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研究表明,很多疾病的産生是由於細胞信號轉導通道異常所致。而衝擊波治療作為 “人體代謝宏觀及微觀信息通訊調控工具”,也越發受到醫療界的關注。
2022年03月17日作為學術帶頭人,吳欣娟致力於推動護理技術改革,早在80和90年代,在布加氏綜合症、垂體瘤手術、脊柱側彎術等當時醫院開展的複雜大手術中,都探索出許多創新性措施。
2022年01月14日畢業後,他義無反顧地投身於計算數學研究領域……石鐘慈是個有故事的人。六十多年來,他見證和參與了中國計算數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他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嚴謹的態度奮戰在科研、教學一線,並取得了纍纍碩果。
2021年11月20日“作為一名學者,求索創新是滲透在骨子裏的精神,格物致知是貫穿整個人生的靈魂。”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傅恒志的真實寫照。作為我國老一輩凝固理論與技術研究帶頭人,他被稱為我國鑄造界屈指可數的院士之一,機械工程技術金字塔塔尖上的人物。
2021年11月19日水是生命之源,在國民經濟和環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有這樣一位科學家,其研究成果使我國地下水除鐵除錳技術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圭白。
2021年11月19日從事研究教學60餘年,大氣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伍榮生用“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永不懈怠的鑽研精神,獲得了多項出色的理論研究成果,推動我國大氣科學“風起雲涌”。
2021年11月19日他首開我國無機合成化學課程、建立了無機合成化學博士點及首個無機化學國家重點學科,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專業人才。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分子篩與多孔材料學家——徐如人。
2021年11月19日在長期研究過程中,姜道宏團隊在對油菜菌核病病原菌核盤菌的研究中有了意外發現。2010年,姜道宏團隊從油菜菌核病病原菌核盤菌致病力衰退菌株DT-8中分離鑒定出DNA病毒,這是在真菌中的DNA病毒。
2021年11月18日北斗導航系統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而在北斗導航組網成功的背後則是幾代科研人員的拼搏、汗水和不懈奮鬥,在他們的身上閃耀着寶貴的科學家精神。
2021年11月16日在錢平團隊的努力下,狡猾的塞內卡谷病毒,終於被人類識得廬山真面目,相關致病機制、診斷技術、新型疫苗和綜合防控技術,也很快得以推出,對保障我國生豬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2021年11月15日城市水系統它主要是包括飲用水的供水系統和排水系統,海綿城市的建設,使得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從而緩解城市供水系統的壓力。
2021年11月12日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利用質心繫能量250GeV附近的正負電子對撞産生大量的乾淨希格斯玻色子事例從而精確測量其性質,通過它深入研究電弱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等最基本的科學問題。
2021年11月09日真菌學的材料雖然已經在逐步發現中,莊文穎希望通過自己和科研團隊的努力,讓中國的真菌學研究、中國數量龐大的真菌資源不斷走向應用市場。
2021年11月09日數十年來,她沉浸在自己的研究天地中,在浩瀚的真菌學中通過不斷摸索,將真菌世界中一個個未知物種分類、命名,賦予它們精確的坐標。她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莊文穎。
2021年11月06日將合成的微腔勢阱場引入微腔孤子光頻梳實驗研究,為微腔光頻梳操控提供了新思路,結合微腔光頻梳集成化的特點,將為5G無線通信、激光雷達和高純度微波源等應用開拓新的世界。
2021年11月01日現希格斯玻色子是一個轟動物理學界的大事件,中國科學家也做出了重要貢獻。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其實不僅標誌着“標準模型”的完成,還標誌着尋找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時代的開始。
2021年09月30日湯富酬團隊致力於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探索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生殖細胞與胚胎的表觀遺傳學修飾與基因表達調控的分子機制,這些研究為了解人類自身胚胎發育特徵提供了重要數據。
2021年09月18日大自然提供的藥物合成原材料龐雜繁複,科研人員該從何處着手研究呢?姜雪峰教授選擇從中醫藥材開始研究。近年來,姜雪峰帶領團隊重點研究了兩面針、黃連這兩種藥材,用分子化學方法挖掘中國中醫藥寶藏。
2021年09月18日溫詩鑄是中國摩擦學的開創者和繼承人。他曾對學生説,這個方向老師也不太熟悉,我們只能摸着石頭過河,卻帶着團隊站到了科學研究的國際前沿。
2021年09月17日我國極地科考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考察的裝備也再不斷完善,已經從“抵達南極”走向“研究南極”。從未間斷的極地科考,是卞林根這群科學家們用情懷鑄就的堅實科研基礎。
2021年0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