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卓越産品 鑄造強大産業鏈
“沈飛民機”大步邁向世界民機製造C位
12月4日,漸入隆冬的寒冷天氣難掩中航沈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沈飛民機)熱火朝天的生産場面,一股熱浪撲面而來,讓記者感受到的是久違的壯觀勞動景象。
卓越産品,空客A220飛機機體結構中國生産基地
走進沈飛民機40廠,這個全球民機結構部件單體産值最大的車間裏,一條生産線上260名工人正在進行民機5大核心結構部件即前機身、中機身、後桶段、艙門和尾錐的裝配工作。
“這是A220飛機剛下線的前機身,這是正在裝配的中機身……目前,我們這個廠裏産品能組裝30架客機機身。”沈飛民機40廠廠長劉國林向記者解釋道。沿着佔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生産廠行走,顯得略為擁擠。
“這5個大部件,是按照最嚴苛的國際標準進行組裝的,技術要求特別高。其中,外形輪廓工差要求達到百分之毫米級,可謂毫釐之差。”劉國林介紹説。上百套工裝齊上陣,從密密麻麻的鑽孔,到密密麻麻的液壓管路鋪設,每個環節每個工藝都要求精準到極限,因為這是客機製造的安全保障。在這個生産廠,記者見識了世界最先進的鑽鉚機器人,不僅讓鑽孔、锪窩、注膠、注釘、鉚接5個動作一氣呵成,還是國內唯一可實現180度裝配的設備,自動鑽鉚設備綜合效率(OEE)實現75%,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裡呈現的是高端製造特點,精湛的技術、先進的設備與工匠精神的完美結合,成就了強大的製造能力。此外,因為我們實現了高速率下大規模生産,也讓沈飛民機成為國內機體結構件製造的頂尖級企業。”談及企業發展成就,劉國林充滿了自豪。
在40廠榮譽榜上,記者看到了A220産品獲得了多個榮譽獎盃和證書。沈飛民機在世界民機製造領域佔據着重要位置。
沈飛民機董事長鄧玉東(後背中間)與供應商簽訂合作協議
擁有“靈魂”,成就中國頂級民機製造商
40廠的隔壁是35廠,這是生産中國大飛機結構部件現場,與40廠一樣的熱火朝天。
“今年我們C919結構部件訂單高於往年,工人加班加點屬於常態。”35廠廠長宋英山向記者介紹道。在佔地面積達3.6萬平方米的生産廠區,一樣擺滿了産品及半成品。
沈飛民機35廠工藝、質量、工人正在討論C919産品裝配方案
“我們這裡為C919配套生産後機身前段、發動機吊挂、垂直尾翼等産品;為C909配套尾段、無線電架等産品。目前,我們正在為C929研發産品。其中發動機吊挂被評為遼寧省製造業單項冠軍。”
沈飛民機40廠A220裝配生産現場
民機設計與製造是公認的高技術密集型企業,能否擁有自主技術、是否深度參與民機研製,標誌着一個主機配套企業能否走得更遠。沈飛民機從成立起就把技術視為企業生命,不斷尋找技術創新發展各種路徑,讓企業在行業底氣十足。特別是2008年與空客深度合作,參與國際風險合作項目,歷經10餘年挖掘了邁向高質量發展技術的“第一桶金”。
從成立至今,沈飛民機一直堅持技術創新,企業先後獲得國家專利近200項,其中發明專利超過了百項,獲得省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近20項。企業也因此積累了厚實的技術經驗,形成了自己優秀的研發體系。
因為技術加持,沈飛民機一躍成為中國民機機體結構研製設計製造一體化引領者。
打造優秀體系,進軍全球民機製造高地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2024年5G工廠名錄》進行公示,沈飛民機赫然入列,成為遼寧省唯一被認證的企業,沈飛民機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加速新業態、新模式形成。
“向智能製造進軍,在新一輪産業競爭中搶佔發展先機,全面進軍全球民機製造高地,助力遼沈全面振興,這是我們鑄造強大發展底盤的戰略布局。用優秀製造體系助推企業邁向發展的新高度,沈飛民機正在積極行動。”接受記者採訪時,沈飛民機董事長鄧玉東充滿激情地説。
航空製造是“現代工業之花”,全球重要民機機體結構製造商沈飛民機,不斷展示着遼沈地區航空産業鏈鏈主的擔當,聚焦為顧客創造價值,服務於國家戰略,不斷在技術創新中提升核心競爭力,在不斷構建堅強的産業鏈中創造更大價值,沈飛民機跨步前行,高歌猛進。
打造從設計、市場、銷售到研發、製造、物流一體化的數字系統,加強供應鏈數智協同能力;全面補鏈強鏈,整合市場份額、技術優勢、運營團隊、資金資源,實現産業鏈轉型升級;不斷加強自主創新能力,讓企業更有深度和厚度,沈飛民機先進製造體系建設邁出更堅實腳步。
吸引先進複合材料、大型蒙皮製造、表面處理、特種工藝等20余家製造企業進入瀋陽,帶動航空物流、配送、檢驗檢測、工業設計等産業在瀋陽發展,沈飛民機正在構造帶有本土化特色、面向全球的供應鏈生態系統。
“實現産業鏈——生態鏈——價值鏈的超越,以卓越産品捍衛國産大飛機研製主力軍和民用航空産業鏈重要一環的地位,融入世界邁向全球民機製造高地!”展望企業未來,鄧玉東信心滿滿。
今年,沈飛民機訂單、銷售收入均有望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利潤指標將大幅攀升。(記者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