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進入全國文化遺産大省行列
2023-06-20 10:31:08 星期二 來源: 遼寧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保護傳承利用並進 彰顯遼寧文化底蘊

遼寧進入全國文化遺産大省行列

  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木雕藝術品“太陽鳥”、我國舊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唯一完整捕魚工具——骨魚叉、見證明朝在遼東長城沿線實行軍政一體化管理的“定遼左衛鎮撫印”銅印……連日來,正在瀋陽博物館舉辦的“七星合耀——瀋陽現代化都市圈歷史華章”展,247件珍貴文物生動講述都市圈內七市一區的“前世今生”。

  今年4月,瀋陽現代化都市圈內的31家博物館、紀念館共同發起成立了瀋陽現代化都市圈博物館聯盟,致力于挖掘、擴大瀋陽現代化都市圈的歷史文化影響力。

  近年來,我省文物保護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投入超6億元資金重點完成了世界遺産地、石窟寺、革命文物、工業遺産、軍營不可移動文物等100余項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工程,出臺《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堅持文物保護傳承利用並進,大力彰顯遼寧文化底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我省文物保護工作已逐步走上規范化、法制化軌道,進入全國文化遺産大省行列。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公布名錄的各類文物遺跡24115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産地6處,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02處,革命文物遺跡825處,主要工業遺産161項(其中全國工業遺産保護名錄地21處)。全省現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7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4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0個。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公園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連旅順口區成為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12個縣入選國家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備案博物館125家,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6家。全省各類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共收藏可移動文物405248件/套(1618095單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311件/套(3070單件)。命名燕北邊塞(朝陽)文化生態保護區、遼東(撫順)文化生態保護區2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在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我省注重挖掘文物資源內涵,推動文物“活”起來、“火”起來。

  積極策劃博物館展覽展示。“又見大唐——精品書畫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和合中國”“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係列展覽”等特展主題展,不僅成為一個個國家級精品展,而且社會反響熱烈。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遼寧段)建設圍繞“四大功能區”和“五大建設工程”,規劃共97個項目,獲批2022年度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項配套資金2.35億元,在全國15個長城沿線省份中,獲得立項和資金額度最多。

  圍繞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等學術主題,深入推進以紅山文化為重點的地域特色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全國“首屆紅山文化論壇”和“首屆長城文化發展論壇”成功舉辦,“紅山社會文明化進程研究”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營口金牛山遺址、朝陽牛河梁遺址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

  聚焦紅色資源,持續研究、闡釋、宣傳“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徵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等核心紅色資源價值,建設紅色旅遊A級景區59個,策劃推廣1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5條紅色旅遊主題線路入選全國“建黨百年百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4家紅色主題博物館(紀念館)入選國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記者 王笑梅)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舒
遼寧新聞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61112970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