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2/18 14:15:05
來源:新華網

從舊倉庫到新書房——瀋陽“城市書房”提升文化溫度

字體:

  穿過明亮的玻璃大廳,拾級而上,便進入了一片室內森林,靠窗而坐,在瀋陽市大東區時代文倉城市書房裏徜徉書海,是瀋陽市民陳怡穎的愜意時光,“坐在這裡看書,別有一番意境”。

  如果不是書房外的中央廣場上保留著一段舊時的鐵路線,停靠著一輛充滿歷史感的蒸汽火車頭,少有人知,這座將時尚與文藝融為一體的城市書房,曾是東貿庫的一間舊倉庫。“東貿庫始建於1950年,是瀋陽現存建設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用倉儲建築群。” 瀋陽市大東區文旅局局長佟彥慧説。

  近年來,瀋陽市依託歷史建築的文化底蘊,將閒置資産打造為公共文化空間,力求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人為本,承載城市記憶的老廠房被注入歷史、工業、科技等元素,打造成新的文化地標。截至今年7月,瀋陽市已建成26座書房、120間書屋,總藏書達81.37萬冊,累計接待讀者超千萬人次。

  走進時代文倉城市書房,5500平方米綜合性的文化空間內,依然保留了當年倉庫的“骨骼”。超高的房屋舉架,上方是裸露于外墻的木桁架,與空中棧道平行交錯,下方則是整齊的書架、綠色盎然的植物迷宮,共同構成多層次的空間結構。這裡還有沉浸式閱讀太空艙、文倉小劇場和精品咖啡館等,業態多元豐富。

  時代文倉城市書房相關負責人王子琦介紹,這裡已成為瀋陽熱門打卡地,也喚醒了很多“老瀋陽”的工業記憶。“爺爺一輩是工廠工人,給我講過許多老廠房的故事。” 陳怡穎説,“廠房過去儲存著物資和糧食,現在是知識和精神食糧的寶庫。”

  在瀋陽市吶喊書店,市民在閱讀書籍。新華社記者武江民 攝

  在瀋陽這座老工業基地,一大批老廠房、老建築正在依託城市更新“重生”,在延續歷史遺光的同時,蘊含著新的文化活力。

  在和平區,由鍋爐房改造的吶喊書店隱匿在一座老舊小區內;在渾南區,廢舊廠房“煥新顏”變成了莫子山書房,特色檯燈、充電寶、輪椅等擦亮“服務讀者”名片;在鐵西區,奉天記憶書房仍保留著老車間的紅磚結構和老物件,訴説著工業文化的故事……

  偌大的舊倉庫、陳年的老廠房、黝黑的鍋爐房,這些曾經與瀋陽共同走過的“老朋友”,經過城市更新改造,煥發出新的生機。(記者劉藝淳、武江民)

【糾錯】 【責任編輯:唐曉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