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不可遺忘的“東方奧斯維辛”——走進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
2021-10-23 11:26:46 星期六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一個年輕人遞出的兩根黃瓜、一張舍命傳遞的逃生地圖、一張寫著自家地址的紙條……這些都讓曾被關押在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的戰俘終生難忘。走進曾有著“東方奧斯維辛”之稱的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一片蒼白和灰色的記憶中,仍流傳著患難中的溫情故事。

  一封信揭開塵封歷史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個名為“奉天幸存戰俘聯誼會”的組織。會員約瑟夫·皮塔克和其他同伴一樣,對自己那段戰俘經歷刻骨銘心。1992年10月,他向美國駐瀋陽總領事館發來一封求助信,説自己二戰期間曾在日軍設立的“奉天俘虜收容所”有過痛苦的戰俘經歷,希望有生之年能回到瀋陽的戰俘營遺址看一看。

  美國駐瀋陽總領事館接到信後,安排當時的領事助理楊競負責搜尋這座戰俘營。經過多次查閱資料、實地尋訪,1993年底,楊競終于在瀋陽市大東區找到了戰俘營舊址。

  圖為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石碑。 受訪者供圖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成為日本發動對外侵略擴張的物資生産基地。為進一步維係戰爭需要,日本人從在太平洋戰場上俘獲的盟軍戰俘中,選出從事過機械加工、機械制造等具有技術工作經驗的戰俘,把他們押往瀋陽,關押在戰俘營,派送到日本人的工廠裏從事勞役,以緩解日本四處派兵、擴大侵略范圍而造成的人力財力吃緊狀況。”瀋陽市檔案館原館長荊紹福説。

  2007年,當年的戰俘羅伯特·布朗曾回到戰俘營舊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用“糟糕透頂”來形容那段經歷。“食品匱乏,藥品奇缺,天氣寒冷,戰友們一個個倒了下去;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低溫下,墓地都無法挖掘,屍體就被放在營房旁邊的小屋,直到春天才被埋葬。”

  2013年5月18日,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正式開館,這段塵封多年的歷史也從此展現在世人面前。受訪者供圖

  這裏的苦難難以想像

  陰森森的日軍看守所、蒼白的戰俘營醫院、高聳的鍋爐房煙囪、刻滿了在戰俘營中死去的盟軍官兵姓名的“死難者碑墻”……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是迄今為止日本在海外佔領地設立的戰俘營中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從1942年11月11日至1945年8月15日,這裏共關押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等國戰俘2000多名。

  圖為戰俘名單墻。 受訪者供圖

  據荊紹福介紹,戰俘在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期間不但要從事繁重的勞役,還要忍受各種非人的懲罰。“饑寒交迫的戰俘挨打挨罵是家常便飯,日軍還會採用壓腸子、敲肋骨和膝蓋等手段,蹂躪戰俘肉體。”

  遼寧省檔案館館藏的一份1946年2月15日《澳軍向國民政府提列的東北日本戰犯名單》,記載了澳軍方面詳細陳述“奉天俘虜收容所”的日本看守虐待澳軍戰俘的犯罪事實。

  在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戰俘威廉·克裏斯蒂·沃特克、巴頓·富蘭克林·品森和馬康·弗蒂爾用鉛筆創作了上百幅表現戰俘勞作和生活的漫畫,成為那段鮮為人知歷史的珍貴見證。

  這些漫畫的復制品成為陳列館珍藏展示的一部分。在馬康·弗蒂爾的一幅漫畫裏,兩名瘦骨嶙峋的戰俘,一個在摘向日葵的籽,一個在地上挖野菜。他在畫上寫道:戰俘們在尋找一切可以吃的東西。

  盟軍戰俘在這裏受到殘酷奴役,人的尊嚴蕩然無存。長時間的關押中,日軍在戰俘營的暴行從未間斷,長期的虐待和極端惡劣的生存條件,造成戰俘死亡率高達16%。

  圖為復原的戰俘營場景。 受訪者供圖

  跨越國界的患難情誼

  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見證了人道主義受到的肆意踐踏,也見證了中國工友與外國戰俘之間的患難情誼。

  “266”是美國老兵尼爾·加格裏阿諾在戰俘營裏的號碼,當時為戰俘營工作的學徒工李立水也只記得這個號碼,並不知道這個美國戰俘的名字。266號每次看到李立水都會衝著他微笑,有時還打著“OK”的手勢。李立水對這個大高個、長臉的美國兵印象很深。

  一天,李立水從一輛拉菜車上拿了幾根黃瓜,回頭看到編號266的戰俘正眼巴巴地看著他。李立水想都沒想就拿了兩根黃瓜扔了過去,266號心領神會,立即把黃瓜藏在了工作臺下面,衝李立水點了點頭。

  在戰後的時間裏,李立水幾乎忘記了黃瓜和266號,直到2002年有美國記者採訪李立水,他才隨口講出了那段故事。第二年,老兵尼爾·加格裏阿諾托人給李立水捎來自己的近照和一封信,信上寫著:我就是266號,那段經歷恍如昨日。

  美國國務院授予李立水一張表揚證書,上面寫著:為表彰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對關押在中國瀋陽奉天戰俘營美國戰俘的協助,美國政府和人民將銘記你們的人道和勇氣,因為只有那些勇敢和真摯的朋友才會冒生命危險去協助美國戰俘。

  圖為陳列館展廳內展出的葛慶余的照片和寫有地址的紙條。 新華社記者 于也童 攝

  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講解員程楊告訴記者,同戰俘一起勞役的中國工友高德純,曾幫助3名戰俘獲得了逃跑可用的地圖。在被日軍發覺後,高德純遭受了日軍嚴刑審訊,並以“反滿抗日”的罪名被判處了10年徒刑。在日本工廠做工的葛慶余曾幫助美軍戰俘偷軸承換糧食,他和美國戰俘肯·塔沃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將外界的戰事消息告訴戰俘們,葛慶余還曾留給肯·塔沃自己家的地址。肯·塔沃曾説“這些給了我和其他戰俘頑強活下去的勇氣”。

  如今,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已成為日軍關押和殘害盟軍戰俘、中國與美英等盟軍並肩作戰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歷史見證,是教育世人銘記歷史、反對戰爭、珍愛和平的歷史遺跡和重要場所。

總策劃:趙丹平

監制:閔捷

統籌:衛鐵民、劉愷

記者:于也童

視頻:陳夢陽、于也童、蔡湘鑫

編輯:閔捷

新華社對外部、新華社遼寧分社 聯合制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舒
遼寧新聞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61112798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