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9/23 10:46:02
來源:遼寧日報

遼寧港口群依託自然稟賦,精心規劃物流網絡——暢通“北糧南運”大通道

字體:

遼寧港口群依託自然稟賦,精心規劃物流網絡——

暢通“北糧南運”大通道

大型船舶停靠大連港散糧碼頭自動化卸船泊位。記者王榮琦 攝

在營口港糧食碼頭,大批裝載玉米的卡車正在排隊等待裝船。記者楊靖岫 攝

每年,産自黑龍江、吉林、遼寧以及內蒙古的糧食,通過精心規劃的物流網絡,持續不斷地流向廣東、浙江、四川等糧食需求旺盛的南方地區,這一壯觀的糧食流通現象被形象地稱為“北糧南運”。

遼寧,作為連接東北與南方市場最近的出海門戶,其地位在“北糧南運”中尤為重要。據統計,每年約有60%至70%的糧食從這裡通過海運方式向南輸送,使遼寧成為這一糧食流通大動脈上的關鍵節點。

連日來,本報記者深入營口港、大連港、錦州港、盤錦港、丹東港,進行了一系列實地探訪,親身體驗糧食從內陸到海港的順暢轉運過程,見證遼寧作為糧食出海樞紐的強勁動力與高效運作能力。

營口港:開闢新航線  讓“北糧”更具競爭力

中秋節期間,位於營口市鲅魚圈區渤海之濱的遼港控股(營口)有限公司糧食分公司碼頭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員正抓緊組織生産、保養設備,為即將到來的“北糧南運”高峰期做足準備。

營口港位於遼東半島中部,西臨渤海、遼東灣,是距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地區最近的出海口,坐擁8個糧食裝卸泊位和3條鐵路運糧專線,糧食中轉量長期位居北方港口之首,成為“北糧南運”的主樞紐港和東北地區最大的糧食集散中心。

“以前,營口港‘北糧南運’長江航線最遠至湖北宜昌。今年,我們開闢了新航線,最遠到達重慶,向西南腹地延伸了660多公里。”營口港糧食公司貨運部副經理楊軍&&。自今年5月開通重慶新航線以來,已有7艘船舶走此航線運糧。目前,營口港“北糧南運”海運航線最遠至湛江,走長江水路最遠至重慶。

物産中大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糧化部負責人徐超靖告訴記者,公司從黑龍江佳木斯地區採購玉米,先通過鐵路方式發運至營口港,再通過海船運輸至長江口南通港,在南通港進行駁載後江運至重慶果園港。

大連港:開啟“班列+班輪”甩挂滾裝跨海貨運新模式

9月16日,在大連港散糧碼頭的糧食泊位邊,一列列特製的敞頂集裝箱班列緩緩駛入。與傳統的封閉式集裝箱不同,它們頂部開放,便於糧食直接裝卸。

大連港現有5個糧食泊位,其中專業化糧食泊位2個,晝夜最大裝船能力為3萬噸,最大卸船能力為2萬噸,最大靠泊能力達10萬噸級,年總通過能力為983萬噸;擁有糧食鐵路專用線4條,晝夜鐵路最大接卸能力為2萬噸,公路最大接卸能力達2000噸。

長期以來,傳統物流模式和運輸載體的限製成為制約“北糧南運”的瓶頸。大連港創新採用敞頂箱糧食貨物“班列+班輪”甩挂滾裝運輸新模式。敞頂箱作為一種尺寸較大的集裝箱,具有裝卸快捷、減少貨損、節省人力等優勢。滾裝車拖盤甩挂方式裝船作業則是直接將敞頂箱點對點地甩挂在客滾船上,解決了傳統運輸方式中操作環節多、耗費時間長等問題,成功實現東北糧食首次以鐵路敞頂箱甩挂滾裝作業方式完成跨海運輸。

“這種運輸模式將東北糧油等優質商品運送到華東地區的時間可由過去的10天壓縮到5天。”遼港集團大連港客運總公司副總經理張耕&&。

“班列+班輪”甩挂滾裝新模式整合了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甩挂運輸、客滾運輸等多方優勢,周轉速度快、運輸質量高、物流成本低,為東北腹地糧食的集疏運提供了全新的物流選擇。

錦州港:連續23年蟬聯“中國內貿糧中轉第一大港”

9月15日,錦州港糧食碼頭上,幾艘萬噸級糧船正在緊張作業,每艘貨輪同時由四五台門機負責裝卸。

作為東北陸海新通道門戶港,錦州港是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地區糧食南運的主要出海口。截至去年,錦州港已連續23年蟬聯“內貿散糧中轉第一大港”,堪稱“北糧南運”的風向標。隨着今年秋糧收穫季節的到來,錦州港“北糧南運”工作即將步入高峰期,大量來自遼寧西部、吉林中西部、黑龍江西部、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糧食將在這裡下海,運往南方。

為避免糧食集港高峰期出現倉容緊張等情況,今年,錦州港簽下港口倉儲合作庫15家,擴展港口糧食倉容約150萬噸。同時,不斷提升作業效率與現場管理水平,確保“北糧南運”糧食在港中轉高效順暢。

記者注意到,港內矗立着大量高達50米的筒倉,用於糧食的短期存儲。傳統的入倉方式會使糧食從倉頂入口經傳送裝置傾瀉而下,易造成顆粒破損。為進一步降低破損率,錦州港在倉內設置了40米高的旋轉式溜槽,讓糧食如坐滑梯般勻速平穩入倉,這一改進使糧食破損率有效控制在2‰以內。

盤錦港:新建物流園 為“北糧南運”增添生力軍

9月15日,在位於盤錦遼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盤錦港糧食碼頭,一艘4.6萬噸、主要運輸大豆的貨船已經停靠。

距離碼頭不遠處,多個淡藍色屋頂的廠房已經建成,這是於2022年11月開工建設的京糧盤錦港糧食物流産業園項目。截至今年6月,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完成,預計年內投産。項目建成後,具備糧食收購、集並、儲存和裝船運輸功能,靜態存儲能力達12萬噸,年可周轉糧食100萬噸以上。

目前,當地已建成29個泊位,投入使用21個,糧食年通過能力超過1000萬噸。開通了16條常態化內貿集裝箱班輪航線,基本覆蓋大連、唐山、上海、寧波、連雲港、泉州、福州等國內沿海地區。同時,開通至雲貴川、東南沿海糧食通道,盤錦港“北糧南運”及進口糧食轉運配套體系日趨完善。2024年1月至7月,盤錦港完成糧食吞吐量255.9萬噸,同比增長8.7%。

丹東港:“套泊熱接+減載移泊”模式提高作業效率

連日來,糧食船舶接續到達丹東港,糧食生産作業高峰頻現。丹東港散糧碼頭分公司與生産調度指揮中心強化溝通協調,在糧食船舶“套泊熱接”作業模式的基礎上,開啟“套泊熱接+減載移泊”作業新模式,大幅提高了泊位利用率,縮短了船舶靠泊時間。

丹東港是我國沿海最北端的國際貿易商港和東北地區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優勢為“北糧南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丹東港以3個7萬噸級專業糧食碼頭自動化糧食裝卸系統為&&,擁有大型筒倉、平倉等先進綜合配套設施以及火車糧食裝卸線和多個卸糧坑,日均接卸能力達10萬噸。

前幾日,兩艘7萬噸大豆船舶相繼到港。作業過程中,丹東港發揮糧食泊位和13^#泊位跨泊作業效率高的優勢,搶卸先靠泊的“卡斯特”輪,及時調整“阿拉提”輪泊位,實現一進一出無縫銜接。此種模式使糧食碼頭保持滿負荷運轉,縮短了船舶在錨地的等待時間,最終“卡斯特”輪比計劃提前6小時、“阿拉提”輪比計劃提前8小時完成卸船。

今年以來,丹東港散糧碼頭分公司聚焦系統性效率提升,發揮自動化硬體優勢,不斷深挖碼頭潛能、釋放碼頭效能,重點圍繞提升作業效率、提高泊位運行能力,組織生産部門持續攻堅,以一流的港口服務為打造世界一流強港添磚加瓦。(記者 王榮琦 佟利德 白復海 張霖)

【糾錯】 【責任編輯:關溪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