為什麼不知道、不管?家長應負有責任。普蘭店的一位讀者打電話説“離異家庭的未成年孩子違法犯罪,應該追究監護人的責任”;8月7日,瓦房店一位婦女來到福德派出所刑偵中隊問辦案人,被害人中,有沒有自己的女兒。因為她女兒在一所技校住校,她看了這篇報道後,第二天晚上就到學校“查”,結果女兒果真沒在學校,半夜12點才在一家網吧裏找到了女兒。經了解,女兒在這家網吧已經上網半年了,這位母親心裏有些害怕,便偷偷過來問問。經刑警核實,排除了她的女兒。  

  十六七歲是最危險年齡段。就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筆者打電話諮詢了大連市青少年教育辦公室維權科科長丁嵐。丁嵐説:“青少年在十六七歲是最危險的年齡段,這期間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形成。由於青春期的原因,他們表現出衝動、不安、暴躁、自負、狂妄、叛逆等心理,男孩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們對什麼都不在乎、不顧及、不考慮。因此,學校、家長和社會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教育,幫助他們度過這個危險的年齡段。”   

  同時,丁嵐還想通過新聞媒體真誠的勸説那些沒有報案的受害少女,希望她們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早日到公安機關報案,使這些侵害自己的犯罪嫌疑人得到應有的嚴懲。現警方正在積極地尋找被害人和全力抓捕輪姦團夥的其他犯罪嫌疑人。 〔相關報道〕

青少年犯罪案例鏈結  
  為偷朋友手機 16歲少年設下“溫柔陷阱”

  “我真沒想到,他竟會偷我的手機,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16歲少年田某為盜取同行者王女士手機設下“溫柔陷阱”,列車乘警識破陰謀後,家住北京的王女士昨天對乘警説了這樣一番話。      

  田某家住重慶市,7月份被人騙到金州搞傳銷,結識了同樣被人騙至金州的北京人王女士。兩個人做了一段時間傳銷後,沒掙一分錢,他們深知是被人騙了,便決定一起回家。8月7日晚,二人從金州站登上了大連至北京的T227次列車。      

  上車後,田某無意間發現王某挂在胸前的手機很漂亮,心中暗想,這樣空手回家太丟人了,如果拿着這樣一部手機回家也算氣派,賊心隨之而起。為了取得王女士的信任,他先是買了一袋瓜子給王女士,後見王女士穿的衣服有點單薄,便脫下自己的上衣給王女士披上。披上了衣服的王女士立刻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一邊嗑着瓜子,一邊與田某閒談,情意綿綿,不知不覺中竟睡着了。田某見有機可乘,便慢慢地將王女士挂在胸前的手機摘下,趁上廁所之機,將手機放在廁所窗的外邊,然後若無其事地趴在桌上裝睡。      

  列車行至大石橋站時,王女士發現手機不見了,遂向乘警報案。乘警通過走訪摸底排查,認定田某嫌疑最大,遂對其進行審查。經過3個小時的審查,田某終於交待了作案經過,當他領着乘警到廁所取手機時,在列車的顛簸中手機早已掉到了車外。據該車乘警介紹,在對田某審查期間,王女士多次找乘警,説肯定搞錯了,田某是我的好朋友,他絕對不能偷我的手機。 〔更多〕

閒散未成年人約有上千萬 五條忠告送給家長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統計和調查後認為,中國目前至少有約1000萬閒散未成年人,而這一群體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主要發源地。調查從三個方面分析了閒散青少年犯罪的主因。他們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經濟狀況普遍較差,其中文盲率達13.9%,經濟困難的家庭約佔25%;很多家長教育方式不當;在學校裏,由於大班現象突出,一個老師無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此很難發現和解決問題;社會環境對他們也有影響,調查顯示,35.2%的閒散未成年犯來自城鄉接合部,這裡的中低層次娛樂場所成為滋生違法犯罪的“溫床”。  

  北京市未成年犯罪管教所調研室主任王成江、管區長崔正義憑藉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經驗,對家長們提出五條忠告:   

  一,家長和孩子做朋友,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坦誠地和孩子探討問題、解決問題。   

  二,關心孩子的活動情況、交友情況,適當地給予指導。   

  三,以身作則引導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發泄不滿,否則將直接影響孩子對社會的看法。   
  四,多給孩子健康成長方面的教育,其中最主要內容之一是性教育,要加以適當引導。
 
  五,離婚或正準備離婚的父母不要拿孩子出氣。 〔詳細報道〕
                  (來源:大連晚報、新商報、半島晨報  編輯:煒薇)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及新華網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新華通訊社版權所有,
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電話:86-411-2495894
廣告:86-411-2484374 2484294 2484547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製作單位:新訊社大連信息諮詢中心  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