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

  • 探索地球奧秘 追溯生命起源

    探索地球奧秘 追溯生命起源

    在未來,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將會加強人才隊伍、技術&&等方面的建設,使它更好地為科學研究、為國民經濟、為科學普及傳播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2021年11月20日
  • 劉家富:引領大黃魚産業健康發展

    劉家富:引領大黃魚産業健康發展

    劉家富用30多年時間,投身於大黃魚的人工繁育與資源保護工作,並致力其養殖技術研發,以黃魚産業造福一方百姓。

    2021年11月18日
  • 郭耕:讓野生動物回歸家園

    郭耕:讓野生動物回歸家園

    郭耕,南海子濕地公園麋鹿研究中心從事自然保護教育的科普工作者,麋鹿研究和科普專家,從事動物保護和科普已經三十餘年,曾獲得過多項與科普教育、生態環保有關的獎項。

    2021年11月18日
  • 劉寶元: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安全

    劉寶元: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安全

    目前,實驗室下設四個研究方向,分別是區域土壤侵蝕過程與定量評價、旱地農業提質增效與綠色發展、關鍵帶水土過程與資源利用、脆弱區植被恢復與生態效應。

    2021年11月17日
  • 黃巧雲:土壤與環境微生物學研究

    黃巧雲:土壤與環境微生物學研究

    黃巧雲帶領團隊在湖北大冶等地,開始了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實驗,經過多年的研究利用農業秸稈和微生物菌劑,處理中輕度污染的土壤後,所種生菜中鎘的含量可達到國家食品安全衞生標準。

    2021年11月17日
  • 朱兆良:躬行大地 根植熱土

    朱兆良:躬行大地 根植熱土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為豐富多樣的生物群體提供了生存的環境。近鮐背之年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朱兆良,已從事土壤科研工作六十余載。對學術的熱愛與追求,至今仍未停歇。

    2021年11月15日
  • “沙漠土壤化”的拓荒之路

    “沙漠土壤化”的拓荒之路

    土地沙漠化治理,是道世界級難題,可當力學專家遇見沙漠,竟破譯了沙子向土壤轉換的力學“密碼”。易志堅團隊從植物中提取了一種纖維黏合劑,使沙子可以變成擁有生態力學屬性、具有“萬向結合約束”的土壤。

    2021年11月12日
  • 李銳:扎根黃土高原致力區域水土保持研究50年

    李銳:扎根黃土高原致力區域水土保持研究50年

    水土保持作為一項人類與自然災害作鬥爭的生産活動由來已久,李銳在遙感技術水土保持應用中作出了很大貢獻,提出了全國水土保持監測網絡設計框架,促進了新技術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應用。

    2021年11月08日
  • 科技推進瀕危鳥類 群落組保護新進展

    科技推進瀕危鳥類 群落組保護新進展

    多年來,為了搞清楚褐馬雞的生境特徵、生態習性、活動規律,張正旺和同事們通過多年的野外考察和長期的定點觀察,逐步從生物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的角度,積累了褐馬雞的大量科學資料。

    2021年09月16日
  • 樹木年輪在全球變化生態學中的應用

    樹木年輪在全球變化生態學中的應用

    樹木年輪在全球變化生態學中的應用獲得更長時間尺度的氣候和生態變化信息,是為了認識氣候系統和生態系統的變化規律。而觀測樹木年輪是當前廣泛應用的方法之一。

    2021年08月19日
  • 唐克麗:一生致力土壤侵蝕學科研究

    唐克麗:一生致力土壤侵蝕學科研究

    水土流失影響着人民的生産、生活,也制約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她叫唐克麗,歐亞科學院院士,土壤學家。六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土壤侵蝕和水土保持研究。

    2021年06月01日
  • 山侖:傾盡一生 守護黃土高原

    山侖:傾盡一生 守護黃土高原

    大旱年間,農民顆粒無收、引起饑荒,生活無依無着,苦不堪言。而今有這樣一位院士,用科學武器挑戰"旱魃",在旱地農業領域大展身手,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山侖院士。

    2021年05月12日
  • 以數據監測 助力物種種群保護

    以數據監測 助力物種種群保護

    物種與物種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都是命運共同體,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等於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的基礎。

    2021年05月07日
  • 揭秘全球變暖現象

    揭秘全球變暖現象

    海水升溫,海洋酸化,冰川融化,隨之海平面上升,颶風、暴雨、洪災頻發,海水還可能沿河道倒灌,破壞陸地生態系統。而這些可怕的熱量,正是全球變暖帶來的。

    2021年05月07日
  • 留住藍天碧水 保護生物多樣性

    留住藍天碧水 保護生物多樣性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多樣性不僅可以調節氣候、保持水土、生産有機物,更是直接的為人類提供了食物、工業原料、藥物等等,與人類息息相關。

    2021年03月28日
  • 張小曳院士:探究環境與氣象之間的奧秘

    張小曳院士:探究環境與氣象之間的奧秘

    從拓展氣象服務領域,到支撐霧霾氣象災害防治及應對氣候變化,張小曳院士不斷迎難而上,不斷開拓進取,逐步成為新興、交叉的環境氣象領域排頭兵、帶頭人。

    2021年03月21日
  • 黑土地的守望者

    黑土地的守望者

    保護性耕作減少了土壤擾動,有利於黑土地保護,同時實現了節本增效、農民增收。反哺沃土,是覺醒,更是智慧;保護黑土地、築穩大糧倉目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堅持與努力。

    2020年11月23日
  • 關注植被退化 留下“綠色銀行”

    關注植被退化 留下“綠色銀行”

    植被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有重要影響。

    2020年11月18日
  • 種出一片草地 為生態環境“療傷”

    種出一片草地 為生態環境“療傷”

    人工草地建設是根據牧草的生物學、生態學和群落結構等特點,有計劃地將一部分草地因地制宜地播種多年生或一年生牧草,形成相對穩定的植物群落的一種草地建設方式。

    2020年11月18日
  • 天有可測風雲 數值天氣預報

    天有可測風雲 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天氣預報作為氣象業務的核心科技,被譽為氣象事業的“芯片”,準確的天氣預報,離不開數值預報作為第一依據。

    2020年11月18日

名家風采 MORE

  • 姜中宏

    姜中宏

    中國科學院院士 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

  • 李猷嘉

    李猷嘉

    中國工程院院士、燃氣供應專家

  • 翁史烈

    翁史烈

    中國工程院院士,熱力機械專家

  • 王啟明

    王啟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

  • 李圭白

    李圭白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 傅恒志

    傅恒志

    中國工程院院士 著名冶金與材料學家

  • 徐如人

    徐如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

  • 張履謙

    張履謙

    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與電子技術專家

  • 伍榮生

    伍榮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 大氣科學家

  • 楊叔子

    楊叔子

    中國科學院院士、機械工程專家

  • 楊芙清

    楊芙清

    中國科學院院士 計算機軟體科學家

  • 石鐘慈

    石鐘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研究員

科普中國系列品牌

  • 科技前沿大師談
  • 科學原理一點通
  • 科普融合創作與傳播
  • 智慧女性
  • 智慧農民網絡&&
  • 科學百科
  • 軍事科技前沿
  • 科學為你解疑釋惑
  • 樂享健康
  • 我是科學家
  • 科學答人
  • 科普文創
  • V視快遞
  • 科普中國雲
  • 科普中國網
  • 科普中國頭條創作與推送
  • 科幻空間
  • 科學游戲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