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半島新聞 | 焦點網談 | 北方明珠 | 大連風情 | 政府在線 | 浪漫之都 | 社長信箱 | 大連人物

新 華 網 檢 索
 
讓人把話説完
還是少玩虛的吧!
開心尤須小心
為啥不交底?
站在一米之外,看你
獻上關愛之心
僅有號召是不夠的
向娃娃學習
依法抗非 建法制文明
 
 

兵馬俑的發現者楊志發
 
  新華網大連頻道 (2003-08-06 13:35) 來源:大連晚報
 

  新華網大連頻道8月6日電 國家級大型文物展——《秦始皇兵馬俑大型國寶文物展》於8月1日在市人民文化俱樂部開展,展出國寶——兵馬俑的原件、模型、複製品80余件組,着實讓濱城人民在家門口就過了一把觀賞始皇帝陵園文物之癮。2001年9月,筆者曾到西安目睹過“世界第八大歷史奇觀”的秦始皇兵馬俑,並有幸與它的發現者——楊志發老人有一面之緣。

  沒有到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之前就聽説它的發現者是一個西安郊區的農民,這與通常古物、文物最早發現者是考古學家、考古專家大相徑庭。我就對兵馬俑的發現及其發現者産生了極大的興趣。

  我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講解員那裏得知,兵馬俑是1974年3月楊志發在與同村的本家兄弟打井時偶然發現的。因為深埋了2000多年的兵馬俑彩陶被掘出後氧化,鮮艷的色彩瞬間變成灰色,光華的表層也迅速崩裂、脫落,見此他們中有人以為驚怒了神靈,跪倒在地連連叩拜,並逃離現場。楊志發不愧是生長在歷代古都的具有一定文物意識的現代農民,當即用平板車將挖出的陶片和俑頭連夜運到縣文化館。文化館館長的確是個行家,判斷他們拉來的陶片和俑頭是2000多年前的文物,萬分驚喜,立即收下文物,並摸遍全身,找到相當於自己一個月工資的30多元人民幣交給楊家兄弟作為獎酬。30元錢對於貧窮的楊志發兄弟來説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然而老實厚道的楊家兄弟回村後卻將其如數交給生産隊長。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歷史奇觀”的西安兵馬俑早已蜚聲海內外,吸引無數中外游客,為陜西省帶來滾滾財源。忠厚老實的楊志發兄弟卻不邀功,不向政府索要獎金和待遇,20多年一直在下河村當農民,住在自己家的土屋裏,並始終為自己曾為全村人謀了福利而滿足了20多年。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首站到西安參觀兵馬俑,並提出要會見發現“世界第八大歷史奇觀”的人。陜西省政府才立即將楊志發請出來,換上新衣服去見克林頓。克林頓盛讚楊志發,並請楊志發為他簽名留念。正在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楊志發不肯簽名,急壞了在場的工作人員。一問才知道,楊志發沒讀過書,不會寫字。最後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楊志發在簽名本上畫三個小圓圈。克林頓看著三個小圓圈幽默地説:“這真不簡單。在中國的土地上打了一個圈就打出了個世界奇觀,真應該請你去我們美國多打幾個圈。”

  此後,陜西省省長指示派專人教授楊志發寫字。經過幾個月的苦練,楊志發簽字便頗具韻味了。現如今,楊志發的功績得到政府的肯定,並被任命為兵馬俑博物館名譽館長,月薪8000元人民幣。年逾古稀的楊志發每月在館內坐館半天,為中外游人簽名。 那天我太想見到這位忠厚、善良、樸實的中國農民品格的代表楊志發老人了。也許是天意,楊志發那天正巧坐館。因為他年紀大了,耳朵有些背。我走近老人在他耳邊説:“我是從咱們國家大公雞版圖上公雞嘴尖那個叫大連的地方來的。你老對咱國家和人民的貢獻太大了,今天能見到你真是太幸運了。我十分渴望和您老照張相,做個永久的紀念。”楊志發老人欣然同意。

  我與楊志發老人雖僅一面之緣,但令我終生難忘。老人骨子裏所透着的忠厚、善良、樸實的性情和不貪慕錢財的品格令我永遠敬佩。(丁晨曦)

                                      編輯/煒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打印本稿 發表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刊登的新華社及新華網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新華通訊社版權所有,
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電話:86-411-2495894
廣告:86-411-2484374 2484294 2484547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大連信息諮詢中心  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