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瀋陽8月23日電(記者丁非白)18日以來,遼寧省西部地區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其中葫蘆島地區的綏中縣、建昌縣等多地出現險情。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錦州車務段楊樹灣站的幹部職工冒着洪水,安全轉移了66名村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服務宗旨。
20日10時,屋外大雨滂沱,裹挾着陣陣雷聲。“這雨要是這麼下,估計很快就要發大水了。”望著窗外的大雨,楊樹灣站站長宋玉偉皺緊了眉頭。
楊樹灣站坐落於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楊樹灣子鄉,是錦州車務段管內的一座四等小站,已經整整建站50年。
宋玉偉環視了一下屋內説:“現在雨特別大,我看用不了多久,顧家屯就要被淹了。車站地勢比較高,洪水一時半會兒上不來,我打算把村民們集中到車站來,保證他們的安全,咱們幾個成立個臨時黨小組,研究一下這件事,請各位發表意見。”
“我同意!”
“我同意!”
……
大家迅速達成一致,短短5分鐘的臨時黨小組會,吹響了全力救助受災村民的集結號,他們按照分工,分頭去召集村民、採購食物。
雨天路滑,宋玉偉一路上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他完全顧不上滿身泥土和渾身酸痛。
當宋玉偉帶領村民們回到車站時,車站已一片漆黑。
原來,就在宋玉偉去召集村民不久,洪水沖毀了車站附近的設備設施,車站陷入斷網斷電斷水的困境。這場暴雨來得如此迅疾猛烈,水勢上漲如此之快,遠遠超出了大家的預想。
宋玉偉掏出了手機想和單位取得&&,但是暴雨導致通訊中斷,根本&&不上。
“快試試座機!”抱着一絲希望,宋玉偉撥通了單位的電話,還未等到回音,電話聽筒中響起了“嘟嘟嘟”的聲音。
宋玉偉迅速組織職工,將車站有限空間利用起來,安排大家打地鋪,把僅有的床位讓給老人和孩子,他們還把車站所有的食物集中在一起,宋玉偉根據人數做好食物和飲水分配。
就在宋玉偉組織村民開展緊急自救、等待救援的時候,遠在300多公里外,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公司辦公大樓燈火通明。從水害發生伊始,瀋陽局集團公司就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錦州車務段、錦州工務段等單位,購買食品、藥品、飲用水等物資。然而,通訊中斷、道路中斷,前方情況不明,物資無法送達。
“錦州工務段現已查明可以開行軌道車,繞行魏塔線,前往楊樹灣站。”好消息傳來,整個指揮中心都雀躍起來。
錦州工務段軌道車班組立即準備就緒。“前方路況不明,找經驗豐富的司機和線路工跟車,把無人機都帶上,確保安全萬無一失。”
隨後,由車間幹部、經驗豐富的軌道車司機、熟悉現場情況的線路工等18名錦州工務段職工組成的先鋒隊,乘坐57456次軌道車冒着大雨,全力馳援楊樹灣站。
離楊樹灣站越近,災情越嚴重。無人機發揮了極大作用,通過前出飛行探明路況,及時向司機反饋。遇有路況不明的地方,線路工就會下車現場踏查,確保軌道車運行安全。
楊浩是錦州工務段的老工長了,但像這麼大的洪水,在他的印象中還是第一次見。一路上,遇到路況不好的地段他都要踩一踩,看看道路硬度。遇到積水,他都要趟過去,試試水深,確保軌道車可以通過。
在途經一處彎路時,楊浩一腳踩空滾落到路基下,大家手忙腳亂地把他扶起來,疼得他足足坐了五六分鐘才緩過勁兒來,身上也多處淤傷。
隨車的18名職工使用攜帶的鐵鍬,隨時下車進行緊急搶修。他們冒着大雨,在齊腳踝的泥水中,一鍬一鍬清理線路上的泥沙,一塊一塊將石頭移除。就這樣,57456次一路走走停停,原本只需要3個小時的路程,他們足足走了16個小時。
21日9時04分,57456次車組行駛至離楊樹灣站僅有2公里的魏塔線六股河橋時,發現橋下洪水水位逼近梁底,貿然行車可能造成橋體傾覆。車上人員隨即下車對橋梁狀態進行全面檢查,最終車組以5公里時速緩緩駛過大橋。就在車組駛過後,橋下又出現了大面積土石方溜坍。
“好險!”大家驚呼。
9時52分,當57456次抵達楊樹灣站時,村民們爆發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鐵路來人救我們啦!”
從66名村民受困到應急物資安全送達,楊樹灣站4名鐵路工作人員整整堅守了20多個小時,他們責任和擔當守護了66名村民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