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與海洋

  • 走進天體物理學

    走進天體物理學

    每當談及宇宙的起源,往往需要去思考萬有引力跟宇宙演化的關係,這就涉及到萬有引力的本質問題。隨着航天技術的突飛猛進以及近年來科幻作品掀起的熱潮,使得人們對太空探索的興趣空前高漲。

    2022年03月17日
  • 蔡榮根:引力理論和宇宙學

    蔡榮根:引力理論和宇宙學

    像蔡榮根院士這些理論物理學家,他們正是運用基本理論和計算機模擬等方式,試圖分析觀測到的自然現象,揭示這些自然現象背後的深層次規律。

    2021年11月11日
  • 尋找宇宙的至暗之面

    尋找宇宙的至暗之面

    科學家們認為,暗能量是一種瀰漫於整個宇宙空間的能量,它導致宇宙的加速膨脹。

    2021年09月06日
  • 探索深海利器——“海瞳”相機

    探索深海利器——“海瞳”相機

    “奮鬥者”號與“滄海”號在萬米深海成功開展聯合作業,實現萬米洋底直播,此次直播系統中所應用到的全海深相機便是由吳國俊團隊負責研發製作的。

    2021年08月27日
  • “捕捉宇宙線”叩問世界之謎

    “捕捉宇宙線”叩問世界之謎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工程凝結着中國三代宇宙線研究者的努力和智慧,也象徵着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2021年05月18日
  • 王權:國土資源衛星的應用領域

    王權:國土資源衛星的應用領域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建設,我國的衛星研製與發射能力已步入了世界先進行列,遙感衛星在資源、海洋、氣象和環境減災等方面已具備了一定的業務化服務能力。

    2021年04月15日
  • 劉勇:空間天氣的發展與未來

    劉勇:空間天氣的發展與未來

    空間天氣的變化源頭是太陽活動,太陽上出現的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等劇烈活動,給地球磁層、電離層和中高層大氣,衛星運行和安全,以及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和危害。

    2021年04月11日
  • 劉燁瑤:海底萬米的“奮鬥者”

    劉燁瑤:海底萬米的“奮鬥者”

    2020年11月10日,中國製造的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大平洋的馬裏亞納海溝完成了萬米深潛項目。劉燁瑤是奮鬥者號的副總建造師,專注於潛水器的聲學系統設計領域。

    2021年03月31日
  • 劉燁瑤:揭秘中國載人深潛技術

    劉燁瑤:揭秘中國載人深潛技術

    載人深潛潛水器的自主研製,重重壓力,到訪世界的最深處,不僅僅是對自然邊界的極限探索,更是對材料、水聲通信、精密加工等底層技術的極致追求。

    2021年03月28日
  • 海洋:氣候和天氣的穩定器

    海洋:氣候和天氣的穩定器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2021年氣象日的主題定為:海洋、我們的氣候和天氣。海洋是熱能儲存器,是天氣和氣候的調節器,是人類宜居地球的保障器。

    2021年03月23日
  • 引力波與宇宙起源

    引力波與宇宙起源

    隨着天文學與物理學的交流與融合,快速發展的天體物理學將宇宙推出黑暗,走進人類的研究視野。上海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教授葛先輝,致力於黑洞理論研究,為人類理解黑洞、認識宇宙指明方向。

    2021年03月18日
  • 開發海洋能資源 釋放“藍色能源”潛力

    開發海洋能資源 釋放“藍色能源”潛力

    海洋是孕育人類的搖籃,蘊藏着豐富的食物、無窮的資源,塵封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源。

    2020年06月27日
  • 胡敦欣院士:科研需刻苦鑽研 持之以恒

    胡敦欣院士:科研需刻苦鑽研 持之以恒

    回顧多年的科研歷程,胡敦欣院士分享了他對科研創新的體會。

    2020年06月29日
  • 中國航天追夢歷程

    中國航天追夢歷程

    從“東方紅”躍然於世到“墨子號”飛向太空,還有北斗系統服務全球、“嫦娥四號”傳回世界上第一張月背影像圖……一部新中國的航空航天發展史,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2020年06月22日
  • 探索空間科學的奧秘

    探索空間科學的奧秘

    空間環境的變化被稱為“空間天氣”,太陽耀斑、磁暴、電離層暴、極光活動等都是空間天氣現象。

    2020年06月18日
  • 探索深淵 挺進海底無人區

    探索深淵 挺進海底無人區

    人類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隨着科技不斷進步,海洋探測深度的紀錄一次次被刷新。

    2020年06月14日
  • 緊握航天之鑰 開啟宇宙之門

    緊握航天之鑰 開啟宇宙之門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人從此拉開了探索宇宙奧秘的序幕。

    2020年06月08日
  • 追尋太陽風的蹤跡

    追尋太陽風的蹤跡

    太陽作為地球的能量之源提供了地球大部分能源,它照耀着萬物,促進着生命成長。但太陽活動攜帶巨大的能量和物質,太陽劇烈活動時,會造成地面通訊無法進行、空間衛星失靈,甚至造成地面電網電力中斷。

    2020年04月24日
  • 揭秘北斗系統發展故事

    揭秘北斗系統發展故事

    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啟動北斗系統研製工作,並按“三步走”發展戰略,先有源後無源,先區域後全球,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道路。

    2019年11月13日
  • 丁一匯:識破“天機” 為民造福

    丁一匯:識破“天機” 為民造福

    當厄爾尼諾事件發生時,通過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影響全球天氣氣候。

    2019年10月17日

名家風采 MORE

  • 姜中宏

    姜中宏

    中國科學院院士 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

  • 李猷嘉

    李猷嘉

    中國工程院院士、燃氣供應專家

  • 翁史烈

    翁史烈

    中國工程院院士,熱力機械專家

  • 王啟明

    王啟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

  • 李圭白

    李圭白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 傅恒志

    傅恒志

    中國工程院院士 著名冶金與材料學家

  • 徐如人

    徐如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

  • 張履謙

    張履謙

    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與電子技術專家

  • 伍榮生

    伍榮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 大氣科學家

  • 楊叔子

    楊叔子

    中國科學院院士、機械工程專家

  • 楊芙清

    楊芙清

    中國科學院院士 計算機軟體科學家

  • 石鐘慈

    石鐘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研究員

科普中國系列品牌

  • 科技前沿大師談
  • 科學原理一點通
  • 科普融合創作與傳播
  • 智慧女性
  • 智慧農民網絡&&
  • 科學百科
  • 軍事科技前沿
  • 科學為你解疑釋惑
  • 樂享健康
  • 我是科學家
  • 科學答人
  • 科普文創
  • V視快遞
  • 科普中國雲
  • 科普中國網
  • 科普中國頭條創作與推送
  • 科幻空間
  • 科學游戲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