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大連頻道專題報道           
 
 

         體會千年文化 秦兵馬俑亮相大連

    秦始皇兵馬俑堪稱世人矚目的國寶級文物。從8月1日起,濱城市民也有幸在家門口一睹這些文物的風采。上午9時30分,秦始皇兵馬俑大型國寶文物展大連展在大連市人民文化俱樂部拉開帷幕。

  此次是秦始皇兵馬俑首次在國內舉行大型巡迴展,之前已在成都、貴陽、杭州、蘇州、哈爾濱、長春、瀋陽舉行過展覽。大連站的展覽經陜西省文物局、大連市文管辦批准,由大連市文化局等協辦。現場可以看到有“青銅之冠”美譽的銅車馬(複製品)、木質戰車(模型)、陶馬(複製品)及秦陵出土文物、兵馬俑坑出土的青銅兵器和一些建築構件,秦兵馬俑出土的陶質兵俑中有將軍俑、軍吏俑、立射俑、跪射俑等,造型多樣,各具特色。

 
兵馬俑展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觀
一位繪畫愛好者正在勾勒馬俑造型
一位女士在欣賞跪射俑
銅車馬(複製品)

兵馬俑展覽盛況空前  
  此次秦兵馬俑全國巡展在國內外尚屬首次,來大連展出的85件文物,均是秦兵馬俑博物館考古發掘29年來的精品,其數量之多、品種之全、價值之高,堪稱歷次兵馬俑展之最。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姿態各異的兵俑精品:大將軍俑、軍吏俑、鎧甲武士俑、戰袍武士俑、立射俑、騎兵俑……可謂群英薈萃。此次展出的百戲俑是西安秦俑博物館僅有的3件百戲俑中的一件,其製作工藝與兵馬俑基本相同,但髮型、服飾的風格卻與兵馬俑截然不同,百戲俑是秦代宮廷娛樂生活的生動寫照。

  此次展出的文物中,青銅鼎是現存最重的秦鼎,重212公斤,是秦陵中的祭器。大將軍俑高1.96米,是現已出土的3件大將軍俑中的一件。

  這是大連市大型文藝演出場所文化俱樂部第一次舉行的文物展覽活動,所以俱樂部從裏到外都要重新布局,特別是第一次舉行展覽活動就是一個大型的國家級的展覽,更需格外小心、重視,運抵人民文化俱樂部的85件組的展品都是我國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園出土的文物精品,破損一個文物的一小角都將對文物、國人“説不過去”,所以,俱樂部和其他主辦方在展品的運輸、布展、保衛工作上可以稱得上是“小心翼翼”,以防出現漏洞。所以這次展覽與其他展覽不同的是布展的時間要格外長,大約需要4天左右時間。

  此次巡展已歷經六站,依次為:貴陽、成都、杭州、蘇州、哈爾濱、長春,巡展每至一地,均引起強烈反響,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參觀者目前已至220萬人。

展覽展現恢弘氣勢  
  整個展覽將使用現代化聲、光、電手段,力圖展現“秦帝國”輝煌。

  全展覽共分為三個展廳:一號廳陳列兵俑,中懸秦始皇畫像,在燈光映襯下顯示出秦代“勇士”的威嚴。“勸君何不帶吳鉤,連取關山十五州”——置身秦俑之中,相信這樣的情懷您也會産生。二號廳陳列秦車馬,車馬前後兩挂,凡12匹馬,此次展出的為複製品。所以展出複製品,是因為原品為國家文物總局明令不準出館文物。三號廳展出箭簇等文物。

  全展在燈光的映襯下,以秦兵馬俑為主體,以其所代表的秦文化為主題,結合史料與文物,詳悉秦帝國短命的根源,再現秦始皇陵的氣勢恢弘,揭示雄起於西戎的秦人的歷史與文化。   全展共分為三個部分:秦的崛起與統一六國;秦始皇與兵馬俑;短命的秦帝國。

  展覽形式將採用純美展覽和具有感染力的可復原景觀式展覽,輔以必要文字説明、地圖、圖版、模型、錄像等材料,布展具有系統性、生動性及時代特徵,最大限度地向觀眾傳達文物本身所攜帶文化信息。

兵馬俑的發現者楊志發  
  國家級大型文物展——《秦始皇兵馬俑大型國寶文物展》於8月1日在市人民文化俱樂部開展,着實讓濱城人民在家門口就過了一把觀賞始皇帝陵園文物之癮。2001年9月,筆者曾到西安目睹過“世界第八大歷史奇觀”的秦始皇兵馬俑,並有幸與它的發現者——楊志發老人有一面之緣。

  沒有到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之前就聽説它的發現者是一個西安郊區的農民,這與通常古物、文物最早發現者是考古學家、考古專家大相徑庭。我就對兵馬俑的發現及其發現者産生了極大的興趣。 〔詳細報道〕

張佔民與兵馬俑  
  在秦皇陵兵馬俑館初識張佔民,便覺他有些古相,一篷濃密的鬍鬚,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一派沉穩之氣,似和兵馬俑有相通之處,儘管他上着一件絳紅色西服,下着一條牛仔褲,頭戴一頂運動帽,但給人的感覺仍很古典,這可能源於他的陜西口音。1974年陜西省臨潼縣西楊村的幾個農民,為解決吃水問題,用幾把镢頭掘出了一個世界奇蹟——秦皇陵兵馬俑。隨後,這個叫張佔民的陜西人,於西北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參與了秦俑坑的發掘與研究。我經朋友介紹認識張佔民是2001年,時年他早已任了秦皇陵考古隊隊長。

  張佔民大概天生就該考古,他和秦俑是“同鄉”已責無旁貸,他又在秦俑昭然於世的歷史時刻與之相遇怕是命中註定要天降大任於斯了。二十多年來,他和那些真人般大小的陶俑成了老相識,張佔民憑它們的表情、姿態、及着裝就能判斷此俑在軍中司什麼職。從一號俑坑走向二號俑坑,他也像在自己家,從西屋走進東屋,我跟着他入秦皇陵兵馬俑館,就像去他家做客了。〔詳細報道〕              (來源:大連日報、大連晚報  編輯:煒薇)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及新華網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新華通訊社版權所有,
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電話:86-411-2495894
廣告:86-411-2484374 2484294 2484547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製作單位:新訊社大連信息諮詢中心  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