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大連頻道專題報道           
 
 

           零關稅衝擊 大連農業路在何方

    7月22日下午,泰國商務部長阿迪塞波塔拉米抵連次日,便親率40多家泰國大米、果蔬商“探營”金三角糧食市場。當晚,3.4萬噸泰國香米如願簽約大連,揭開了泰國香米首次大規模進軍北方市場的序幕。同時,素以“水果之鄉”聞名的泰國也將矛頭指向了大連的果蔬市場。

  “泰國非常看好大連的果蔬消費市場,10月1日以後,泰國對大連果蔬市場的出口將佔泰國對華總出口量的10%。”泰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商務領事潘美華曾直言不諱地説。

  而據大連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對大連市食用農産品質量安全情況進行的調查研究表明,大連食用農産品質量安全仍有隱患。部分農民使用高毒禁用農藥或超劑量使用限用農藥,不科學地使用抗菌藥物和違禁藥物等問題依然存在。

  隨着加入“WTO”和農業市場的進一步放開,面對即將打響的“農業貿易大戰”和零關稅衝擊,大連農業應更多地增強危機意識,依據“協會+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走“組織化、實體化、産業化”之路,練好“內功”,力拓市場。

 

泰國大米、果蔬在連咄咄逼人  
  在泰商挺進大連市場全程中,泰國商務部長阿迪塞波塔拉米留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月22日下午,阿迪塞波塔拉米抵連次日,便親率40多家泰國大米、果蔬商“探營”金三角糧食市場。一國部長充當産品形象大使,令記者為之一震。當晚,在中泰大米合同簽字儀式上,阿迪塞波塔拉米再次親臨現場,3.4萬噸泰國香米如願簽約大連,揭開了泰國香米首次大規模進軍北方市場的序幕。   

  與此同時,泰國農産品的大連攻略不僅僅限於大米出口,素以“水果之鄉”聞名的泰國又將矛頭指向了大連的果蔬市場,並借力10月1日後中泰果蔬零關稅的貿易互惠政策,將大批量地出口山竹、榴蓮、荔枝等熱帶水果。 〔詳細報道〕

大連農産品仍有質量隱患  
  大連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日前對大連食用農産品質量安全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大連市食用農産品質量安全有喜有憂。   

  目前,大連共有36家企業生産的71種産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佔遼寧省綠色食品産品總數的55%,形成了“綠晨”牌綠色蔬菜、“礎明”牌綠色食品豬肉、“咯咯噠”牌綠色食品雞蛋等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品牌産品。但調查發現,我市食用農産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仍有部分農民使用高毒禁用農藥或超劑量使用限用農藥,一些禽畜飼養戶在防病、治病過程中,不科學地使用抗菌藥物和違禁藥物,在飼料中隨意加大藥物添加量,造成肉類食品質量安全上的隱患,有的農産品經營業戶擅自張挂“無公害”、“綠色食品”字樣的標牌,使消費者真假難辨。

  大連市人大常委會第七次主任會議強調,要嚴厲打擊和取締黑屠宰點、黑加工點,杜絕病、死豬禽流入市場,嚴肅查處藥殘超標的蔬菜、肉蛋等農産品市場銷售,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對飼料、農藥、化肥的監管力度,從源頭上確保農産品的質量安全。

參與競合 “反搶”海外市場  
  從金三角市場泰國香米銷量直線上升,到近一段時間國産熱帶水果價格紛紛隨泰國水果跳水……中泰農産品交鋒已初露端倪。對此,大連市農發局局長張榮傑認為,隨着泰國農産品價格的降低,勢必會造成一部分購買力的轉移,大連農業應該更多地增強危機意識,做好應對措施。

  令人驚喜的是,雖然中泰零關稅協議簽署不到兩個月,大連農業已有了強烈的危機感,並正在籌劃實施如何參與國際競爭,反搶海外市場…… 大連糧王:要競爭更要競合 從加入WTO到成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農産品經歷了一輪緊似一輪的衝擊。在面對衝擊所帶來的陣痛的同時,人們漸漸懂得,要競爭更要競合。

  大連女糧王、東方農莊總經理趙君坦言,作為最高端市場的對手,此次泰國香米大舉進攻大連乃至東北市場,必然會對國産稻米形成衝擊,這是毋庸置疑的。〔詳細報道〕
                    

“協會+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助推大連農業  
  市場連着專業技術研究協會,協會連着公司,公司連着基地,基地連着農戶,結果等於什麼?——等於27個鄉鎮1萬多戶農民會員的共同體;等於累計引進、示範、選育、推廣特種稻新品種216個,十數次獲全國、省部級金獎;等於出口日韓優質米、香米13920噸,收入3340萬元;等於帶領農戶發展鮮食玉米,産生經濟效益5400萬元;等於幫助農民增收5162萬元,扶貧困難戶1160戶,使761戶脫貧。這是大連市一個新型的農村民間科技合作組織普蘭店市特種糧研究協會10年發展作出的回答。

  大連市普蘭店的做法受到國家、省、市有關部門的肯定,在全國推廣。今年4月,它被評為大連市惟一的“全國星火計劃先進集體”。

  組織化:發展農業技術的重要途徑……〔詳細報道〕

                   (來源:大連日報 大連晚報 新商報  編輯:夏富炎)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及新華網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新華通訊社版權所有,
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電話:86-411-2495894
廣告:86-411-2484374 2484294 2484547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製作單位:新訊社大連信息諮詢中心  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