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聚焦開放創新 加速産業轉型
2023-02-28 08:34:48 星期二 來源: 遼寧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丹東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力爭“三年行動”開好局起好步——

聚焦開放創新 加速産業轉型

在曙光汽車集團黃海新能源生産基地總裝車間 ,工人們正在進行車輛裝配。 艾立朕 攝

丹東阿爾卑斯電子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派繁忙。本報記者 蔡曉華 攝

丹東優耐特紡織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本報記者 蔡曉華 攝

  2月的遼東春寒料峭,但一個個生産車間和項目建設卻熱火朝天。抓生産、上項目、促投資,新年伊始,丹東各地以首戰即決戰的勁頭,吹響了奮力奪取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年首季“開門紅”的集結號。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我省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首戰之年。丹東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面提振發展信心,有效釋放經濟活力,着力補齊“四個短板”,紮實做好“六項重點工作”,推動開放型城市、創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設再上新&階,為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首戰告捷作出積極貢獻。

  融入開放大格局 建設振興新前沿

  1月29日,丹東市與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能建裝配式建築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就深化拓展央地合作、加強高水平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進行深入交流,並達成廣泛共識。2月2日,在遼寧省陜西商會企業家走進丹東招商座談會現場,丹東市工信局和各縣(市)區、經濟區分別進行項目推介,與商會企業家互動交流。

  開年就爭先、開局就決戰、起步就衝刺,丹東市上下緊盯“抓進度、促成果、有突破”目標,爭分奪秒抓好項目建設主線任務,狠抓各項任務落實。

  新的一年,丹東繼續堅持科技招商引領,圍繞“12+30”條産業鏈延鏈補鏈強鏈,開展産業招商,引進上下游優質項目,補強産業鏈薄弱環節。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圍繞優勢産業、互市貿易等靶向招商、精準招商。加強與廣東産融、華為集團及在外遼寧商會、産業協會合作,開展以商招商、&&招商。加強與央企總部高位對接合作,壯大國企國資。加強與日韓合作,拓寬外資招商渠道。力爭全年內外資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

  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眼界,丹東主動融入全省對外開放發展格局。搶抓丹東港口岸擴大開放新機遇,找準丹東港在遼寧港口群中定位,積極承接吉林向南開放戰略,重點圍繞大東港區擴大開放,建立完善聯檢系統,升級改造大東港區礦石、散雜貨、通用泊位6個,推進貨主碼頭項目,全面提升港口綜合開放能力,加快融入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綠色港口、智慧港口;推動丹東口岸綜合貨運樞紐等4個客貨樞紐項目建設,新區大橋口岸查驗設施通過驗收,放大港口集聚效應、協同效應。抓好臨港産業升級,加快互市貿易創新發展,大東溝互貿區通關運營,丹東港互貿區通過驗收,國門灣互貿區轉型發展,重點培育國門灣科技五金城、東北亞邊貿城等互市貿易商品二級交易市場,備案合作社及落地加工企業突破100家;啟動臨港物流園區起步區建設,打造糧食、建材、冷鏈等産業園,培育一批臨港産業集群。抓好港城建設,提升改造東港舊城區治理等城市更新項目,加快推進三灣水庫東港輸水管網、環城燃氣管網等項目,進一步優化城區功能布局,促進港城能級躍升。

  加強區域合作共建,深度融入東北東部綠色經濟帶和遼寧“一圈一帶兩區”發展格局,深化與揚州對口合作,推進文化旅游、特色農業、裝備製造等互補性強的産業有效對接,加快跨區域物流業發展,共建人力資源供需交流合作&&。

  加快科技創新 打造發展引擎

  春風浩蕩,沉寂一個冬天的土地甦醒了。在丹東振興經濟開發區,各個施工現場和生産車間傳來陣陣機器轟鳴,奏響春天蓬勃的樂章。

  眼下,振興經濟開發區在建的新農利合項目(一期)、易斯特中子發生器項目、金鼎壓縮機項目、長隆機械改擴建項目等10個項目正在加緊施工,78家入駐企業開工復産,一片繁忙。今年,振興經濟開發區計劃推進實施項目28個,總投資額65.22億元;引進內資力爭增長15%,達到8億元。

  將園區作為工業經濟的主戰場、項目建設的主陣地、産業聚集的主載體、企業發展的主&&、創新驅動的主引擎。年初以來,丹東市大力推進“五項工程”,打造“體制機制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空間布局優化、主導産業明確、産業加速集聚”的園區發展新格局。今年,丹東將啟動前陽精細化工産業園電力專供、污水處理、道路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東港海洋經濟園、鳳城科技成果轉化園、合作區現代電子信息科技園、高新區智能製造和高端裝備製造園等專業化園區建設,持續培育百億級、50億級産業集群,新建工業項目入園率達到75%,推動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産值及工業固定資産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把園區打造成工業強市主陣地。

  堅持創新生態、創新&&、創新人才“三位一體”推進,丹東持續放大“丹東現象”效應,將科技創新作為振興發展的戰略支撐。今年,丹東繼續加快創新&&建設,堅定不移創建國家高新區,實施育成中心提升工程,加快遼寧儀器儀表重點實驗室、半導體設備中試基地、汽車增壓器中試基地、新亞智能製造中試孵化産業園建設。深入實施“揭榜挂帥”“賽馬”機制,新建市級以上實質性産學研聯盟、專業技術創新中心各10個。開展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30戶、高新技術企業15戶、雛鷹瞪羚企業10戶。大力實施“鴨綠江英才計劃”和“萬名學子留丹來丹”專項行動,擴大“帶土移植”成果,加大創新創業團隊、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引進,構建讓人才安心、安身、安業的良好生態。

  不斷提升製造業競爭力,丹東積極推進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持續開展“百企百億技改提升行動”,滾動實施技改項目100個,帶動工業固定資産投資突破90億元。同時,做深農産品加工産業鏈,建設種業、漁業、畜禽、果蔬、優質糧油五大原料基地,打造糧食綜合産業園。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持20戶重點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培育“小升規”“規升巨”企業24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戶。

  聚力綠色發展 提升幸福指數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事關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大局。

  日前,2022年全省各市空氣質量和城市水環境質量排名新鮮出爐,丹東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城市水環境質量還是第一!

  厚植“丹東藍”“丹東綠”,新的一年,丹東將持續優化環境質量,全力抓好中央及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入推進污染防治,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化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治理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4.5%。強化水源地風險源動態管理,推進城市水源地上移工程,縣級以上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加快黃海(丹東段)綜合治理,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0%。強化土壤污染源頭管控和污染地塊監管,推動地下水水質持續向好。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深做實林長制、河湖長制,加速實施綠滿遼寧、水潤遼寧丹東項目,建成綠色礦山10座,落實海洋生態保護,建好遼東地區“綠肺”“水塔”,打造更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體驗場景。

  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加快推進鳳城、寬甸綠色經濟區建設,探索開展生態系統生産總值評價,推動傳統産業綠色轉型,形成特色農産品、中藥材和林業經濟等優勢産業集群,培育“鴨綠江”“鳳城藍莓”地理標誌品牌;開發森林生態旅游,打造省級以上森林康養基地2個。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推動19.5萬畝國儲林項目獲批,爭取寬甸169萬畝碳匯林納入林業碳匯交易&&,建設林業碳匯示範基地5個。支持東港市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鳳城市廟溝及寬甸愛河抽水蓄能電站、振安區綠碳循環産業園等投資20億元以上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建設,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不斷提升廣大農民幸福指數,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步伐,統籌改善農村路、水、電、氣、通信和物流等基礎設施條件,改造農村飲水工程116項,治理河道114公里,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70公里,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8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創建省級美麗宜居村80個,推動村莊“一時美”變“持久美”,“局部美”變“全域美”。(記者 蔡曉華)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曉瑭
遼寧新聞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6411294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