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瀋陽6月10日電(記者丁非白)地處“遼西走廊”要衝之地的遼寧省錦州市,積極踐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深入挖掘“遼西走廊”文化內涵,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創新打造“遼西走廊”文化旅游品牌,一批兼具文化底蘊和優美風光的旅游目的地成為廣大游客首選。
錦繡之州,兼具傍海廊道、大凌河廊道
“遼西走廊”是中國四大民族走廊(河西走廊、藏彝走廊、南嶺走廊、遼西走廊)之一,是連接東北與關內各地的重要通道。歷史上,“遼西走廊”是多种經濟成分並存、多民族雜居、多種文化因素薈萃的經濟、文化和民族交融之地,在中國疆域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遼西走廊”以遼西區域命名,遼西是人文地理學概念,大體指醫巫閭山以西、七老圖山以東、燕山以北、西拉木倫河以南的區域範圍,處於遼寧、河北、內蒙古三省區的交界處,是東北與中原的連接部位。長期研究“遼西走廊”的渤海大學教授劉丹&&,遼西區域內河流與山脈交錯,山脈和大海之間,歷史上形成了兩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廊道,即穿行於山谷之間的大凌河廊道和蜿蜒於山海之間的傍海廊道,總稱為“遼西走廊”。
劉丹説,錦州地處“遼西走廊”要衝,自古就是商賈雲集,兵家必爭之地,並且錦州是沿海文化與大凌河文明的交融地,是唯一一個既有傍海廊道、又有大凌河廊道的城市。
沉浸“遼西走廊”:傳承文化遺産 打造旅游品牌
“遼西走廊”是一條典型的“詩書之路”,從出土資料與文獻記載來看,禮、樂、詩、書、儒學、佛教等偏重精神、文化的內容成為遼西走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介質。
從交流物品的文化屬性看,遼西走廊更側重於文化、精神層面。這可以從諸多事例加以説明:紅山文化的玉器屬於精神層面,玉以通神;三燕時期,佛教從遼西走廊傳到朝鮮半島;契丹東丹王耶律倍到中原購書,在閭山建讀書堂;金人佔領汴京,把大量中原典籍運往金都,“典章文物盡入於金”。
劉丹説,“遼西走廊”文化遺産資源眾多,類型豐富,是打造線性民族文化旅游産業的重要區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同時遼西走廊也是一條極具開發利用價值的“文化遺産廊道”。
據介紹,遼西走廊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産包括,以鴿子洞遺址、查海遺址、牛河梁遺址為代表的古遺址,以奉國寺、北鎮廟、廣濟寺古建築群、興城古城、九門口長城為代表的古建築,以及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遼沈戰役革命烈士紀念館、白老虎屯戰鬥遺址、梁士英捨身炸地堡遺址為代表的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此外,遼西走廊非物質文化遺産包括民間文學、民間舞蹈、民間音樂、民間美術、傳統手工藝、傳統體育等。
錦州市高度重視“遺産廊道”開發利用,正積極打造線性文化遺産旅游,包括文明起源之旅、契丹遼文化之旅、長城文化之旅、鎮山文化之旅。
深入挖掘遼西走廊文化內涵 推出經典研學旅行線路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期間,錦州深入挖掘遼西走廊文化內涵,充分發揮錦州奉國寺等重要文物古跡遺址的陣地作用,整合全市文旅資源,探索開發了遼西走廊研學旅行線路,對外發布了傍海廊道之旅、遼西故道之旅、古塔尋蹤之旅三條經典研學旅行線路,並為域內20家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授牌。
本次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揭牌及研學旅行線路發布是繼錦州2023年牽頭聯合秦皇島、承德、赤峰及阜新、朝陽、葫蘆島等城市組建遼西走廊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城市聯盟、舉辦首屆“遼西走廊歷史文化講壇”後,深入開展遼西走廊文化研究工作的又一舉措。
據介紹,傍海廊道之旅通過游覽筆架山(島)了解潮汐常識、筆架山天橋成因、陸連島地質學知識,參觀筆架山(島)古建築群學習中國古建築知識,聆聽筆架山傳説,通過趕海認知海洋生物。游客從一路濱海風光再到濕地保護區,盡情欣賞魚蝦戲水、候鳥翱翔,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見證荒蕪灘塗轉變為綠葦紅灘,深入解讀為什麼濕地會被稱為“地球之腎”。
在遼西故道之旅,游客走入遼西故道,感受錦州的獨特文化氣質和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見證我國古代遺存最大的佛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單檐木構建築——義縣奉國寺,見證開鑿於北魏太和23年,具有1500多年歷史文化,被譽為中國北方石窟造像藝術寶庫的——萬佛堂石窟,見證晚中生代熱河生物群大量珍稀化石,見證大棘城文化遺址等,深刻了解關於遼代古建築修復、古代政治形態演變,以及民族遷移融合的古老歷史文化。
錦州現存遼金時期古塔13座,在古塔尋蹤之旅中,游客通過實地研學現存的古建築,以“遼代古塔出現與發展的歷史背景”,解讀古塔建築所包含的文化交流過程及背後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脈絡,培養研學者歷史時空觀念,從史料和古塔建築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實證精神對待歷史與現實問題,提高審美能力和對藝術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