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瀋陽9月21日電(趙卓)“看到”道路前方有工人作業,車輛自動減速,方向盤向左調整方向,自動避障後重新上路;發現被幾輛大卡車“包圍”後,車輛自動加速換道,平穩駛向前方;過紅綠燈、轉彎、調頭更是不在話下,宛如車技嫻熟的“老司機”……在瀋陽沈北路、蒲平路、大望街、虎石&&大街合圍形成的“四橫五縱”路網區域內,記者乘坐百度L4級無人駕駛智能車,實地感受了一把科技的魅力。
在華晨寶馬大東工廠,記者看到一排排新能源汽車整齊地停在太陽能電池板下面。一直以來,華晨寶馬大東工廠在數字化、可持續和精益生産等方面按照寶馬全球最新和最高標準建造,17.9萬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系統助力寶馬實現“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綠電模式。截至2022年底,大東區工業企業光伏分佈式發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47兆瓦,實現了多種資源循環利用。
瀋陽大東區因車而興,産業底蘊深厚。我國第一輛國産民生牌載重汽車、第一輛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産權的中華牌轎車,以及寶馬中國第一輛國産轎車都是從大東區駛出。如今大東區緊緊把握住新舊動能轉換的風口,瞄準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新賽道,借助元宇宙、大數據、雲計算、5G等技術,加快實施東北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商用區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的核心承載區建設,推動汽車産業向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大東區委書記李剛&&:“未來,大東區將分階段完成智慧路網全覆蓋,建成市級車路雲一體化生態系統,並通過瀋陽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生態園區建設,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生態的迭代優化。同時充分借助京沈合作的契機,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特別是自動駕駛商用化進程,全面推廣車路雲一體化‘中國方案’在大東、在瀋陽的落地實踐,打造具有瀋陽特色的場景運營模式,打造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先行先試範本,為智慧遼寧、數字東北建設貢獻重要力量。”
“聰明”的車駛向“智慧”的路
智能網聯交通作為汽車與信息通信技術等多産業融合發展的新興産業,在時下已成為全球汽車産業技術變革和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和戰略制高點,也成為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汽車強國建設的戰略選擇。
在國務院《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與國家發改委《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的推動之下,隨着5G和智能網聯技術迅速推廣,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接受度逐漸增高,智能網&&統在汽車産業內的裝配率將在2025年達到83%,出貨量將增至2490萬台,複合年均增長率16.1%,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帶來的不僅是汽車産業的變革,更催生了無數以汽車為載體的“新賽道”。這條新賽道上,大東區先行先試,善作善成,大力推動“車、路、雲、網、圖”融合發展。
截至目前,大東區已建成智慧公交線路22公里,並打造了全長17.5公里的L4級開放式測試道路,支持高級別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應用、運營等。該道路沿途有機關、高校、企業、廠區等不同場景,在道路上部署智能網聯道路設施包含攝像機感知系統、雷達感知系統、信號燈感知系統、C-V2X通信系統、邊緣計算系統等,並通過路網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全面增強道路感知能力、數據獲取能力、智能網聯應用能力,實現由普通城市道路到智慧城市道路的提升。
除了記者乘坐的百度Robotaxi,大東區智慧公交項目還選取了“汽車城專線”作為改造路線,構建“車、路、雲”協同的V2X車聯網應用環境。結合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部署C-V2X網絡、路側感知單元、公交站&升級改造、綜合管理&&等基礎設施;開放測試道路里程達到22千米,改造公交車輛11&,完成城市路網車聯網服務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統能力升級;打造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場,並實現智慧公交示範運營等場景。
完備的場景、優良的測試應用環境,吸引大量創新企業在瀋陽落地生根。2023年大東區與國內領先的北京亦莊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共同組建了瀋陽車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瀋陽車網公司負責運營和招商的瀋陽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生態園區內,記者看到這裡已經匯聚了百度、雲控智行、華為智能網聯雲創新中心、科大訊飛産業加速中心等智能網聯汽車頭部企業30余家,這為本地汽車産業向智能網聯轉型升級構建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實時的雲、可靠的網、精確的圖,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正在大東區變為現實。
大東區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張悅告訴記者:“2023年內大東區將建成100公里智慧道路,到2025年覆蓋大東全域101平方公里、2027年在全市推廣到300平方公里,下一步,我們還將推出東中街—龍之夢旅游觀光等5個智能化商用場景,促進無人智能駕駛公交、售賣、清潔車等走進普通市民生活。”
前瞻布局搶佔新能源新賽道
衝壓、焊裝、涂裝、總裝……走進華晨寶馬大東工廠生産車間,工人們正在操作各類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總裝線上一輛輛純電動BMWiX3與普通燃油X3實現完全共線,以50多秒一台的速度下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已達25.6%。2023年上半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量234.1萬輛,其中出口新能源汽車53.4萬輛。
6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發展空間十分廣闊。要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進一步優化産業布局,加強動力電池系統、新型底盤架構、智能駕駛體系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統籌國內國際資源開發利用,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構建“車能路雲”融合發展的産業生態,提升全産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和綠色發展水平。
攻克新技術、搶佔新賽道、培育新動能。多年來大東區紮實推動汽車産業發展,去年,寶馬iX3純電動車産車6.4萬輛,同比增長42.7%;敏能蓄電池盒産量持續增長,産值2.6億元,同比增長336%。
在發展電動車的基礎上,大東區還聚焦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着力打造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核心承載區,引進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鏈“鏈主”企業億華通,儲備了投資2億元的上海攀業氫能車輛、2億元的佛山中科潤谷智慧能源、1億元的上海神力氫燃料電池生産基地等30余個汽車零部件及氫能産業重點項目。
“大東區是瀋陽打造東北氫燃料電池汽車第一城的核心承載區。目前,我們正在規劃建設佔地50萬平方米的氫能示範産業園,年內將建成全市首座加氫站,力爭實現20輛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試運行。同時,年內將投放氫能共享單車2000輛,打造全省首個氫能應用場景。2024年上半年,計劃召開首屆瀋陽氫能産業國際大會。到2025年,計劃建設加氫站10座以上,物流、環衛、公交、通勤等場景氫燃料電池汽車突破1000輛。”大東區副區長陳兆春對記者&&。
瀋陽-歐盟經濟開發區加速升級
大東正全力打造的東北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商用區,坐落在瀋陽-歐盟經濟開發區內。瀋陽-歐盟經濟開發區,是2006年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核認定、省政府批准設立的,是國家級綠色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全市首個千億産業集群。
開發區汽車産業優勢明顯,目前形成了以華晨寶馬、上通北盛等整車製造企業為龍頭,德科斯米爾、法雷奧、延鋒座椅、福耀玻璃等百餘家國際知名零部件企業為支撐的千億級産業集群。其中,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大東工廠)成長為千億級整車工廠,2022年産值達1620.8億元,同比增長12.3%;産車39.5萬輛,同比增長8.1%;新能源汽車産值255.2億元、産車7.8萬輛。
今年,普林澤智能化鉸鏈生産線、德凱檢測檢驗基地、福耀汽車玻璃鍍膜生産線等7個整車及零部件項目落地,投資1.3億元的聖祥新能源充電樁項目開工,華通RDC寶馬東北進口零部件轉運中心投入運營。值得一提的是,瀋陽市首個汽車零部件外資企業總部——德科斯米爾中國區總部落戶大東,已成長為全省首家年産值突破6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企業。
“自2017年起,瀋陽-歐盟經濟開發區在省級開發區綜合考核中始終保持第一。近年來,開發區獲批了國家級綠色園區、遼寧省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等榮譽稱號,擁有華晨寶馬、上汽通用北盛兩家國際知名車企,以及德科斯米爾、福耀玻璃等一批高端零部件製造企業,汽車産業成為全省首個千億産業集群,並正在向兩千億體量升級。在此基礎上,我們全力推動開發區創新提升,加快發展航空航天、智能網聯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人形倣真服務機器人等新興産業,加速建設智能網聯大廈、瀋陽都市工業産業園等重大項目,積極推動開發區向國家級開發區邁進。”大東區委常委、副區長張悅對記者&&。
此外,瀋陽-歐盟經濟開發區還積極發揮寶馬大東工廠5G場景應用示範引領作用,鼓勵重點企業參與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實施智能工廠、數字車間、數字化生産線等智能升級項目。今年上半年,開發區獲批遼寧省“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試點示範項目,這將助推5G網絡建設及多個領域的融合場景應用落地。
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瀋陽-歐盟經濟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17.0億元,同比增長15.2%;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059.3億元,同比增長21.9%,其中汽車整車産值936.8億元,同比增長21.4%;固定資産投資44.5億元,同比下降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