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

  • 張履謙:履踐謙行 心向藍天

    張履謙:履踐謙行 心向藍天

    回憶起70年前投身中國雷達事業發展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履謙感慨地説道。“雷達是我的一切。” 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是中國雷達技術、電子對抗和航天事業開創者之一,長期致力於我國雷達事業

    2021年11月19日
  • 探索空間環境奧秘 保障航天任務安全

    探索空間環境奧秘 保障航天任務安全

    面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戰略任務,年輕的力量不可或缺。育人傳統下,為青年人才提供更大舞&,讓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也為預報中心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2021年11月10日
  • 致敬百年 航天築夢人 | 第一集:預報護航飛天 書寫育人篇章

    致敬百年 航天築夢人 | 第一集:預報護航飛天 書寫育人篇章

    從太空奏響“東方紅”,到嫦娥攬月而歸、天問征途漫漫;從神舟千年飛天夢,到中國開啟建造空間站的新時代,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推動着空間環境預報事業的進步,預報中心也用精準的預報保障歷次航天任務順利實施。

    2021年10月18日
  • 馳騁天空 逐夢太空

    馳騁天空 逐夢太空

    4月12日是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科技前沿大師談邀請我國首批航天員趙傳東,和大家分享他是何時和飛行領域結緣,以及要成為一名航天員應該具備怎樣的品質。

    2021年04月12日
  • 弘揚航天精神 建設航天強國

    弘揚航天精神 建設航天強國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從東方紅一號到東方紅五號,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中國航天奮發圖強、砥礪奮進,不斷刷新高度,助力國家發展。

    2020年12月04日
  • 探索航空藍海 發展航天事業

    探索航空藍海 發展航天事業

    在漫長歲月中,人類産生了翱翔天空、暢游宇宙的願望。從18世紀的熱氣球開始,到20世紀初第一架飛機完成短暫的首飛,人類的飛行夢才真正實現。經過許多先驅的艱苦努力,航空航天科技得到迅速發展。

    2020年11月12日
  • 張柏楠:因癡迷而走向航天事業之路

    張柏楠:因癡迷而走向航天事業之路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再到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他接過前人的火炬,點亮國人太空夢的未來。他就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伯楠。

    2020年09月28日
  • 走近天文觀測

    走近天文觀測

    從1995年到現在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內,通過空間衛星的觀測,我們發現的係外行星數量已超過4000個,發展非常迅速,意義也十分重大。

    2020年07月20日
  • 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下)

    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下)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座豐碑,同時也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2020年07月16日
  • 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上)

    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上)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中國人從此拉開了探索宇宙奧秘的序幕。

    2020年07月16日
  • 仰望星空 探索宇宙的奧秘

    仰望星空 探索宇宙的奧秘

    2019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來自美國的詹姆斯·皮布爾斯因宇宙學相關研究獲獎,來自瑞士的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因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獲獎。

    2020年04月30日
  • “嫦娥家族”的月球寶藏發現路

    “嫦娥家族”的月球寶藏發現路

    今天,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將帶着我們回顧嫦娥探月工程系列的發展故事,見證我們在月球發現路上留下的每一個腳印。

    2020年04月24日
  • 星海征程——“慧眼”衛星

    星海征程——“慧眼”衛星

    從試運行到正式投入使用,“慧眼”衛星已多次參加了國際空間和地面的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大量觀測數據。

    2019年06月28日
  • 宋黎明研究員:帶你了解“慧眼”衛星的秘密

    宋黎明研究員:帶你了解“慧眼”衛星的秘密

    “慧眼”衛星應用我國科學家首創的直接解調成像方法,在世界現有X射線天文衛星中,具有先進的暗弱變源巡天能力、獨特的多波段快速光變觀測能力等優勢。

    2019年05月08日
  • 楊軍研究員帶你認識氣象衛星

    楊軍研究員帶你認識氣象衛星

    在進行天氣預報的過程中,氣象衛星的數據越來越重要。氣象衛星綜合了氣象和航天領域的高科技,是智慧氣象的一大助手和重要成果之一。

    2019年05月06日
  • 太空實驗:去太空種菜!

    太空實驗:去太空種菜!

    航天器在遠離地球的太空中飛行時,航天器及其內部物體往往處於失重狀態。但是由於受到地球、月球以及其他天體的引力作用,並不完全是零重力。因此,科學家們利用這些特殊的環境,進行醫學、生物學和藥物學等領域的科學研究。

    2019年05月05日
  • 氣象衛星讓風雲變幻可知可感

    氣象衛星讓風雲變幻可知可感

    風雲衛星已經成為氣象預報、災害預警、環境污染監測、森林植被監測、農作物生長監測的堅實後盾。氣象衛星的發明徹底改變了人類觀雲測天、開展氣象預報的方式。

    2019年04月26日
  • 歐陽自遠帶你了解中國的深空探測

    歐陽自遠帶你了解中國的深空探測

    歐陽自遠院士從我國的探月工程講起,介紹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落月過程、遇到的難題以及我國科研人員是如何解決這些難題的。

    2019年04月20日
  • 引力的深淵——黑洞

    引力的深淵——黑洞

    儘管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由於黑洞的引力會吸積物質到它附近,周圍通常都有一個吸積盤環繞。吸積盤非常熱且亮,與黑洞對比明顯,因此可以通過觀測吸積盤來為黑洞拍照。

    2019年04月10日
  • 關於黑洞的這些傳言是真的嗎?

    關於黑洞的這些傳言是真的嗎?

    黑洞,一直是大家關注的一種神秘天體。有人説黑洞是黑色的,有人説黑洞會吞滅地球,有人説黑洞會消失不見。那麼,這些説法是真是假呢?一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説吧。

    2019年04月10日

名家風采 MORE

  • 姜中宏

    姜中宏

    中國科學院院士 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

  • 李猷嘉

    李猷嘉

    中國工程院院士、燃氣供應專家

  • 翁史烈

    翁史烈

    中國工程院院士,熱力機械專家

  • 王啟明

    王啟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

  • 李圭白

    李圭白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 傅恒志

    傅恒志

    中國工程院院士 著名冶金與材料學家

  • 徐如人

    徐如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

  • 張履謙

    張履謙

    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與電子技術專家

  • 伍榮生

    伍榮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 大氣科學家

  • 楊叔子

    楊叔子

    中國科學院院士、機械工程專家

  • 楊芙清

    楊芙清

    中國科學院院士 計算機軟體科學家

  • 石鐘慈

    石鐘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研究員

科普中國系列品牌

  • 科技前沿大師談
  • 科學原理一點通
  • 科普融合創作與傳播
  • 智慧女性
  • 智慧農民網絡&&
  • 科學百科
  • 軍事科技前沿
  • 科學為你解疑釋惑
  • 樂享健康
  • 我是科學家
  • 科學答人
  • 科普文創
  • V視快遞
  • 科普中國雲
  • 科普中國網
  • 科普中國頭條創作與推送
  • 科幻空間
  • 科學游戲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