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04 09:34:23
來源:瀋陽日報

瀋陽首批6處複合式立體停車場投入使用

字體:

  新增小汽車停車泊位4500余個和公交車泊位340個

  瀋陽首批6處複合式立體停車場投入使用

  瀋陽首批複合式立體停車場投入使用。 李浩攝

  7月3日,隨着瀋陽軟體園停車樓、金山停車樓、白塔河二路停車樓建成並投入運行,標誌着瀋陽首批建設的6處複合式立體停車場全部建成並投入運營,可提供340個公交泊位,滿足30余條公交線路停車需求,為周邊市民新增4500余個小汽車泊位,將有效緩解周邊停車供需矛盾問題,改善提升區域內動靜態整體交通環境。

  在渾南區瀋陽軟體園工作的於列發現單位門口的立體停車樓已建成運營,這讓他感到很“舒服”。“以前每天早上上班,都要提前30多分鐘到單位附近‘搶’車位,要是晚一點車只能停路邊,這回來上班可以從家裏晚出來20多分鐘,再也不用操心去‘搶’車位了。”於列説。

  近年來,瀋陽市緊緊圍繞解決廣大市民“停車難”問題,探索多種建設模式、努力增加泊位供給,聚焦重點停車區域、突破停車頑疾,盤活存量停車資源、提高車位使用效率,讓市民出行更加順心、舒心。5月份以來,瀋陽市相繼完成世紀大廈停車樓、惠民新居公交停車樓、大通湖停車樓等6座複合立體停車樓建設,新增小汽車停車泊位4500余個,有效填補周邊地區車流量大、人員密集區域的停車缺口,還同步提供340個公交車泊位,滿足30余條公交線路停車需求,進一步緩解公交佔路停車帶來的擾民問題,將有效緩解瀋陽市停車難、停車亂問題。

  高效利用公共資源

  打造城市更新的生動樣本

  問題是“靶子”,找準了問題,方能對症下藥。

  據了解,我市老舊小區、産業園區、辦公、醫院、學校等熱點區域,一直存在停車難問題。增加泊位供給,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不過,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區,該如何最大化挖掘潛力滿足市民的停車需要?該如何突破掣肘、騰挪新空間?近年來,瀋陽市努力踐行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深入群眾傾聽“真民意”,堅持問題發現在一線,方案研究在一線,難題解決在一線,真真切切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取經,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實實在在為人民服務。也正因為如此,瀋陽探索到以新發展理念破解“城市病”,以城市更新為抓手,對停車資源重新調整配置,使之更好滿足人們的期望需求、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活用公交場站,就是瀋陽對公共資源精妙利用。

  瀋陽市城鄉建設局交通建設處處長謝宇介紹説:“傳統公交場站多為平面布局形式,存在單車佔用土地多、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低、管理分散成本高等問題,而立體停車樓則單量車佔地規模更小,更加集約利用土地資源,不但管理維護更高效,而且可以實現規模效益。瀋陽新建的6座複合立體停車場,是首次集約化公交場站用地,地面還是停靠公交車,但地上配備了多層小汽車停車樓。”

  軟體園停車樓位於沈本大街東側、宏運路南側,緊鄰國際軟體園,工作日通勤及商務停車供需矛盾突出;同時,項目距離地鐵2號線南延線沈本大道站600米,P+R駐車換乘需求較大。該項目用地面積1.37公頃,總建築面積38224平方米,建築層數為地上6層、地下1層,地面1層設置公交車泊位49個,地下1層及地上2-6層設置小汽車停車泊位967個。項目自6月30日開始,逐層開放投入使用,大幅緩解軟體園辦公集中區停車矛盾。

  用活政策、技能拉滿

  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實現新突破

  活用公交場地,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可實現私家車和公共交通轉乘,符合公交出行良性誘導的努力方向。一般公交停車場附近都是公共交通始發站或重要交通樞紐,有多路公交車方便轉乘。人們把車子停到公交停車場,很快就能坐上公交車,二者銜接起來毫無障礙,可謂無縫對接。世紀大廈站P+R停車樓的建成啟用,市民可以採取私家車換乘地鐵的方式進入中心城區,既緩解中心城區的交通擁堵,又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是全國首個利用有軌電車停車場上蓋空間建設的一體換乘樞紐項目,也是遼寧省規模最大的鋼結構停車樓建築,共計泊位996個。

  謝宇介紹説:“立體停車樓針對周邊短時商務出行等需求,採取按小時收費,提升停車泊位周轉率。針對周邊小區居民、辦公通勤等停車需求等長時停車,執行全天候、夜間、日間等不同形式的月租卡、季租卡及年租卡進行惠民收費。對早、晚通勤出行採取乘坐地鐵進入市中心的停車用戶,執行優惠收費價格。針對使用快充設備進行充電的新能源車輛,依據單次車輛的充電電量,執行階梯式停車優惠策略。”

  據介紹,下一步瀋陽在增加停車泊位供給、強化停車秩序管理的同時,持續完善升級“好停車”&&功能,在年底前將使公共停車泊位數量達到18萬個,並同步共享至高德、騰訊等互聯網地圖,讓瀋陽市民通過手機就可得到便利服務,最大程度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記者 於海)

【糾錯】 【責任編輯:唐曉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